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布局,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哦,是這樣啊!”</p>
朱柏看著他,十分嚴(yán)肅的問道:“那你們孔家交稅了沒有?”</p>
這一下把孔訥問住了,只見他拿起杯子抿了口茶水,這才緩緩說道:“千歲有所不知,孔家自圣人開始,輔佐君王,教化世人,有功于社稷,歷朝歷代備受推崇,我朝自開國起,洪武爺也是親自冊封,免了賦稅!”</p>
“哦!”</p>
朱柏聽后點點頭,說道:“聽懂了,弄了半天,你們沒交是吧!”</p>
“怪不得新政在齊魯推行的這么慢,你說你孔家都不帶頭交稅,那其他士紳也肯定不樂意啊!”</p>
孔訥說道:“孔家是圣人之后,和別的士紳豪門不一樣!”</p>
朱柏聽后冷笑兩聲,說道:“有句話,我想衍圣公應(yīng)該明白,叫一朝天子一朝臣,現(xiàn)在的皇帝可不是洪武爺,而是永興爺,他有個外號叫小洪武,脾氣秉性那是盡隨洪武爺,我父皇也是管不了他!”</p>
孔訥聽著明白裝糊涂,說道:“新朝也好,舊朝也罷,孔家始終都是忠于大明的臣子!”</p>
聽到此話,朱柏喝到嘴里的茶水差點噴出來,雖然努力的在克制,但還是從嘴角漏了出來。</p>
這個笑話確實挺好笑的!</p>
朱柏不動聲色的擦了擦嘴角的茶水,而孔訥也沒注意到。</p>
“本王來到此地之時,偶然聽到一首民謠,說什么自從出個永興帝,重用奸佞亂超綱,還有什么莫道石人一只眼,賦稅徭役去他娘……”</p>
朱柏神情冷峻,聲音也變得嚴(yán)肅起來,說道:“這是要造反啊,這種大逆不道的童謠也能在這讀書人的圣地冒出來,衍圣公,本王需要你給個解釋,不然,本王就要調(diào)兵了!”</p>
孔訥心中“咯噔”一下,眼神中透著一絲慌張,先有高陽王殺人,現(xiàn)在又冒出來個湘王要動兵。</p>
這朱家人不愧是泥腿子出身,即使當(dāng)了皇帝也改不掉身上的劣根,一點道理都不講,動不動就是打打殺殺,哪里有一點皇室的氣度。</p>
“回千歲,在下的叔叔是本地的縣令,已經(jīng)派人在查謠言的來源,想來一定會抓到這些為非作歹,唯恐天下不亂的賊人!”</p>
“在下慚愧,圣人之鄉(xiāng)出了這樣的事情,在下這個衍圣公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沒有教化好百姓,請湘王千歲責(zé)罰!”</p>
看著他滿是虛偽的樣子,朱柏故意說道:“行了,這件事趕緊平了,本王也不想鬧大,不然一旦被朝廷所知,必然是雷霆之怒,一旦天威所至,又是一場血雨腥風(fēng)!”</p>
“在下明白!”</p>
朱柏?fù)]揮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p>
孔訥走后,屏風(fēng)后立馬冒出一人,屁顛屁顛的走了過來。</p>
“十二叔,看到?jīng)]有,這就是他們嘴臉,當(dāng)表子還要立牌坊,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花花腸子!”</p>
“那些謠言的事八成是孔家在背后干的!”</p>
當(dāng)問到那些謠言的時候,孔訥明顯有些謊了,雖然掩飾的很好,還是被朱柏敏銳的發(fā)現(xiàn)。</p>
“那還等什么,我現(xiàn)在就帶人干死他們!”</p>
“不著急!”</p>
朱柏鄭重說道:“我們?nèi)钡氖亲C據(jù),拿到證據(jù)才能辦他們,讓你調(diào)查的事情怎么樣了?”</p>
“十二叔真是料事如神??!”</p>
朱高煦興奮的說道:“找到了,今天城南有戶人家失火,錦衣衛(wèi)打聽過了,姓陳,是個舉人,已經(jīng)被燒死了,想來就是那個寫謠言的人!”</p>
“可還有家人?”</p>
“陳舉人的媳婦還活著!”</p>
朱柏當(dāng)機(jī)立斷說道:“太好了,趕緊控制起來,連夜審問,只要能審出來線索,明個就讓你帶人去砸了孔家,出這口惡氣!”</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并收藏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