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先登者賞,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吃完了飯,他這才把牙帳的事情告訴了他們。</p>
聞言,馬成沉默不語,張昶和趙遷這幾個年輕氣盛的,反而激動了起來。</p>
“若是先登,我們豈不是每人都能有二十多貫?”</p>
“這有什么的,最重要的是先登后可以論功擢升!”</p>
“對!伙長能力那么大,我們得幫伙長坐上隊正、旅帥的位置才行!”</p>
張昶他們倒是沒有忘記劉繼隆對他們的好,這讓劉繼隆有些欣慰。</p>
不過面對眾人的樂觀,劉繼隆還是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p>
“先登不是那么好拿的,張掖是河西重鎮(zhèn)之一,城池高大不說,又有甘州河作為護(hù)城引水之河,番賊守軍更是不會少?!?lt;/p>
“先登功勞雖大,卻不能被功勞沖昏頭腦,盲目攻城。”</p>
劉繼隆深吸一口氣,隨后繼續(xù)道:“我把你們從酒泉帶出來,也想把你們帶回去?!?lt;/p>
“過幾日攻城,你們不用管其它,只管盯著我就行?!?lt;/p>
“若是要登城,我第一個上,若是要先登,也是我先先登。”</p>
劉繼隆說罷便躺下了,不給眾人反駁的機(jī)會。</p>
瞧著他的舉動,眾人面面相覷,忍不住小聲議論了起來。</p>
他們的議論聲都是針對攻城的一些問題,這些劉繼隆都教過他們,也在訓(xùn)練中教導(dǎo)過,因此劉繼隆并沒有打斷。</p>
興許是白天太疲憊,迷迷糊糊中劉繼隆便睡了過去。</p>
似乎是為了讓十三團(tuán)養(yǎng)精蓄銳,張淮深調(diào)走了團(tuán)內(nèi)的軍馬給其它團(tuán)充當(dāng)塘騎,讓十三團(tuán)不必承擔(dān)塘騎的任務(wù),得以好好休息。</p>
次日一早,劉繼隆清醒后便被隊正通知輕裝簡行。</p>
穿著長衫褲子,腰間系著革帶與長刀,這便是行軍路上的輕裝。</p>
至于甲胄與長兵、鈍兵,則是都放在了民夫的挽馬車上。</p>
一伙兵卒有民夫一人駕馭挽馬車,挽馬車上除了一伙人的甲胄,還有一伙人及民夫的口糧。</p>
仔細(xì)算下來,挽馬車起碼拉拽著近千斤的重量。</p>
由于后方耕種需要大量挽馬、耕牛,因此沙州軍隊挽馬不算充足,每輛挽馬車僅有挽馬一匹。</p>
這樣的配置使得馬車的速度快不起來,時不時還需要停下休息。</p>
“怪不得每天走那么慢,拉這么重的貨物,哪里快得起來。”</p>
大軍行至甘州河西畔,張昶看著被解開韁繩的挽馬,不由得嘖嘖幾聲。</p>
馬成他們倒是不在意這些,畢竟人都累成這鳥樣了,誰還在意馬累不累。</p>
倒是劉繼隆輕笑一聲,對眾人安撫著:</p>
“慶幸吧,這也就是在河西不缺馬匹,若是放在中原和河北,兩伙人都未必能分到一匹挽馬?!?lt;/p>
他一邊解釋,一邊看著甘州河四周的景色,感受著此地的壯闊,同時也感嘆著此地的豐茂。</p>
也難怪回紇南下后會在甘州游牧,就甘州的這水草,又有那個游牧民族會不貪戀呢?</p>
“十三團(tuán),負(fù)甲渡河!”</p>
伴隨著張淮深下令,劉繼隆等十三團(tuán)的兵卒紛紛將馬車上自己的甲胄背負(fù)身上,手持長槍下水。</p>
在五月中旬這種燥熱的季節(jié)下水,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p>
甘州河的河水不算深,張議潮選定的渡河地點更是近十里最淺的地方,河水僅僅沒過成人腰間,河床也比較堅硬。</p>
隨著時間流逝,渡河成功的人也越來越多,第三伙也跟隨其中,安然渡過。</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