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七章 很滿足,更多的想法,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柏靈筠出身的柏氏雖算不上什么世家大族,但其家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對“五熟釜”煮出來的食物肯定也是不會陌生的,
雖然在冬天不是每頓都能吃上肉,但像一些豬牛羊雜碎、在夏秋季節(jié)自己種的菜曬干、挖的野菜曬干還是能在冬天放在五熟釜中做一鍋煮的,那個味道柏靈筠至今回憶起來都很香,
吃的也不是什么珍稀的食物,但能填飽肚子,東西吃到肚子里面暖暖的,對那個時候她們一家來說已經(jīng)是很好的了,
柏靈筠頗為懷念的道:“雖然妾如今每頓都能食肉、錦衣華服,但還是會時不時的想起當初跟父母兄弟一起冬天一起用五熟釜煮食羊雜碎、冬葵等一些很普通的菜,
也沒有想像胡芹、地雞這樣珍稀的菜肴,但還是很滿足的,不像現(xiàn)在,妾身甚至對夫君的地位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想讓夫君走上那個更高的位置。”
這個時候蔬菜的種類也多了,兩漢三國時期吃食的蔬菜,至少有30-40種之多,我們經(jīng)常說五谷,其實除了五谷之外,當時還有五菜,這五菜是葵、藿、薤、蔥、韭。
首先是葵(又名冬莧菜),它是百菜之首,冬葵一種葉子大大的菜。
漢代有一首詩叫“青青園中葵”,說明當時人的菜園子里是種葵菜的。
可是,后來出現(xiàn)了很多比葵還好吃的蔬菜,人們就不怎么種葵了。
中國人種葵、吃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那時人們已開始煮葵菜湯。
《詩經(jīng)》中說:“七月亨葵及菽?!薄拜摹笔俏覀兘裉煺f的大豆,大豆至今仍是中國人重要的蛋白質(zhì)來源,把葵和大豆并列在一起,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后世在王禎《農(nóng)書》中寫道:“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本豐而耐旱,味甘而無毒?!?
王禎還記錄了葵的多種吃法,包括涼拌、做湯、煮菜粥,這都說明葵是當時人們的當家菜。
葵菜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具有諸多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強大的適應(yīng)性讓葵可以在大江南北廣泛種植,耐寒的特性讓葵在秋冬時節(jié)也能收獲并擺上餐桌。
然而,從口感上說,葵的葉子有些粗糙,會有一種拉舌頭的感覺,并且這東西口感黏糊糊、滑溜溜。
葵菜有黏稠的汁液主要是因為含有多糖,多糖雖不能被人體的腸胃消化和吸收,卻有自己獨特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保證消化系統(tǒng)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成為腸道細菌的食物,阻止有害細菌入侵,因此才會被替代。
藿是什么東西呢?藿是大豆苗的嫩葉,今天也不再當菜吃了,還有薤,薤是一種小根蒜,今天也不常見了,五菜里今天還吃的,只有蔥和韭菜。
為什么很多菜消失了呢?因為古人也不是完全不和別的國家交流的,別的國家好吃的蔬菜,傳入我國之后,大家覺得好吃,自然那些老的蔬菜就沒人種了。
而且,植物和動物一樣,只要被人類種了,就有馴化,也有淘汰。比如白菜,當時的白菜叫菘,本來沒有那么好吃,后來人們慢慢發(fā)明了改良的品種,白菜就變得又厚實又香甜,好吃起來了。
除了葵、藿、韭、蒜之外,三國時還有蘿卜和蔓菁,蘿卜是我國的原產(chǎn),蔓菁又叫大頭菜,后世除了腌咸菜之外,也沒什么人吃了。
但是在當時,蔓菁可是能頂糧食的,據(jù)說諸葛亮每到一個地方,就讓士兵種蔓菁,因為蔓菁可以當軍糧。
芋頭,又名毛芋、芋艿,又是蔬菜又是主食,做法跟我們現(xiàn)在差不多,我國的芋,在漢代《史記》中即有記載:“岷山之下,野有蹲鴟,至死不饑,注云芋也。蓋芋魁之狀若鴟之蹲坐故也”,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