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章 人不能過度消費,雜論對話,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56年公私合營前,我店里有個伙計阿強,看見同行戴‘上海牌’手表,價值120元,就以‘給母親治病’為名,向二十家街坊各借5元,湊錢買下。后來母親生病求醫(yī),阿強沒錢請醫(yī)生,母親竟病故了。街坊們知道真相后,聚集在鋪前索債,阿強跳河自盡,遺書中寫道:‘表是真的,債是真的,娘的命是假的——因為我把它當了買表?!两裎屹~冊上‘阿強借款’的地方,墨跡已褪成淚痕狀,那是當年他母親臨終前,用手指蘸血抹的?!?
(乙)社會關系碎裂實錄
張先生(翻閱《朱子語類》):
“朱熹說:‘人做事必須務實,才有實際功效?!居幽觊g,我家鄉(xiāng)有個書生陳某,喜歡穿‘錦袖長衫’,花費數(shù)兩銀子,超過他半年的束修。同學邀他結社著書,陳某說‘沒有貂裘就不去赴會’,竟然拒絕了。后來陳某參加省試,盤纏不夠,向同學借貸,大家都說:‘你穿錦袖,應該用錦繡做盤纏,何必需要我們的粗布錢?’陳某竟餓死在途中——如今‘為買名牌而拒絕親友幫助’的人,和陳某一樣踏入‘衣蔽心’的歧途?!?
李公(展示東京大學社會調查數(shù)據(jù)):
“2023年東京‘年輕人信用意識調查’顯示:34.7%的受訪者曾‘為維持奢侈品消費而欺騙親友’。某大學生佐藤,為買‘限量版球鞋’(價值60萬日元),向祖母謊稱‘交學費’,騙得40萬日元,又向女友借20萬。事情敗露后,祖母氣病,女友分手,佐藤被學校處分,在宿舍墻上寫滿‘鞋’字,最終精神失常。他的輔導員在報告中感嘆:‘他以為穿上限量鞋就能走進上流社會,卻不知道自己正走進精神的貧民窟?!?
王翁(指著窗外的老槐樹):
“我的鄰居銅匠老王,兒子小王前年買‘特斯拉’轎車,價值40萬,首付10萬,貸款30萬,月供8000。老王本靠修銅器攢了15萬養(yǎng)老錢,小王騙他說‘公司投資分紅,借15萬能賺30萬’,老王傾囊相授。后來小王無力還車貸,車被銀行收走,老王要錢時,小王竟說:‘爹你反正要入土了,留錢不如給我買車撐門面?!贤鯕獾媚勉~錘追打,小王跳墻逃走,至今沒回來。老王每天坐在槐樹下,對著銅錘喃喃自語:‘這錘子能敲銅,卻敲不醒我兒子——他的心比銅還硬,比鐵還冷?!?
四、治生固本之方:從量入為出到心足物豐
(甲)古今治家智慧
張先生(書寫橫批“知足不辱”):
“《道德經(jīng)》說:‘知道滿足的滿足,才是永恒的滿足。’我家鄉(xiāng)的老儒陳先生,執(zhí)教私塾四十年,年收入80金,卻常穿補丁衣服。有人笑他吝嗇,先生說:‘我每月用10金,剩下的都買書教學生。如果學紈绔穿裘皮,怎么育人?’如今他的弟子中舉三人,當縣令兩人,這不是‘節(jié)儉養(yǎng)德,德以潤身’的驗證嗎?更有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說自己:‘我卻穿著舊棉袍、破衣服處于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這才是真正懂得‘制用’的人。”
李公(引用《道德情操論》原文):
“亞當·斯密說:‘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是他無需炫示的安寧?!鹗跨姳斫称ぐ枴へ愄乩?,年薪12萬瑞士法郎,卻住在19世紀的木屋,開十年的舊車,把50%的收入捐給非洲兒童教育基金。他說:‘手表是計時工具,房屋是遮風之所,當物質需求被滿足,多余的奢華就是心靈的枷鎖?!@與凱恩斯‘合理消費而非奢侈消費’的理論,與我國‘心安茅屋穩(wěn)’的古訓,實在是異曲同工?!?
王翁(指著自己的補丁圍裙):
“我做綢緞匠六十年,每次做衣服必定‘三算’:一算布價,二算工費,三算買主財力。曾有富人誘惑我:‘你的手藝這么好,為什么不改做洋裝,價格能翻倍?’我說:‘我的手藝足夠養(yǎng)活妻兒,如果貪高利,可能布爛工虧,反而失去主顧?!缃裎抑锰镂瀹€,兒子是縣醫(yī)院醫(yī)生,孫子考入復旦大學——這都是‘量體裁衣’的回報。還有諺語說:‘吃飯看碗,穿衣看身’,真是市井治生的金玉良言?!?
(乙)器物正用之道
張先生(捧著《長物志》批注):
“文震亨說:‘房屋有規(guī)制,貴在清爽雅致;器具有品位,貴在樸拙古雅?!鞔缆≡凇犊急P馀事》中記載:‘我有一方硯臺,在田間得到,顏色如馬肝,潤澤如嬰兒肌膚,雖然沒有名家款識,但發(fā)墨很好,每天臨帖,覺得心凝神靜。’這才是真正懂得器物用途的人。反觀現(xiàn)在,用‘品牌’評價器物,就像以貌取人,只能得到皮毛?!?
