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論罪,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柏站在他們之間,繼續(xù)說道:“本王是高陽王的叔叔,按理說當避嫌,不然也有偏私之意!”</p>
“可話又說回來了,既然是陛下讓本王陪審,那本王也不能就這么坐著看戲?。 ?lt;/p>
“不如,你們雙方各退一步,高陽王召回京城,由燕王教訓(xùn),抽上五十鞭,之后,關(guān)進宗人府一年……”</p>
“不妥!”</p>
王鈍立馬說道:“如此小懲,不足以平息天下讀書人的怒火!”</p>
抽五十鞭,即使死不了人,那也得皮開肉綻,關(guān)進宗人府那就是養(yǎng)傷,一年時間正好能養(yǎng)的差不多,到時候朱高煦又活蹦亂跳的出來了,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盤。</p>
湘王啊湘王,你還說你不偏私,你這心從應(yīng)天府都快偏到鳳陽祖陵了。</p>
“本王還沒說完,王尚書,別急??!”</p>
朱柏笑了笑,同時用余光看著文官的反應(yīng),只見吏部尚書張紞要開口,他立馬補充道:“一年過后,發(fā)配邊關(guān),讓他戴罪立功!”</p>
這個聽起來倒像是個正兒八經(jīng)的處罰,可仔細一想,好像也不對啊,皇帝本來就打算讓他去遼東,擔任五軍營先鋒。</p>
可文官卻不知道這件事,開始在心中不斷琢磨著。</p>
而此時,資格最老的劉三吾站了出來,緩緩說道:“燕王千歲,湘王千歲,老夫說句公道話,我等之所以要論罪高陽王,并非私心,也不是非要和燕王過不去,實在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陛下的顏面!”</p>
“高陽王刀劈圣人牌位,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可謂震驚天下,天下的讀書人都是圣人門下弟子,高陽王此舉無異于打了天下讀書人的臉面!”</p>
“陛下也是天子圣人,歷年科舉的優(yōu)秀學(xué)子也被稱為天子門生,燕王千歲鎮(zhèn)守邊關(guān),披堅執(zhí)銳,抵御外敵,可謂居功甚偉,可治理天下,教化百姓,還是要靠孔孟之道,要靠讀書人啊!”</p>
“讀書人的信仰就是文圣孔子,如果有人毀了關(guān)公像,那同樣會遭到天下武人的討伐,甚至會大動刀戈!”</p>
劉三吾的話可謂有理有據(jù),也挺公道的,道理大家都懂,可那又如何,錯了確實是錯了,可即便錯了,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落得這樣一個下場??!</p>
當?shù)哪挠胁蛔o短的,更何況還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p>
此時,一直保持沉默的解縉也感慨道:“唉……其實如何處置高陽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穩(wěn)定天下讀書人,消了他們心中的怨氣,不然這些人以此為借口反對新政,那陛下又該如何是好,真到那個時候,即便處死高陽王也無濟于事?。 ?lt;/p>
“新政在陛下心中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一旦陛下苦心經(jīng)營的新政失敗,我們今日在場的人,恐怕都不會有好果子吃,高陽王無論如何定罪,都不能影響百年大業(yè)的新政!”</p>
解縉的話說的很明白,新政高于任何人,高于任何事,高于一切,誰影響了新政的推行,誰就是千古罪人,皇帝一定不會心慈手軟的。</p>
到時候別說死一個高陽王,哪怕把燕王搭進去那也在情理之中,更別說這些文武大臣。</p>
“難不成真要逼死他,你們才滿意!”</p>
朱棣的態(tài)度不似剛才那般強硬,坦誠說道:“他是本王的兒子,陛下剛剛說的沒錯,養(yǎng)不教父之過,按照湘王剛才所說的懲罰,剩下的責任由本王來擔,你們就說讓本王如何吧!”</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