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9章 可嘆此身何處去,太平時代作頑疏,玄楨記,青燈輕劍斬黃泉,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卷首語
《吳史?職官志箋注》載:永熙十三年冬,太子失勢,朝局動蕩。永熙帝蕭睿深諳馭下之道,借諸王遷轉(zhuǎn)之機,以資源分配為棋,在轄地、職司調(diào)整中暗藏制衡之術(shù)。御史謝淵憑借對《皇輿資源圖》《礦冶通考》等典籍的精研,從枯松脂運輸、銅礦染痕等細微處入手,層層剖析帝王構(gòu)建的權(quán)力平衡體系。這場不見硝煙的資源博弈,既彰顯古代權(quán)謀智慧,更將九王奪嫡的波譎云詭展露無遺。
賈生俟罪心相似,張翰思歸事不如。
斜日早知驚鵩鳥,秋風(fēng)悔不憶鱸魚。
碧空云盡孤鴻遠,清夜月來雙燕疏。
可嘆此身何處去,太平時代作頑疏。
永熙十三年臘月廿九,未時三刻。御史臺書房內(nèi),燭火搖曳,映得謝淵蒼白的面龐忽明忽暗。案頭攤開的《皇輿資源圖》上,朱紅漕運線與墨黑疆域輪廓交織如網(wǎng),將他的目光牢牢困住。前日永熙帝的詔令猶在耳畔回響,秦王蕭槿封親王領(lǐng)廬山榷場卻解京營印,趙王蕭桭調(diào)江南鹽運使離京,韓王蕭檸兼掌宗人府與寶源局。這些看似尋常的人事變動,在謝淵眼中卻如同一團團迷霧,亟待破解。
他的手指沿著九江漕運線緩緩滑動,指甲突然重重按住廬山榷場的標記,喉結(jié)不自覺地上下滾動:“周立,取去年廬山榷場稅冊,要最詳盡的那版!” 聲音中帶著難以抑制的顫抖。待泛黃的稅冊呈上,謝淵快速翻閱,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密密麻麻的文字。突然,他的瞳孔猛地收縮,手指死死摳住書頁:“枯松脂三千斤!這數(shù)字...” 話未說完,他已抓起案頭的《榷場稅則》,快速翻至 “特殊物資征稅條目”。
“諸位請看,” 謝淵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fā)顫,“此松脂正是此前兵器車淬火料、矯詔墨料的核心成分。陛下以茶稅之名,實則賜還秦王私軍物資命脈!表面上收了京營兵權(quán),卻在戰(zhàn)略物資上暗中補償?!?他的目光掃過輿圖上秦王新轄的區(qū)域,腦海中不斷推演著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這一招看似削弱兵權(quán),實則將秦王私軍命脈牢牢攥在手中,還讓秦王對朝廷感恩戴德。帝王心術(shù),當(dāng)真深不可測!”
想到此處,謝淵不禁一陣后怕。他深知,自己正在觸碰一個巨大的秘密,而這個秘密一旦揭露,必將在朝堂掀起驚濤駭浪。但作為御史,查明真相、匡扶正義是他的使命,即便前方荊棘叢生,他也絕不退縮。
酉時,暮色漸濃,謝淵將趙王調(diào)令文書平鋪在特制的透光板上,借著最后一絲天光仔細端詳。他先將文書封匣湊近鼻尖,輕輕嗅聞,眉頭瞬間擰成一個 “川” 字:“這桐木的氣味不對,含孔雀石綠?!?說著,他翻開《礦冶通考》,快速查找相關(guān)記載,“果然,此為楚王轄地銅礦獨有的伴生礦染痕。趙王的調(diào)令文書封匣,為何要用楚王轄地的木材?”
