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痢的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拜山積微齋,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我熱痢的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悅來客棧暫住的三日,李明并未因宅院風(fēng)波而亂了心神。
白日里閉門苦讀,將四書五經(jīng)、時文策論在心中反復(fù)研磨推敲。
忠叔則如同最精密的樞紐,一面處理著宅院事宜——通過可靠渠道查明了那所謂的“舊部”早已被京中繁華迷了眼,又貪圖趙家親戚許下的厚利,私自將宅子“租”了出去,如今已卷款潛逃不知所蹤;
一面不動聲色地加強了客棧內(nèi)外的警戒,張鐵柱也被賦予了新的“重任”——守在李明房門外,充當(dāng)人形警示牌。
這憨貨執(zhí)行得異常認(rèn)真,搬了個小板凳坐在門口,腰桿挺得筆直,一雙牛眼瞪得溜圓,警惕地掃視著走廊里每一個路過的人。
結(jié)果把送水的小二嚇得差點把銅壺扔出去,還成功嚇哭了隔壁房間一個走錯門的奶娃娃。忠叔無奈,只得給他安排了在客棧后院“巡視”的活兒,才算消停。
三日之期轉(zhuǎn)瞬即至。第四日清晨,當(dāng)李明一行再次來到積微巷“靜觀”宅院時,大門洞開,里面一片狼藉,顯然搬走得十分倉促,留下不少不值錢的雜物。昨日還氣焰囂張的管家和那位趙員外郎的親家舅老爺,早已不見蹤影。
“哼,算他們識相!”張鐵柱叉著腰,看著空蕩蕩的院子,頗有點意猶未盡,“不然俺的鐵錘可要開開葷了!”
忠叔指揮著臨時雇來的幫工開始清掃整理。李明則在院中漫步。宅子不大,但布局精巧,一進的小院,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后院還有個小巧的花園,假山玲瓏,引了一小股活水,幾竿翠竹掩映著一個小小的書齋,門楣上刻著“積微齋”三字,筆力遒勁,透著一股清雅之氣,與父親信中提及的老友風(fēng)格相符。這倒是個意外之喜,鬧中取靜,正適合備考。
安頓下來后,李明便著手進行赴京后的第二件要事——拜山門。父親信中曾鄭重叮囑:“抵京后,務(wù)必持我名帖,拜訪積微巷守拙齋劉老先生。此老乃我恩師故交,前朝閣老,雖致仕多年,然學(xué)識淵博,洞察世事,于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尤有心得,于你大有裨益。”
這位守拙齋主,正是致仕的劉閣老,其寓所“守拙齋”就在積微巷深處,與李家這“靜觀居”相隔不過數(shù)十步。李明備好了江寧府帶來的幾樣雅致土儀和父親親筆的拜帖,帶著忠叔,步行前往。
守拙齋的門庭比“靜觀居”更為低調(diào),灰墻黛瓦,門扉半舊,唯有門楣上“守拙齋”三字,古拙沉雄,隱隱透出昔日宰輔的底蘊。叩門后,一位須發(fā)皆白、精神矍鑠的老仆開了門,驗看了名帖,恭敬地將李明和忠叔引入。
穿過一個小小的庭院,便到了書房。書房內(nèi)陳設(shè)簡樸,卻處處透著雅致。四壁書架頂天立地,塞滿了各種典籍。一位身著半舊葛布長袍、面容清癯、眼神溫潤中透著睿智的老者,正伏案臨帖。他便是守拙齋主,前朝閣老劉文正。
“晚輩李明,奉家父李承宗之命,特來拜見劉老先生?!崩蠲魃锨?,深深一揖,執(zhí)禮甚恭。
劉閣老放下筆,轉(zhuǎn)過身,目光溫和地落在李明身上,仔細打量了一番,才撫須笑道:“承宗有信來,言其子天資穎悟,更難得心性沉穩(wěn)。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少年英才。坐?!甭曇羝胶褪婢?,令人如沐春風(fēng)。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我熱痢的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熱痢的馬并收藏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