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章 逃離王庭,忌憚,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xiàn)在的拓跋族勢力已經(jīng)快能威脅到王庭了,更何況拓跋微力的后面還有曹魏,如今若是將可敦放走,讓其回到彈汗山,豈不是要鬧出更大的亂子出來!
當拓跋婉兒失蹤的消息傳到沙末汗的耳中,沙末汗依舊故作鎮(zhèn)定低聲對來人道:“再派兩千騎兵給阿古力小帥,務必要讓阿古力在拓跋婉兒到達彈汗山之前將其截住,將其帶回來,若是她不肯回來做本王的可敦,那就將其殺了吧,做的干凈些!”
匈奴人的婚姻制度,就是收繼婚制,其內容就是:父親去世,兒子娶沒有血緣關系的后母為妻,兄弟去世,剩下的兄弟娶他們留下的妻子(嫂子或弟媳)為妻,這對漢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
《史記.匈奴列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事實上,并非只有匈奴有這樣的收繼婚制,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游牧民族幾乎都有這個制度,比如鮮卑、柔然、突厥、蒙古等等,都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制度可以稱為游牧民族的特性,
隨水草而遷居,沒有固定的住所,這是游牧民族的典型特點。
游牧民族不耕種土地,其主要生活方式就是放牧與狩獵,放牧和狩獵都需要不停地變換地方,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待很久,要不然牲畜沒有東西吃,一個地方的獵物被打完了,也會出現(xiàn)沒有獵物的情況,一直不斷地維持一種到處游牧的生活習俗。
在這種生活方式的影響之下,匈奴內部處于絕對的男權社會,打獵需要男性,對外戰(zhàn)爭需要男性,抵御天災人禍同樣需要男性,女性在部落內部的主要任務就是生育人口,之外還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喂養(yǎng)牲畜,女性地位極其低下。
匈奴等游牧民族由于是游牧生活習俗,所以抵御自然界天災的能力非常弱,只要是一場大雪或者嚴寒季節(jié),就會導致人口與牲畜大量凍死,一旦發(fā)生這種自然災害,匈奴人就生活不下去,就要組織起來對外戰(zhàn)爭,通過搶掠的方式,奪取他人的生活資料與財富和人口。
比如匈奴對漢朝的戰(zhàn)爭,雖然漢匈之間有和親,但是仍然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匈奴屢次侵犯漢朝邊境,主要就是搶東西、搶財富、搶人口,以補充自己在自然災害中所受到的損失,如果不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匈奴在面對自然災害時,很難生存下去。
匈奴除了對外戰(zhàn)爭,還有不斷的內部戰(zhàn)爭,匈奴整個社會是一個原始部落聯(lián)盟的結構,靠血緣與地位形成諸多不同部落,當匈奴有部落強人出現(xiàn)時,其內部就是統(tǒng)一的,一旦沒有,其部落主是四分五裂的,彼此會發(fā)生戰(zhàn)爭。
以匈奴為代表的游牧民族,不僅僅有內部戰(zhàn)爭,也有外部戰(zhàn)爭,不斷地戰(zhàn)爭,讓游牧民族人口不可能快速增長。
游牧民族所占據(jù)的國土面積一直都是超過漢民族,但是以人口來說,歷朝歷代的游牧民族人口都比漢族人口要少得多,甚至都不到十分之一,游牧生活方式無法承載更多的人口。
匈奴歷史上人口最多也不過兩三百萬人,而同時期的漢朝至少都有兩三千萬人,而西漢鼎盛時期的人口有6000多萬人,匈奴人口不過是同時期漢朝人的零頭而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