李公(展示京都老字號賬本):
“日本‘一力亭’懷石料理店,創(chuàng)業(yè)三百五十年,至今堅持‘三不買’:不買超過百年壽命的餐具(說‘器物也有魂,過度使用就會衰老’)、不買非當季食材(說‘順應天時而用,才合自然之道’)、不買炫耀性裝飾(說‘食客來品滋味,不是看排場’)。店主在《食之禪》中寫道:‘真正的奢侈,是對每一分物力的珍惜?!?
王翁(指著案頭的竹編食盒):
“我家傳一個竹盒,是曾祖用斑竹編的,已經(jīng)百年,現(xiàn)在還用來裝茶點。曾祖遺言:‘竹盒雖簡陋,能裝茶點;人心若貪婪,即使金盒也難裝滿?!衬暧懈簧坛霭賰摄y子買這個盒子,說‘可以當古董陳列’,我拒絕說:‘這個盒子裝的是粗茶淡飯,如果裝金銀,反而失去靈魂?!缃窨词廊?,大多用金盒裝糟粕,可惜啊!”
五、東西方圣哲共識:從周孔遺教到西方哲思
(甲)華夏先圣教誨
張先生(展開《禮記·王制》原典):
“‘冢宰制定國家用度,必定在年末,五谷都收進來,然后制定國家用度……以三十年的平均數(shù)制定國家用度,根據(jù)收入來確定支出。’這不僅是治國,更是治生的根本??鬃诱f:‘治理千乘之國,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jié)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jié)約居其一,可見其重要性。司馬光《訓儉示康》說:‘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就困難了?!以娛雷遄拥?,一旦習慣奢靡,即使有陶朱猗頓的財富,最終也必定敗落?!?
李公(引用《朱子家訓》刻本):
“‘一粥一飯,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要常想到得到這些東西很艱難。’這句話雖然淺顯,卻是至理。明代袁黃《了凡四訓》說:‘一定要每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每天改正;一天不認識錯誤,就一天安于現(xiàn)狀;一天沒有過錯可改,就一天沒有進步?!^度消費的人,大多不知道‘錯’,安于‘現(xiàn)狀’,最終無法進步。”
王翁(指著墻上《耕織圖》):
“這幅圖是康熙年間的刻本,耕者汗流浹背,織婦機聲軋軋,下面有題跋:‘一粒米,千滴汗;半寸絲,百回梭?!颐看慰匆姮F(xiàn)在‘揮金如土’的人,就想到這幅圖,知道物力維艱,不是空話。還有諺語‘惜衣有衣穿,惜飯有飯吃’,真是百姓日用的金玉良言?!?
(乙)西方哲賢睿見
李公(展開1776年《國富論》初版本):
“亞當·斯密明確指出:‘消費是所有生產(chǎn)的終點,但必須以收入為限。超過收入的消費,就像讓水車在無水的溝渠中空轉?!牡茏哟笮l(wèi)·李嘉圖補充:‘個人財務與國家財政同理,量入為出是唯一安全的航行圖。’19世紀英國經(jīng)濟學家西尼爾提出‘節(jié)欲論’,認為‘財富積累源于對即時消費的克制’,這與我國‘克己復禮’的古訓,實在是相通的?!?
張先生(指著《資本論》批注):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雖然沒有直接討論消費,但其‘商品拜物教’理論,恰恰能解釋過度消費的危害:‘當人們崇拜商品的交換價值超過使用價值,就會陷入異化,成為物的奴隸?!缃瘛疄槠放芁oGo支付溢價’的人,難道不是‘商品拜物教’的忠實信徒嗎?”
王翁(笑著指向李公的案頭):
“李公常讀的《瓦爾登湖》中,梭羅說:‘我的房子造價二十八美元十二又二分之一美分,而我收獲的是湖光山色。’這與我家鄉(xiāng)‘茅屋不漏就是好屋,布衣暖身就是好衣’的話,有什么不同?可見東西方圣人,心同理同?!?
結語
三位老者說完,窗外雪后初晴,耦園的黃石假山覆蓋著瓊玉,竹梢殘雪落在石桌上,驚起裊裊茶煙。張先生取來凍石硯磨墨,書寫對聯(lián):“守分安貧,真君子當能咬菜根;量入為出,大丈夫豈必衣狐貉?!崩罟谂赃呌糜⑽难a譯:“Live within your means——the first rule of financial virtue, the last word of life wisdom.”(量入為出——財務美德的首要準則,人生智慧的終極答案。)王翁則從行囊中取出一錠殘銀,說:“這是乾隆年間某鹽商破產(chǎn)時留下的,銀錠凹處刻著‘貪’字,我們應當以此為鑒?!?
不久有童子送來火盆,看見三位老者的案上,既有《史記·貨殖列傳》批注本,也有《21世紀資本論》打印稿,還有市井賬簿、匠人工具,才知道治生的道理,本不分古今東西,都在“知止”二字。正如張先生所說:“現(xiàn)在人說‘消費自由’,但自由的基礎,在于知‘足’;如果不知足,即使擁有四海,最終也會成為物的囚徒。”說完,三位老者相視而笑,雪光映照著書齋,照見“量入為出”四字,正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雜論對話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并收藏雜論對話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