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論罪,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罪
在眾人的目光下,朱雄英拂袖而去,只留下燕王,湘王,還有那些文臣,朱文玨坐在小椅子上,擺弄著袖子上的繡著的金線,纏在自己手上玩著,好像這一切和他沒有關系一般。</p>
皇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管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只要不阻止新政,什么都是可以坐下來好好商議的。</p>
同時也在告訴燕王,你兒子犯的錯,這些臣子不依不饒,朕也難做,你們父子自己來解決吧,只要你們能說服這些文官,那朕沒意見。</p>
可讓所有人都疑惑的是,皇帝為何把小太子留下,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大字都不認識多少,更不懂什么朝政大事,能做什么決定啊。</p>
朱雄英走后,大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冷峻起來,朱棣,朱高熾并沒有急于說話,文官們也沒開口,都在等著對方先出招。</p>
湘王是個敞亮人,他看著眾人,又回頭看了一眼正在自己玩自己的朱文玨,主動開口道:“咳咳,既然陛下已經(jīng)下旨,那咱們也不能就這么干坐著啊,事情已經(jīng)出了,那就得解決!”</p>
“至少拿出一個結果交給太子殿下!”</p>
朱高熾提了提身上的外腰帶,主動站了出來,先對小太子拱手行禮,可朱文玨正在低頭擺弄自己的玩意,壓根不看下面,隨后又對湘王,對著下面的文官行禮。</p>
“列為同僚,高陽王闖下如此滔天大禍,作為他的兄長,我有檢察不嚴之責,我父王也有教子不嚴之失,這個錯我們父子認,這個罪我們燕藩也擔!”</p>
這些話都是他們父子之前商量好的,也只能由朱高熾來說,想讓朱棣替兒子向這些文官認錯,那是不可能的。</p>
郁新開口問道:“那不知燕藩該如何承擔高陽王之過?”</p>
朱棣臉色鐵青并不打算搭話,朱高熾說道:“我父王打算將高陽王召回京城,親自教訓,當著百官文武的面,不打他一個皮開肉綻絕不罷休!”</p>
禮部尚書王鈍說道:“燕世子之言未免有些太偏私了吧!”</p>
朱高熾剛要開口,朱棣卻冷著臉站了起來,問道:“那爾等認為該當如何?”</p>
王鈍毫不退讓的說道:“高陽王是皇孫,是大明的郡王,念在是陛下同族兄弟的份上,即便不處死也要剝奪王爵,劃出皇家族譜,終身囚禁于宗人府,或者貶為庶民!”</p>
聽到此話,朱棣頓時惱火不已,那股沙場廝殺的霸氣顯露無余,隨手抄起一個茶杯當場摔在地上,怒斥道:“你遭瘟的臭儒生,這是要逼死本王的兒子!”</p>
王鈍呵斥道:“燕王千歲,請你自重身份!”</p>
“這怎么吵起來了,陛下可是說了,不許紅臉啊!”</p>
眼看要鬧起來,湘王朱柏立馬站出來打圓場,說道:“四哥,有事好好說,別上火,還有王尚書也坐下,即使不給本王這個面子,難道也不顧及太子殿下在場啊!”</p>
朱文玨撅著小嘴,心里想著,四爺爺啊,你生氣就生氣,你摔我父皇的茶杯干啥,那都是我們家的東西,回頭我就去找太爺爺告你的狀,哼!</p>
朱棣在北平霸道慣了,竟然一時忘記這是在宮里,而且小太子還在場,輪不到自己發(fā)脾氣。</p>
心中擔心兒子朱高煦的安危,這才一時失態(tài),亂了分寸。</p>
在他心中,朱高煦簡直比大兒子朱高熾還重要。</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