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書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濁浪淘清官,大明,我來了!,一蓑煙雨任書海,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拂曉,天邊剛泛起一絲魚肚白,徐恭一行已收拾妥當,他們沒有驚動任何人,如同來時一樣,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河督行轅那片簡陋的泥屋。
徐恭并未去開封府城,而是調(diào)轉(zhuǎn)馬頭,帶著人,一頭扎進了黃河下游更廣闊的千里河灘。
雖然心中已經(jīng)有了答案,可他還是需要更多的證據(jù)。
在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一處偏僻的河工物料臨時堆場。
一個滿臉風霜的老河工,正哆哆嗦嗦著給徐恭指認著堆料場上幾垛明顯比別處稀少許多的蘆葦席。
“……大人……小的……小的不敢亂說……”老河工的聲音壓得極低,幾乎被大風吞沒。
“說?!毙旃У穆曇舨桓撸瑓s讓老河工不寒而栗。
老河工猛地一顫,下意識地左右張望了一下,才湊近一步,聲音抖得不成樣子:“是……是管庫的趙書辦……他……他讓小的們報賬的時候……按十成報……可實際……實際只領了七成的席子……那……那三成的銀子……小的不知道啊……真的不知道……”
他渾濁的眼中滿是恐懼:“大人……您可千萬別說是我說的……趙書辦……他……他跟府衙的……”
徐恭面無表情,只是對身后一名校尉使了個眼色。
那名校尉會意,立刻上前,從懷里掏出一本冊子,翻到其中一頁,上面清晰地記錄著歸德府某次支取“加固堤身蘆席十萬領”的條目。
徐恭的目光在那冊子、老河工驚恐的臉、以及眼前這明顯不足數(shù)的蘆席之間,冷冷地逡巡了一個來回。
“民夫的工錢和口糧呢?”徐恭又問。
“這…這,小老兒就不清楚了,那是糧吏他們管的事,我只負責看守料場?!崩虾庸ぜ钡?。
……
在淮安府(今江蘇淮安)一段剛剛完成加固的堤壩下。
徐恭一身尋常商旅打扮,帶著一個同樣喬裝的校尉,像是路過歇腳。
一個面黃肌瘦、裹著破棉襖的中年河工,正蹲在堤腳處啃著硬邦邦的雜糧窩頭。徐恭“不經(jīng)意”地坐到他旁邊,遞過去一個裝著溫熱燒餅的油紙包。
“老哥,辛苦了,你是河工?”徐恭的聲音刻意放緩,帶著一口“南直隸”口音笑道。
那河工愣了一下,看著遞到眼前的散發(fā)著誘人香氣的燒餅,喉嚨動動,又有些警惕地看了看徐恭和他同伴樸素的衣著,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過去,低聲道了句謝。
“看這堤修得真結實,”徐恭仿佛閑聊般指著不遠處新加固的堤段,“花了不少力氣吧?工錢……糧餉發(fā)得可還及時?”
河工用力咬了一大口燒餅,含糊地應著:“唉,力氣是花了……飯……倒是頓頓有,糙米管飽,就是那鹽菜錢少的可憐……”他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特娘的,說好的十文一天,能按時發(fā)到手里的,有七八文就不錯了……隔三差五還總拖著……聽說……聽說上頭撥下來的錢糧足著呢,可就是到不了我們手里……唉,習慣了,有口飯吃,餓不死,能活著把堤修完就成……”他一邊吃,一邊絮叨著,滿是無奈。
徐恭默默地聽著,目光投向那段矗立的新堤。
堤壩的泥土顏色還很新,但在他眼中,那泥土里似乎滲著無數(shù)被克扣的鹽菜錢,無聲地控訴著。
……
在東昌府(今山東聊城東昌區(qū))一家臨河而建、門面頗大的糧行。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我來了!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一蓑煙雨任書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蓑煙雨任書海并收藏大明,我來了!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