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立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十六 十年枕黃粱 9,興亡云煙事,木石立方,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言道:“景曜之后,我鄭國蒸蒸日上,國力日盛,四方用兵亦無往而不利,此固托陛下之福,亦賴百官忠勤慎廉之力。然如今國富民足,吏治卻見敗壞,官吏貪墨屢見不鮮,陛下若不乘此案整頓吏治,待到貪腐成風之時,為時晚矣。若徹查此案,懲治一干貪官墨吏,必可肅清朝堂,使我大鄭官員為之一振。雖說查處許多官員必將使朝政亂上些時日,然于我鄭國長治久安實有百利而無一害。況且,若是禍國殃民、魚肉鄉(xiāng)里的貪官墨吏不加懲處,天理何存,國法何在?民心何附?”
鄭帝不語,默然半晌道:“宋相公怎地不說話?這事你如何看?”
宋質道:“ 陛下,袁相公與默之爭執(zhí)不休,臣心中也實是左右為難,因此才不敢妄言。臣以為,默之所言乃是治國之至理,然袁相公卻是老成謀國之見。治大國如烹小鮮,若是大動干戈,必使朝政動蕩,人心不安。如今蜀國雖滅,卻有燕楚環(huán)伺,若是一著不慎,我國內不穩(wěn),燕楚必將來犯,只恐那時我大鄭又將陷入左右支絀之境地。因此,臣以為,無為而治方是興國安民之道。此案雖可就此了結,那些貪官墨吏若是日后查將出來,卻也必治以重刑,只緩緩來做,不致擾亂朝政為本。臣之淺見,不及陛下圣明之萬一,伏請陛下圣裁?!?
鄭帝點點頭道:“信言說袁相公是老成謀國,朕看信言公也是不遑多讓。”
崔言道:“陛下...”
鄭帝打斷道:“默之不必說了。你已審了七日,蔡聳拒不肯招,你還要再審多少日?難道當真要將他杖斃在堂上么?”
他看看袁端宋質,又看看崔言,若是再年輕十歲,或是五歲,鄭帝定然要追查到底。但現(xiàn)如今他自知時日無多,若此時朝局動蕩,只怕再無力挽回。是以雖是不得已,卻也只能聽從袁端之見了。
崔言道:“陛下,臣無能?!?
“這不是你之過。”鄭帝的聲音忽的溫和起來,“默之,朕不是責怪你,蔡聳對朕有怨意,朕豈能不知?罷了,此案就此了結了也好?!?
“你三人爭執(zhí)不休,到了紫宸殿來,便是要聽朕的意思?!编嵉蹝咭暼?,道:“蔡聳的案子就此結案,蔡聳處斬立決,家財盡數(shù)籍沒充公,家小...家小發(fā)賣為官伎官仆。至于其他犯案官員,你等依律裁處就是?!?
鄭帝看看三人,又道:“你三人有失察之過,不能不小有懲誡,袁相公與宋相公,各自罰俸一年,崔言罰俸半年。就是這樣,你們去罷?!?
這樁案子直到數(shù)年后才完全了結。
是年冬,段圭、文修押解到都,于梁都外城西廂瓦子,梁水岸邊行刑。兩人各自割了三千余刀,直剮了三日才氣絕身亡。
數(shù)日后,蔡聳于大雪之中被斬首。
又過數(shù)年,熊烈仆從包乙、李大郎才被人無意中認出,出首告發(fā),被官府拿獲,押解回梁都后明正典刑。
至此,此案才告結案。此是后話。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興亡云煙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木石立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石立方并收藏興亡云煙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