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六章 軍政大事皆出相府,做筆交易,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綜上臺基來抱拳稟報道:“丞相,張魯?shù)膶O輩張昭成今天一大早便遣人前來說是有要事與丞相相商,要與丞相做一筆交易?!?
曹爽頗有興致的道:“哦,張昭成不是還不死心隱藏在蜀中伺機而動嗎?怎么有興致與大魏做交易了?剛剛我還以為是大魏內(nèi)部的軍政大事呢,畢竟現(xiàn)在大魏的國事都是由丞相府決斷的?!?
張昭成是張魯之孫,張祺英之子嗣,在年少之時便很有野心,這些年一直都留著蜀中,在暗地里經(jīng)營著祖上傳下來的“家業(yè)”五斗米教,如今也算是頗具規(guī)模。
諸葛亮領兵北伐的那七年,主要在前線處置軍務,沒有回過成都,后方相府的日常政務由留府長史與參軍處理,但國內(nèi)與國際間的重大事項,仍然是要稟報他來作決斷。
設在成都的朝廷與留守相府通過驛傳和漢中的隨軍相府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來往溝通訊息,并能及時地傳達諸葛亮的指示。
例如建興六年(228年)街亭之役失敗后,孔明秣馬厲兵,準備再戰(zhàn),可是朝內(nèi)官員對此頗有非議,不主張再次北伐。
那些大臣的反對意見傳到漢中后,諸葛亮專門給朝廷寫了《后出師表》來進行批駁,維持了以往的作戰(zhàn)方針,從而繼續(xù)進行他的北伐事業(yè)。
建興七年(229年)孫權(quán)稱帝,遣使告知蜀漢,成都朝廷的百官對此堅決反對,并提出要與東吳絕交,廢除盟約。
由于朝內(nèi)群情激奮,留府長史、參軍對此不好處理,只得傳報漢中丞相府。諸葛亮又作了詳細的指示,說明與吳國結(jié)盟抗魏的好處。
即使孫權(quán)不出兵攻魏,只要是和蜀國交好,“我之北伐,無東顧之憂,河南之眾不得盡西,此之為利,亦已深矣?!?
他決定派遣衛(wèi)尉陳震赴東吳祝賀,并重新訂立對曹魏的作戰(zhàn)盟約,并且分割將來可能獲得的天下:“以徐、豫、幽、青屬吳,并、涼、冀、兗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guān)為界?!?
由此可見諸葛亮雖然身處邊陲,但仍與后方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絡,并能夠有力地貫徹自己的政治意圖,使朝廷與百官服從。
三國時曹操在擔任丞相之后曾進爵魏公,受“九錫”儀仗,這是位極人臣,比擬周公的禮器。
孫權(quán)詐降曹魏后,曹丕“使太常邢貞持節(jié)拜權(quán)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
如劉曄所言,受九錫、稱王,在禮儀服飾上距離天子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夫王位,去天子一階耳,其禮秩服御相亂也。”自王莽代漢以來,權(quán)臣篡奪帝位,改朝換代,往往是從受九錫、封王開始,然后循序漸進,再登上皇帝的寶座。
而諸葛亮駐扎漢中以后,李嚴曾給他去信:“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笨梢娍酌鳟敃r的權(quán)勢之盛。李嚴是蜀漢的托孤重臣,應該忠心輔佐后主劉禪,為什么要勸諸葛亮進九錫、稱王呢?
李嚴這是在試探諸葛亮是否將走王莽、曹操的道路,準備取代劉氏而奪取帝位。
“按理來說,作為托孤重臣的諸葛亮對此應該表示極大的憤慨,除嚴厲斥責李嚴外,也理應鄭重表明自己一心事主、效忠漢室的心跡?!?
但諸葛亮沒有那樣做,他雖然拒絕了李嚴的建議,但解釋其原因說是由于功業(yè)未立,如果消滅了曹魏,進據(jù)中原,那么就是“十錫”也可以接受。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