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由奢入儉,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奢入儉
“這個字是“君”,君王的君就是……”</p>
六月中旬,當教書識字的聲音在軍營之中響起,劉繼隆的身影也在木棚外出現(xiàn)。</p>
五十余名兵卒穿著布衣,手里拿著木板與炭筆坐在木棚下,所有人都用渴求的目光望著前方。</p>
在他們前方,一名直白正在一塊木板上用炭筆書寫文字,教導(dǎo)眾人識字。</p>
如今的山丹軍是練一、休一、一操演。</p>
這其中休息的那天并非就是放任兵卒休息,而是用來上文化課。</p>
每日認識十個字,認詞并理解五個,同時寫一篇日記就是他們這天的任務(wù)。</p>
為此,劉繼隆還調(diào)了幾十名番兵去參與造紙,每日能產(chǎn)出五百張丈許麻紙,裁剪后能得到上萬張紙。</p>
不過這上萬張紙用針線縫制成書本后,也不過堪堪制成一百本文冊罷了,能調(diào)給軍隊的十分有限。</p>
除此之外,就連書寫所用的墨,每日所產(chǎn)也不過幾斤。</p>
正因如此,除了寫日記的時候兵卒能用上紙筆硯墨,其它日常的練字還是在木板上實施。</p>
舉山丹上萬人的生產(chǎn)力,也只能讓劉繼隆做到這種程度了。</p>
“人人識字…唉!”</p>
望著自己麾下將士孜孜不倦的模樣,劉繼隆在心底嘆了一口氣</p>
如果條件可以,他又何嘗不想安定下來,將山丹軍這一千四百弟兄培養(yǎng)成為骨干,再以此發(fā)展呢?</p>
上次陣沒的八十九個弟兄,那是他耗盡人力物力所培養(yǎng)出來能識百余字,懂得算術(shù)的人才。</p>
如果給他們時間,一兩年后他們就能成為最基礎(chǔ)的直白或隊正。</p>
劉繼隆能憑借他們治理好一座城,或者數(shù)千兵馬。</p>
想到這里,劉繼隆不免渴望起和平。</p>
只可惜這世道注定會越來越亂,而他想要和平,便只有自己動手打出來。</p>
“折沖!”</p>
忽的,遠處傳來了崔恕的聲音,而劉繼隆也回頭看去。</p>
只見崔恕騎馬快走而來,而他對于劉繼隆的稱呼也變成了“折沖”。</p>
這一切主要是因為那日李渭對他稱呼的改變,現(xiàn)在山丹上下都認為他擢升折沖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便提前把稱呼給安排上了。</p>
盡管這么做是逾越,但劉繼隆也沒有制止。</p>
“怎么了?”</p>
劉繼隆開口詢問逐漸靠近的崔恕,崔恕也笑著作揖:</p>
“城外來了一百多口烈屬,馬校尉說有相熟的故人,帶著他們?nèi)コ菛|安置去了。”</p>
“烈屬?”劉繼隆聞言臉上浮現(xiàn)笑容。</p>
自去年落腳山丹以來,每次戰(zhàn)后他都會向河西各城烈屬送去額外的撫恤和招撫遷徙的消息。</p>
然而近一年時間過去,并未有一戶烈屬愿意遷徙山丹。</p>
如今這群烈屬來了,雖說來的有些晚,但起碼是來了。</p>
他們一來,自己也就可以將自己所想的計劃實現(xiàn)了。</p>
“走,瞧瞧去!”</p>
劉繼隆說罷,轉(zhuǎn)身走向不遠處的軍營馬舍,從其中牽出一匹通體烏黑的軍馬,與崔恕往城東趕去。</p>
二人走出軍營,街道上便有許多百姓見到他們,紛紛朝他們隔空作揖。</p>
雖然山丹的情況主要還是靠吃大鍋飯,可山丹的大鍋飯吃得十分富裕。</p>
城內(nèi)百姓,基本都是穿著比較新的布衣,而這得益于劉繼隆所發(fā)的麻布與夏衣。</p>
向城東走去,肉眼可見的能看到城墻變遠了。</p>
當然,這不是城墻會動,而是劉繼隆將山丹城東擴了。</p>
原本的東城墻被推倒,整座城東擴三百步,不僅城墻需要重新修建夯實,四座城門也要重新選定位置。</p>
好在山丹人口眾多,一萬多人僅耗時一個月,便將城墻的工程解決大半。</p>
以如今的進度來看,應(yīng)該能在七月末徹底完工。</p>
“折沖!”</p>
“折沖……”</p>
一路向東走去,沿街百姓紛紛對劉繼隆作揖。</p>
在東擴的區(qū)域,劉繼隆規(guī)劃了六個坊市,六百座小院來安置上次東略所解救的百姓,以及未來有可能被解救的百姓。</p>
