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城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 大局定,東吳亡,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筆趣閣,雨中城市,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讓曹操氣憤無比卻又無可奈何。
玉米和紅薯的出現(xiàn)更是劉備麾下的百姓過得極為富足,和魏吳兩國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此時孫權發(fā)現(xiàn)劉備做大,想要討回荊州,以防備劉備。
可劉備卻是不愿意歸還,只說等到得了涼州,便歸還荊州。
雙方關系因此迅速惡化,產(chǎn)生了些許間隙。
但此時雙方還未正式翻臉。
赤壁之戰(zhàn)之后第七年,也就是公元215年,曹操終于沒能熬過去這個冬天,一命嗚呼,其子曹丕即位。
事實上,早在214年的時候,曹操就已經(jīng)幾乎不能下床,每天清醒的時間極少。
能夠拖到214年的冬天才去世,已經(jīng)是他命大了。
曹操的去世給曹魏帶來了不小的動亂,孫劉二人于是抓住機會,紛紛開始吞噬曹魏的地盤。
可曹魏畢竟底子身后,其子曹丕也并非易于之輩,因此很快便穩(wěn)定了戰(zhàn)局,甚至還進行了反攻!
此后三年,再無戰(zhàn)事,三方都在忙著發(fā)展自己,準備即將到來的決戰(zhàn)!
公元218年,孫劉兩方徹底決裂,原因還在劉備一直不愿意歸還的荊州之上。
孫權派遣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劉備于是率兵五萬下公安,讓關羽入益陽。
還未等曹丕做出反應,這場戰(zhàn)爭結束之快,讓孫權震驚不已。
因為劉備一方在這場戰(zhàn)斗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實力實在是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那五萬精兵和孫權一方的軍隊有著極為明顯的實力差距。
雙方簡直都不像是一個時代的軍隊。
前者兵強馬壯,身上裝備精良,后者雖然實力同樣不弱,但跟劉備一比起來,就相形見絀了!
秦天贈與諸葛亮的那些技術終于在經(jīng)過了十年的發(fā)展之后,在這個世界初現(xiàn)崢嶸。
他所傳授的技術看似不起眼,卻在方方面面的影響著蜀漢的國力。
玉米紅薯以及農(nóng)耕技術的出現(xiàn)讓耕種的難度以及糧食產(chǎn)量大幅度提高。
這十年來可謂是蜀漢百姓千百年來過的最好的日子了,幾乎年年都是倉頂實。
蜀地的百姓竟是過得比江南最富足的地方的百姓還要富足!
而造紙術帶來的廉價書籍紙張則是吸引了大量的士子前來投奔。
劉備知人善任,甚至開始興辦學校,教授百姓識字。
而在諸葛亮的建議之下,劉備甚至提前五百年開創(chuàng)了科舉制度,給底層士子提供了上升的空間。
這里的科舉制度實際上和后世真正巔峰的科舉制還有著很大的差別。
真要說的話,其實和唐代的科舉制相差不大,而且此時的科舉制度還不糊名。
說是科舉制度,其實和真正的白身百姓的關系依舊不大,極少有平民能夠通過這種制度跳躍階級。
但這和這個時代的其他勢力比起來,已經(jīng)是極大的進步了。
哪怕這所謂的科舉制度并不糊名,作弊的空間極大。
所以劉備所設立的科舉制度只是給了底層的士子一個上升的空間,而非是底層的百姓。
縱使如此,推行這般政策也給劉備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好在最終還是實行了下去,這般政策也讓蜀漢百姓的識字率得到了飆升。
同樣的,軍隊之中識字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
而這帶來的便是軍隊素養(yǎng)的極大提升。
令行禁止對蜀漢的軍隊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妄想。
十年的發(fā)展,讓蜀漢的實力已經(jīng)來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既然已經(jīng)撕破了臉,那劉備便再也不再掩飾,悍然發(fā)難!
短短一年的時間,便接二連三的攻下東吳的城池。
眼看局勢愈發(fā)危險,孫權只能無奈去像曹魏求救。
曹丕當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若是東吳沒了,以劉備現(xiàn)在展現(xiàn)出來的實力,只怕想要拿下自己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功夫。
公元219年,東吳和曹魏正式結為同盟,共同對抗劉備。
原來的敵人變成了朋友,原來的朋友變成了敵人。
這般變化當真是讓人所料不急。
可同時面對兩國的夾擊,劉備竟是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雙線開戰(zhàn),劉備竟是沒有絲毫的壓力,穩(wěn)步推進,更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吃過任何敗仗!
從218年和東吳宣戰(zhàn)到220年東吳滅亡,前后只花了兩年零七個月的時間。
公元220年八月,孫權自知復仇無望,無奈投降。
若是換成其他人,孫權怎么說也會跟對方拼個魚死網(wǎng)破。
但誰讓劉備的妻子是孫尚香,是他的妹妹呢?
正是因為有了這么一層關系在,所以劉備在收服東吳的時候其實并未遇到太大的困難。
雙方的關系畢竟可以說是十分微妙。
這讓曹丕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
而在一統(tǒng)江東之后,曹魏也只是秋后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
收復江東,劉備花了三年的時間來安撫穩(wěn)定后方。
公元223年,劉備正式發(fā)動對曹魏的進攻,準備一統(tǒng)天下。
只是和收復江東不太一樣的事,北方并沒有那么容易打下來。
但劉備的實力強大,倒也不擔心,只需要穩(wěn)扎穩(wěn)打,要不了幾年便能一統(tǒng)天下。
只是留給劉備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公元225年,劉備病逝,臨死之前他托孤諸葛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此言情真意切。
他知道,沒了自己,劉嬋并不一定能夠壓制孫權,如果劉嬋不堪大用,只怕萬世基業(yè)只會拱手讓人。
諸葛亮涕泣受詔。
他知道,劉備此言并非玩笑,更不是為了收攏人心。
劉備甚至直接給所有人下令,若是諸葛亮登基,所有人不得阻攔。
正是因為如此,諸葛亮才更為感動。
同時,劉備囑咐太子劉禪事諸葛亮如父,并告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只是劉備的擔心最終沒有應驗。
諸葛亮不是劉備那般仁義,他甚至可以說是心狠手辣。
劉備離世之后第二年,孫權便“偶染風寒,病逝于成都”享年四十四歲。
劉禪雖然無能,但時刻謹記劉備的教導,一切都聽相父的話,絲毫不敢逾越。
諸葛亮已經(jīng)成為了蜀漢事實上的皇帝,上下朝政把持于一人。
哪怕時人多有非議,諸葛亮也絲毫沒有回避的心思。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筆趣閣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雨中城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中城市并收藏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筆趣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