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進攻晉王府,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種菊南山下,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檄文發(fā)布的當日,二王分別在太原與大同宰殺牲畜以祭軍旗,意圖先攻取這兩座重鎮(zhèn),裹挾山西的地方官員以及邊軍中預(yù)先約定的將領(lǐng),從而割據(jù)山西。
他們計劃打通與蒙古的通道,確保后路無憂,隨后揮師東進,直取京師……
開平二年八月十五,正值巳時,秋日的陽光灑在晉王府的琉璃瓦上,一片金黃。承運殿前的廣場上,近兩萬的將士攜刀帶槍,肅立靜聽世子宣讀檄文:
“昔我皇明祖訓(xùn)……而今朝綱不振,奸臣當?shù)?,皇?quán)旁落,社稷危如累卵,百姓苦不堪言,此情此景,天地難容,祖宗痛心!
……朕,晉王朱求桂,代王朱彝梃……誓師靖難,意在清君側(cè),誅除奸邪,恢復(fù)祖制,安定天下!
……正義必勝,天道酬勤。待奸邪盡除,國家安定,朕定當論功行賞,封爵加祿,與爾等共享太平盛世!
……今發(fā)此檄文,告之四海,望天下士民,共鑒之,共助之!愿天佑大明,祖宗之靈,庇佑我軍,誅除奸邪,還我大明一片朗朗乾坤!”
世子的語調(diào)慷慨激昂,場上的將士不時舉起刀槍應(yīng)和,喊殺之聲震耳欲聾!
……………………
朱審熇是晉藩遠支的宗室成員,年至二十有余,卻仍未被錄入玉牒,就連“朱審熇”這個名字,也是父親私下里為他取的。
未在玉牒上留名,便意味著沒有祿米可領(lǐng)。他兄弟八人,唯有排行靠前的兩位兄長,因在玉牒上有名,得以獲封奉國中尉的爵位,余下的六兄弟以及五個姐妹,皆未錄入玉牒,他們離嫡支太過遙遠,根本無人問津。
全家二十幾口人,僅靠父兄三人的祿米度日,而這三人的祿米,又時常被拖欠,每人每年應(yīng)得的兩百石祿米,能領(lǐng)到三成就已是萬幸。
為了生計,朱審熇兄弟或跟隨嫡宗的商隊走私至蒙古;或加入嫡宗的馬隊,干些“行俠仗義”的勾當。
朱審熇便是馬隊中的一個小頭目,手下有五十余人,人人騎馬,配有二十支三眼銃,而他本人更是擁有一支從邊軍手中高價購得的火繩槍,裝備之精良,可見一斑。
八月十五這天,他率領(lǐng)手下,與王府的其他馬隊一道,總計上千人馬,整齊列于承運殿前,誓師祭旗之后,便準備隨馬隊首領(lǐng)沖出晉王府。
他們的目標,是太原城內(nèi)的幾大衙門,意圖活捉宣大總督魏云中、巡撫耿如杞以及布政使鄭國昌,晉王欲以這些朝廷高官來號令山西。
莊重?zé)崃业膬x式,令底下的將士熱血沸騰,就連朱審熇胯下的戰(zhàn)馬,也感受到了他的激動,不停地用蹄子刨地,只待一聲令下,便奮力向前。
儀式結(jié)束后,王府大門緩緩打開,朱審熇正欲隨隊沖鋒,卻猛然發(fā)現(xiàn),護城河對面,七八門火炮正靜靜地瞄準著大門口……
見大門開啟,火炮立即點火發(fā)射,炮聲之響,遠超之前承運殿前的歡呼聲,仿佛地動山搖,將王府大門上方的屋頂都掀翻了。
哦不,那是被實心炮彈直接轟翻的。
另幾枚實心彈,炸入馬隊之中,瞬間犁出幾道血槽,人馬翻飛,慘叫聲、馬嘶聲交織在一起,亂作一團。
朱審烜策馬沖上城墻,氣急敗壞地質(zhì)問守城護衛(wèi):“你們都在干什么?官軍來了怎么不發(fā)警報?”
帶隊守衛(wèi)城墻的,正是朱審熇的大哥朱審灺,他指著正在褪去偽裝的明軍部隊,委屈地說:“一早上都沒有動靜,這些官兵,怕是昨夜就潛上來了……”
朱審烜心中暗叫不妙,莫非官軍早已知曉王府的行動,特意等他們儀式結(jié)束,好坐實靖難的罪名?
開弓沒有回頭箭,此時他已無暇多想,對面的第二輪火炮又響了起來,朱審烜連忙將頭縮進城墻后面,吩咐朱審灺:“守住城墻,別讓官兵攻進王府!”
隨后,他跑下城墻,策馬沖向存心殿,老晉王朱求桂正在那里等待著好消息。
…………………………
第一輪火炮響起時,朱審熇的馬隊因位置靠后,并未有人馬受傷,混亂尚未波及至此。他約束著隊伍,準備等前方的道路清理出來后,便沖出去。
誰知不過片刻,第二輪火炮聲再次響起,大門口被死傷的人馬堵住,徹底無法通行。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