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集《唯識三十頌直解》,唯識三十頌,妙音0,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十方諸佛憫念眾生,如母憶子”。說站在佛陀的心情上,佛陀的心情是像母親憶念兒子一樣,很想要跟兒子見面。但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佛陀有廣大的威德力,他有千百億,無量億的應化身,但是我們沒辦法見到佛陀,而佛陀的心情很想見我們;但是為什么我們在法界當中流轉,我們一直見不到佛陀?就是我們沒有去憶念佛陀,我們沒有想要見佛的希望。所以,在《念佛圓通章》當中說,我們想要跟佛陀見面,除了業(yè)力以外,你要經(jīng)常憶佛念佛,你心中對佛的法界有一種希望,這個時候,兩個才能夠接觸,才能夠感應道交。而單方面的希望,佛陀希望見我們,我們不希望見佛陀,那不能見面,這不是單方面的。
說你今生跟這個人很好,兩個同參道友,你們兩個都不想到凈土去,希望下輩子再見面,怎么辦?有兩個因緣:第一個、“由諸業(yè)習氣”,你們兩個要有共同的業(yè)力,要有做人的業(yè)力;他是五戒十善的業(yè),你是殺盜淫妄的業(yè),你到三惡道去了,你沒辦法見面,兩個業(yè)要相等。第二個、“二取習氣俱”,兩個人有相同的希望,我希望見你,你也希望見我,欸,這樣子就有希望,這樣子在整個法界當中,你們兩個就有見面的因緣;第一個業(yè)力的因緣,第二個愛取的因緣。
所以我們對于心中所發(fā)的愿要小心,你心中的希望對你的果報是增上緣,要注意你所發(fā)的每一個愿,要小心,就是這個意思。而不管是業(yè)力的因緣,不管是希望的因緣,都不離開一念心識。這個地方是解釋「生死由何難」,大家有沒有問題?
學員提問:主任慈悲。就是那個附表三十五頁,那個「識、名色、六入、觸、受」,它下面寫一個名言種子,它是怎么解釋?
師父答疑:名言種子就是能夠招感異熟果的,唯識學是這樣定義的。就是你由煩惱造了業(yè)力以后,煩惱和業(yè)力的和合,這個叫名言種子;煩惱和業(yè)力是能引,能引生,這個名言種子是所引生。
學員提問:后面這個愛取的話是…就是單純指這個煩惱而已?(師:愛取當然是煩惱了)就是說它是不是能也講說是名言種子?
師父答疑:它是現(xiàn)行,這個愛取煩惱是現(xiàn)行,這是一個現(xiàn)行;前面那是一個種子位。但是這個潤生惑是臨終的那個現(xiàn)行,它不能約種子,要約現(xiàn)行。所以頻婆娑羅王他本來應該投生在忉利天去的,但是因為他對于四天王天有強大的愛取,結果他在四天王得果報。當然,因為他業(yè)力強,他肯定在四天王當中,他的福報比別人好。他同樣在四天王,但是他的業(yè)本來是忉利天的業(yè),所以他在四天王天的受用跟別人一定不一樣,因為他善業(yè)強。但善業(yè)強,為什么他在四天王天呢,因為你動了這個愛取了。
像那個文昌帝君,諸位有聽過這個公案。文昌帝君他本來是修善的,他十七世都是在朝廷做官的。后來秦朝末年,他看到這個世間大亂,秦朝末年那個胡亥,秦二世胡亥用趙高做宰相,那搞的大家饑荒戰(zhàn)亂,群雄逐鹿中原。他發(fā)了慈悲心他投胎了,做這個漢高祖劉邦的兒子,結果他因為政治斗爭,被呂后殺死了。殺死以后起嗔心他發(fā)了邪愿,我來世一定要報仇;這是一個不好的愿力,結果他變成一個大蟒蛇,那個蛇那個是一個大福報的蛇;文昌帝君他十七世的善業(yè),他只是一念的顛倒的愿力的因緣而變成畜生道了。
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造業(yè)之前,他的鱗片里面沒有蟲,他雖然是一個畜生道但是也是神通自在,變化自在,他沒有畜生道的痛苦;書上說,他是神通變化,還是一個可樂的果報。因為善業(yè)招感可樂果報,他得這個畜生的果報,是因為一時的邪愿,但是這個果報就有障礙了,報障。他有這個果報體后來又起嗔心,他吸那個水,傷害很多人,傷害了三千多人,從此以后他的神通失掉了,他的鱗片也長出蟲了,他有罪業(yè)了;后來他遇到釋迦牟尼佛的加被開導那個嗔心化解了,他改變他的愿力了,這個時候才從蛇道里面解脫出來。
所以,業(yè)力會影響果報,還有你的愿力也會影響,如果你的愿力是想要到三惡道去,你一直有強烈的希望,你也會到三惡道去;所以這個地方是講,得果報業(yè)力是親因緣,我們心中的愛取是增上緣。
好,講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唯識三十頌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妙音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唯識三十頌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