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妙安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凈土三經(jīng)1,善導思想,殊妙安樂,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繼續(xù)介紹善導思想第十九章,凈土三經(jīng)。
世尊傳下來的單純針對凈土法門的經(jīng)典有三部:《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稛o量壽經(jīng)》被稱之為大經(jīng),文字最長,在歷史上一共有十二個譯本。因為時間久遠,一兩千年下來,現(xiàn)在傳世還存在的有五種譯本,也即“五存七缺”。在中國歷史上,《無量壽經(jīng)》匯集過四次。因為這五種譯本都各自有一些不完備,互相之間又有一部分內(nèi)容是互為補充的,所以大德們希望能夠做匯集。第一次是宋朝的王龍舒居士做的匯集。在《凈土圣賢錄》里面已經(jīng)給大介紹過王龍舒居士了,他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功的大德。第二位是清代的彭際清居士。第三位是清末時期的魏源,魏源是個神人,學富五車,《海國圖志》中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他提出來的思維。他對于佛家的認知理解也非常的高妙,但是他匯集的《無量壽經(jīng)》的版本詬病比較多,沒有流通過。第四次是民國夏蓮居老菩薩的匯集本。
其實匯集經(jīng)文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受質(zhì)疑的,因為如果匯集出了點岔子,容易誤導別人。王龍舒是凈土修行的大德,他的匯集本在歷史上流傳的時間非常長。一直到明末,凈土宗第八位祖師蓮池大師指出了在王龍舒匯集本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認為這個匯集本不合適,后來慢慢地流通就少了。從法門的建立來講,奉行歷代祖師傳承的版本是比較穩(wěn)妥的。就《無量壽經(jīng)》而言,從曇鸞到道綽,乃至到善導祖師,一直用的是康僧鎧所翻譯的《無量壽經(jīng)》版本。夏蓮居老菩薩匯集《無量壽經(jīng)》版本的時候,印光祖師在江浙滬一帶已經(jīng)非常有名氣了。夏蓮居老菩薩匯集完版本,第一次在電臺里面宣說是一九三五年。印光祖師是一九四零年圓寂的,到目前為止,我暫時沒有找到印光祖師對于夏版匯集本的評價文字,但是老法師這么多年一直推廣夏版匯集本,相信這個本子是不會有問題的。所以現(xiàn)在筆者個人認為,修學凈土法門《無量壽經(jīng)》如果不是選擇康僧鎧所翻譯的《無量壽經(jīng)》版本,那么就應(yīng)該是選擇夏蓮居老居士的匯集本。筆者個人感覺夏版匯集本的文字更優(yōu)美,應(yīng)該說不亞于《金剛經(jīng)》的文字,太漂亮了。你想去增加、減少一個字都不可能,非常精準。康僧鎧版本文字有很多地方非常詰屈聱牙,讀起來很不順暢。筆者最初開始念四十八愿的時候磕磕碰碰,好幾天以后才把康僧鎧版本里面四十八愿的愿文念通暢。但是康僧鎧的版本有一個好處,他的四十八愿文跟阿彌陀佛成佛以后果地上面的成就文,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匯集本是沒有這種行文結(jié)構(gòu)在里面的,所以各有益處。
在康版譯本里的四十八愿,大家關(guān)注比較多的是十八、十九、二十愿。比如說十八愿——“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愿的成就文是“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背删臀母谑嗽傅年P(guān)系是非常對仗、非常工整的。再比如說第十九愿,十九愿是引導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諸行之人歸于念佛。在《無量壽經(jīng)》下卷,三輩往生中詳細地講了修諸功德。所以善導大師簡單地解釋: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其專念無量壽佛名。很明顯,第十九愿是引導所有根機的人一起專念彌陀名號,三根普被。而《觀無量壽經(jīng)》也是沿著這個中心思想,將十三定觀、定善,敬業(yè)三福、散善導入到一向?qū)D?。所以《大?jīng)》的三輩往生跟《觀經(jīng)》的九品往生都是開合之意,目的都在導大家去念佛。但是從整個經(jīng)文的結(jié)構(gòu)上來講,康僧凱的版本就是上半部、下半部。夏蓮居老菩薩的匯集本四十八章,四十八章正好切合阿彌陀佛四十八愿。所以說像筆者這種智慧不夠的凡夫,是沒有能力去評價哪個版本好哪個不好。但我相信不管依旨哪個《無量壽經(jīng)》的版本,我們只要做到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望佛本愿,意在眾生,一向?qū)7Q彌陀佛名”,那么我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必定是能夠來接引我們,往生成功的。
大家知道凈土宗真正開宗立派的是善導大師,不是初祖東晉慧遠大師。善導大師依據(jù)凈土三經(jīng),特別是依據(jù)《觀無量壽經(jīng)》展開了凈土宗的教義,所以善導大師特地為《觀無量壽經(jīng)》著疏做解釋。善導大師是彌陀化生,他是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上,對《無量壽經(jīng)》四十八愿做解釋,乃至對第十八愿根本愿做解釋。善導大師的思想當中,這三部經(jīng)是三位一體的,這三部經(jīng)就是一部經(jīng),這一部經(jīng)分為三部經(jīng),述說重點不同,但是合在一起是完全契合的。關(guān)于這一點善導大師在《觀經(jīng)四帖疏》中有好幾處提到過。有人講四十八愿是一體,有人講突出第十八愿,其實都不矛盾,以第十八愿總攝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講十八愿,十八愿愿愿講四十八愿。從筆者愚昧的智慧來講,我個人感覺沒有必要把他完全分開單獨地去看。雖然從字面上來看,每個愿講的點不同,但是最終的目的是要引導凈土法門的眾生老實念佛,修行凈土法門,成就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愿。
《無量壽經(jīng)》上有原話:“其佛本愿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zhuǎn)?!蔽覀兗毞忠幌滤氖嗽?,有三類:一類是攝法身;第二類是攝國土;第三類是攝眾生。什么叫攝法身呢?——就是法藏比丘要成為怎么樣的一尊佛。第十二愿說他要成為光明無量的佛;第十三愿說他要成為壽命無量的佛;第十七愿說他要成為十方諸佛一起稱揚贊嘆他的名號的佛。這就是就了他自己佛本身所發(fā)出的誓愿,攝他的法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善導思想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殊妙安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殊妙安樂并收藏善導思想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