這些院子的圍墻是碎石摻和土磚夯實的八尺高墻,院內(nèi)有主屋一間、耳房兩間,倒座房兩間。</p>
如此院子,足夠生活七八口人,能滿足大部分人家。</p>
這樣的院子還在修建,大概會趕在城墻完工前修好,能讓所有百姓都住在院內(nèi)過冬。</p>
百姓們知道是在為自己修院子,每個人也格外認真用功。</p>
畢竟對于曾經(jīng)是牧奴的他們來說,如今的生活宛若天堂,沒有人敢偷懶。</p>
碎石路上滿是黏土、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p>
在這片暫時比較雜亂的區(qū)域,劉繼隆很快看到了正在分房的馬成等人。</p>
劉繼隆過于惹眼,還沒靠近開口,便已經(jīng)有人朝他這邊看來,連連作揖。</p>
馬成見狀轉(zhuǎn)過身來,見到劉繼隆后連忙小跑過來,高興指著遠處的一家六口道:“折沖,您猜猜那幾位是誰?”</p>
“嗯?”劉繼隆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崔恕的同時,打量起了十幾步外的那六口之家。</p>
那是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婦,其身旁站著一名抱著兩三歲孩童的清秀女子,在女子身后還站著兩名垂髫少年。</p>
望著這六口之家,劉繼隆著實想不起來他們是誰。</p>
“誰?”他疑惑看向馬成,馬成笑著上前引路,待劉繼隆走到那六人跟前,他才拍胸口道:“這便是劉折沖!”</p>
“折沖……”</p>
一聽來人是劉繼隆,幾人連忙作揖行禮,而劉繼隆也抬手道:“起來吧?!?lt;/p>
說罷,他疑惑看向馬成,馬成這才道:“折沖,這兩位是趙遷的父母,這女子是趙遷的媳婦,懷里是趙遷的娃娃,那倆小子是趙遷的弟弟?!?lt;/p>
“趙遷……”劉繼隆想起了趙遷,不由對六人作揖道:</p>
“既是趙遷的家人,那便也是我的親戚了?!?lt;/p>
“不敢不敢……”</p>
幾人見劉繼隆如此謙遜,紛紛緊張的擺手。</p>
趙遷不過是名兵卒,當初死后,酒泉發(fā)了五十畝府田做撫恤,而劉繼隆又派人送來了近百貫錢給他們。</p>
在他們看來,劉繼隆是他們家的大恩人,他們怎么當?shù)闷饎⒗^隆的揖呢。</p>
“院子安排了嗎?”</p>
劉繼隆詢問馬成,馬成點頭道:“就安排在這處?!?lt;/p>
他指著身旁新建成的院子,同時說道:“我讓李驥那廝帶人去領(lǐng)東西了,等會就能住進去?!?lt;/p>
“嗯。”劉繼隆滿意點頭,隨后看向趙遷的家人,和善道:</p>
“既然來了山丹,那便不必擔心其他事情。”</p>
“過些日子我劃二百畝荒地給你們,倆小子也可以前去軍營讀書習(xí)武,日后再不濟也能做個直白。”</p>
“若是有什么困難,可派人去軍營尋馬成、張昶、李驥、耿明四人,他們會幫忙的?!?lt;/p>
面對劉繼隆的關(guān)心,趙遷的家人有些受寵若驚。</p>
好在李驥他們回來的及時,緩解了空氣中的尷尬。</p>
被褥、布匹、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生活所需都被帶入院內(nèi),不多時便有了家的氣息。</p>
簡單寒暄幾句后,劉繼隆便起身走出了院子,畢竟趙遷一家人面對他太拘謹了,自己待太久也不好。</p>
在他走出后,他便轉(zhuǎn)身詢問馬成、李驥二人:“焦大、王烈、毛忠他們?nèi)业牧覍贈]來嗎?”</p>
“沒有?!瘪R成和李驥把頭搖得和撥浪鼓有得一拼。</p>
劉繼隆聽后嘆了一口氣,卻也沒有強求。</p>
他帶著幾人走街串巷,看到了其它十多戶烈屬入住這條新建成的街道,不免對馬成他們叮囑了許多。</p>
雖說山丹沒有出現(xiàn)過什么案子,可當劉繼隆看到許多孤兒寡母的烈屬后,他還是擔心有人惡膽包天的欺負她們。</p>
“這條街多派兩伙人巡哨,別讓走了的兄弟在下面難受?!?lt;/p>
“折沖您放心,明天我親自搬到這里來,我看有誰敢犯事!”</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