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胡人無畏,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人無畏
“檢查水囊、軍糧,同樣的話別讓我說第二遍!”</p>
“磨磨唧唧的,菩薩蠻穿衣服都比你們快!”</p>
“甲胄和長兵、口糧可以放在車上,但短兵都給我別在身上,誰敢放在馬車上,自己領(lǐng)一馬鞭!”</p>
“路上不準(zhǔn)喧鬧,若有……”</p>
太陽初升,張掖東門外的空地上便已經(jīng)喧鬧了起來。</p>
經(jīng)過補充,十三團再度以滿編的狀態(tài)面對遼闊的河西走廊。</p>
二百披甲兵卒,其中編制為步卒八十人,馬軍、駐隊各五十人,奇兵(騎兵)二十人。</p>
此外,還有二十輛挽馬車與五十名民夫,合計二百五十人。</p>
由于物資不足,因此并不能完美的復(fù)刻唐軍編制,諸如跳蕩、戰(zhàn)鋒等隊,全因物資和馬匹不足而沒有組建。</p>
不過劉繼隆這只是一個團,倒也沒有必要將所有編制湊齊。</p>
站在草地上,劉繼隆目光掃視著十三團的軍民,隨后收斂目光,轉(zhuǎn)身作揖。</p>
“刺史,十三團隨時可以出發(fā)?!?lt;/p>
在他身前,張議潮所率的大批武官隊伍正在檢閱十三團的出發(fā)準(zhǔn)備。</p>
雖說因為補充近百新卒而精銳不再,但有足夠的老兵帶領(lǐng),相信用不了多久,十三團就會恢復(fù)曾經(jīng)的戰(zhàn)力。</p>
“東進(jìn)路上,若是遇到嗢末與回紇尋釁,暫時忍下,拿下山丹為重?!?lt;/p>
張淮深交代著劉繼隆,而他也頷首回應(yīng)。</p>
相比前者,張議潮顯然有許多話想交代,但考慮到自己身后的李恩等人,他欲言又止后才道:</p>
“早年我布下的間客曾傳下消息,那山丹城守將不過是吐蕃的貴族子弟,從未帶兵打過仗,想來山丹兵馬早不如當(dāng)年?!?lt;/p>
“此次進(jìn)軍,若事情有變,可伺機而動,如若不能,便安心在城外扎營,等我率大軍抵達(dá)。”</p>
長舒一口氣,張議潮將目光重新投向十三團的軍民:</p>
“既然準(zhǔn)備好了,那就出發(fā)吧,每日行軍四十里即可。”</p>
交代結(jié)束,張議潮轉(zhuǎn)身便朝東門走去,其余武官也紛紛跟隨他的身影離去。</p>
張淮深留到了最后,眼神鼓勵一番后,也跟著離去了。</p>
望著他們離開,劉繼隆這才松了一口氣。</p>
在這群“大人物”面前,他這個小小校尉只覺得壓抑。</p>
這樣壓抑的場景,并不是他喜歡的場景。</p>
他更喜歡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下屬。</p>
只是局勢如此,他即便再不喜歡,卻也只能在面對這群人時低眉順眼。</p>
深吸一口氣,劉繼隆轉(zhuǎn)過身去,目光似乎越過了遼闊的河西走廊,看到了更遠(yuǎn)的地方。</p>
“終有一天,這一切都會改變?!?lt;/p>
不知不覺中,劉繼隆將手搭在了腰間的刀柄上。</p>
“校尉,都準(zhǔn)備好了,隨時可以出發(fā)!”</p>
身穿甲胄的酒居延帶著張昶一行人走來,作揖稟告。</p>
聞言,劉繼隆看向十三團的將士們,只見五十名馬軍已然穿好甲胄,牽著馬匹站在隊伍一側(cè),隨時準(zhǔn)備翻身上馬。</p>
除了這五十名馬軍,其余的二百軍民都只是穿著衣物,沒有穿戴甲胄。</p>
大軍行軍的好處就在于這點,只要有塘騎在外圍巡視,中間行軍的隊伍就可以輕裝簡行,不用穿著沉甸甸的甲胄趕路。</p>
“出發(fā)吧!”</p>
劉繼隆說罷,抬頭與酒居延他們走向了隊伍。</p>
身為校尉,劉繼隆自然是有騎馬權(quán)力的。</p>
除了他以外,其它諸如旅帥、隊正,也都有騎馬的權(quán)力,只是不能疾馳。</p>
至于更下一級的伙長、兵卒,那就只能輕裝徒步了。</p>
奇兵雖說是留守騎兵,但在這種情況下,也是不能騎馬趕路的。</p>
反倒是他們的馬會被劉繼隆他們輪流乘騎,以此保持馬力充足,可以隨時應(yīng)對突發(fā)戰(zhàn)事。</p>
不管怎么說,二百人的隊伍,光軍馬就有七十匹,不可謂不奢侈。</p>
這也就是在河西,換做其它地方作戰(zhàn),肯定繳獲不了那么多軍馬。</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