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4章 會試(下),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柯久,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了,王來聘那邊,黃得功親自去瞧過了?\"
像是想起了 什么似的,正準備低頭埋首于案牘后的年輕天子坐直了身子,臉上噙著些許笑意,不置可否的朝著身旁的心腹大伴低語道。
如若他淺薄的歷史知識沒有記錯,這位陜西籍的王來聘應當便是原本歷史上,由崇禎皇帝欽點的大明朝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武狀元\",最后在面對滿清的時候,以身殉國。
\"皇爺英明,黃將軍親自去瞧了,聽說是贊不絕口..\"提及這王來聘,王安這位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訝色。
這黃得功本就投身行伍多年,因作戰(zhàn)勇猛方才被提拔至京師,眼下又奉命提督神樞營,眼界異于常人。
這王來聘既然能夠被黃得功這位宿將瞧中,定然是真有些本事傍身,且家世清白,重要性勝過軍中那些勢力錯綜復雜的\"兵痞子\"數(shù)倍不止。
想到這里,王安便對身旁天子力排眾議,舉行\(zhòng)"武科\"的舉動多了些許理解,日益陰沉的臉頰上也是露出了一抹釋然的笑容。
因為曾經(jīng)陪伴在朱常洛身旁多年的緣故,他對于朝中的大臣們多有好感,一向給予十二分的禮遇,但這并不意味著他這位司禮監(jiān)大襠不分輕重。
他可不是萬歷初年,目中無人的\"馮保\",他深知自己的權勢皆是來自于身旁天子的信任。
天子家奴,便應對天子死心塌地,焉敢三心二意?
朝中的大臣們越激動,越證明這\"武科\"的重要性,畢竟只是一個初選,便已經(jīng)篩出了一個好苗子,誰敢妄言日后不會出現(xiàn)似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那般能文能武的國之干臣。
能文能武?
王安的呼吸一滯,腦海中猛然回想起前些時日自東廠番子口中得知的一則消息。
在\"武科\"的初試中,除了王來聘之外,還有幾人獲得了\"甲等\",其中更是有一名讀書人,聽說好像還有功名傍身。
\"大伴,怎么了?\"老太監(jiān)臉上狐疑的表情自是沒有瞞過朱由校的眼睛,其淡然的聲音也是在暖閣內(nèi)悠悠響起。
\"回稟皇爺,\"聞言,老太監(jiān)不敢怠慢,趕忙自老臉上擠出一抹笑容,拱手道:\"奴婢剛剛想起來,前兩日東廠番子來報,還有一名讀書人報名了武科,初試成績也是甲等。\"
\"聽說這讀書人,還有功名傍身,學識不淺..\"
他終日陪伴在朱由校身旁,自是知曉這位年輕天子對于\"人才\"的看重,尤其是對諸如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這等能文能武的\"干臣\"多有推崇。
\"哦?我大明果然人才輩出..\"
\"叫什么名字?\"
聞聽居然有讀書人主動自降\"身份\",報名了武科,朱由校清瘦的臉頰上便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轉(zhuǎn)而饒有興致的追問道。
俗話說窮文富武。
在這個對于尋常百姓而言,填飽肚子已是一種奢望的時代,自幼習武的成本可是不低吶。
\"好像是姓盧..\"在朱由校驚愕的眼神中,老太監(jiān)努力回想著被他擱置于腦海深處的記憶碎片,他依稀記得,那個讀書人的名字頗為拗口。
只是老太監(jiān)王安萬萬沒有想到,還未等他想起那個年輕人的名字,身旁一向鎮(zhèn)定自若的天子已是拍案起身,一臉興奮的嚷嚷道:\"盧象升?!\"
\"對,盧象升!\"
\"就是盧象升!\"
經(jīng)過天子的\"提醒\"之后,王安也是徹底喚醒記憶,忙不迭的點頭應是,同時有些不解的看向身旁的天子。
瞧天子的反應,好似是對這\"盧象升\"有所耳聞吶...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