帶著疑問,他又拿起文書襯紙,對著燭光反復(fù)查看。當(dāng)看到那熟悉的簾紋時,他的心跳陡然加快:“這簾紋,竟與私鑄錢幣的工坊密紋絹一致。事情越發(fā)蹊蹺了?!?謝淵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紙張,仿佛這樣就能觸摸到真相。
最關(guān)鍵的發(fā)現(xiàn)來自印泥殘渣。他取出火折子,小心翼翼地烘烤印泥部位。刺鼻的硫化物氣味彌漫開來的瞬間,他瞳孔驟縮,猛地站起身,撞得桌椅發(fā)出刺耳的聲響:“是‘醋淬銅’的氣味!與趙王鐵坊非法工藝、匠人血衣上的殘留氣味一模一樣。這根本不是簡單的調(diào)令,分明是以銅礦管轄權(quán)換私鑄工藝洗白的交易!”
謝淵跌坐在椅上,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出諸王在幕后勾結(jié)交易的場景。趙王看似外調(diào),實則與楚王達成了利益交換,而這一切,很可能早已在陛下的默許之中。他握緊拳頭,心中滿是憤怒與無奈:“官官相護,利益交織,這朝堂之上,究竟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骯臟交易?”
次日辰時,謝淵在韓王新接管的宗人府底簿中探尋線索。他一頁頁仔細翻閱,手指因長時間用力而微微發(fā)紅。當(dāng)翻開某鐵坊匠籍記錄時,“善織卍字紋” 幾個字映入眼簾,他的呼吸瞬間停滯。
“此紋與成王密證、鑄幣錢袋的織物暗紋同源,絕非巧合。” 謝淵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興奮與緊張。他又查看寶源局短斤錢案的記錄,鉛錫配比竟與韓王令牌的金屬配方完全一致。而底簿封皮磨損處露出的 “七經(jīng)三緯” 織法,更是讓他確定了心中的猜想:“這是趙王私產(chǎn)工坊密紋絹的特征,與之前真符同款。韓王看似掌管宗人府與寶源局,實則被卷入了諸王的織物證據(jù)鏈條之中?!?
謝淵捏著底簿的手指微微發(fā)白,他意識到,這些看似普通的宗人府密檔,實則是帝王手中的籌碼,用來制衡諸王的利器。韓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然成為這場權(quán)力游戲中的一枚棋子。他不禁為韓王感到悲哀,同時也對帝王的權(quán)謀之術(shù)感到深深的敬畏。
巳時,陽光透過窗欞灑在《皇輿資源圖》上,謝淵用火漆輕輕烘烤地圖折痕。隨著溫度升高,隱秘的朱砂標記逐漸顯現(xiàn),他的目光瞬間被吸引。
“秦王榷場與趙王舊鐵坊的直線距離,竟顯影出鐵礦運輸線。而韓王兼管的寶源局,其爐址恰在運輸線中點。這絕非偶然!” 謝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震驚。他連忙展開《工部冶金圖》,將兩張地圖對照查看,神色愈發(fā)凝重。
“廬山榷場的松脂可改良鐵礦淬火,楚王銅礦的硫化物能用于錢幣防銹。” 謝淵一邊分析,一邊在地圖上標記相關(guān)位置,“陛下通過資源地理布局,使三王在‘松脂 - 鐵礦 - 銅料’的冶金循環(huán)中相互掣肘。秦王掌控松脂,趙王有鐵礦與鑄造工藝,韓王掌管鑄幣,三者缺一不可,卻又相互制衡?!?
贊嘆之余,謝淵感到一陣無力。帝王的權(quán)謀之術(shù),讓諸王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利益的漩渦,而這背后,受苦的終究是百姓。他望向窗外,想起了那些因權(quán)力斗爭而流離失所的民眾,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責(zé)任感。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要將真相公之于眾,還天下一個公道。
午時,謝淵從秦王榷場稅冊中抖落半片紙灰,小心翼翼地將其置于陶碟中。他采用《天工開物》記載的水浮法,將紙灰浸入清水中,仔細觀察纖維漂浮狀態(tài)。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玄楨記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燈輕劍斬黃泉并收藏玄楨記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