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羞羞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岛国无码深夜在线观看_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探花九_国产18到20岁美女毛片_国产精品喷潮在线观看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集《唯識三十頌直解》,優(yōu)質(zhì)RB灌溉系統(tǒng)GH(魚樂我知),妙音0,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譬喻這以下合法,說“藏識海依然”,就是我們這個藏,阿賴耶這個藏識,它攝持無量無邊的種子?!熬车蕊L(fēng)所擊”,這個種子什么時候起現(xiàn)行呢?就是看它遇到什么境界,你遇到染污的境界來刺激啊,它就容易生起煩惱;我們來到三寶的地方,由這個凈法的熏習(xí),我們就容易增長善根。就是有境界風(fēng)的刺激,“恒起諸識浪”,生起各式各樣的這個前七轉(zhuǎn)識的善惡功能。這個當(dāng)中“現(xiàn)前作用轉(zhuǎn)”,它能夠現(xiàn)前生起種種的善惡的作用,來相續(xù)的運轉(zhuǎn)。</p>

這意思就是說呢,我們講《楞嚴(yán)經(jīng)》三種的相續(xù):說是果報的相續(xù),我們這個生命的果報體,今生是人的果報,下輩子是天的果報,這個果報是相續(xù)的;果報為什么相續(xù)的呢?因為業(yè)力的相續(xù),有種子的相續(xù);那么種子為什么相續(xù)呢?因為有心識的相續(xù),因為第八識的相續(xù)。有三種相續(xù):果報相續(xù)、業(yè)力相續(xù)、心識相續(xù),使令有情眾生的生命,它能夠恒常的相續(xù)下去,從凡到圣,都是有心識的,這個是講到一個第八識的果相。</p>

這以上,我們根據(jù)《成唯識論》,依止教理和依止圣言量,來證明第八識的存在,說是“不可知:執(zhí)受、處,了”,雖然它不可知,但是我們也可以依止教義和圣言量來證明它的存在。我們再看下一段,這個地方再看下一個是第八面,第八面當(dāng)中的第七科:</p>

七、云“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yīng)”者,謂與此徧行五心所恒相應(yīng)起也。徧行心所,具如百法中釋。”</p>

前面的這個“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不可知執(zhí)受,處了”是說明第八識的自體和它的所緣行相,是講它的心王,這以下這個“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yīng)”,是講它的心所,這一科是講心所相應(yīng)門。說這個第八識的心王在活動,它不是單獨活動,它夾帶了五個心所跟它一起活動,哪五個呢?就是觸、作意、受、想、思,恒常的跟它配合,來了別種種的境界,關(guān)于這個五遍行,我們看附表第六:</p>

附表六——五遍行心所</p>

這個遍行,這個遍是普遍,行就是活動,普遍的活動,為什么安立作遍行呢?唯識的意思就是說,它能夠在四個地方普遍活動:</p>

第一個、遍一切心。說一切的心王一動,一定有這個五遍行,所以遍一切心。</p>

第二個、遍一切性。它能夠普遍的跟善惡無記性一起活動,你善性有五遍行,惡性也有五遍行。</p>

第三個、遍一切地。說這個整個三界九地都有五遍行,像有的心所是不能遍一切地,就像嗔心是不能跟禪定相應(yīng)。因為你一個人在禪定當(dāng)中,生一點貪煩惱,貪愛三昧樂,這件事情還沒關(guān)系,貪煩惱可以跟這個禪定的心所相應(yīng),沒關(guān)系,但是嗔心出現(xiàn),一定破壞禪定。所以這個修禪定的人的一個特色,他的個性一定調(diào)柔善順;一個剛強的人修習(xí)禪定有障礙的,因為這個嗔心是破壞禪定。這五遍行它能夠在一種散亂心,或者是禪定心,四禪四空定,都還有這個五遍行。</p>

第四個、遍一切識。一切的有漏無漏識,凡夫有五遍行,圣人也有五遍行,通凡通圣。所以可以知道它的這個“觸作意受想思”的活動范圍相當(dāng)?shù)膹V泛,所以安立做一個遍行,它是可善可惡。</p>

我們在轉(zhuǎn)凡成圣的過程當(dāng)中,五遍行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它扮演一個主導(dǎo)的一個角色。這以下我們根據(jù)這個《成唯識論》這樣的一個大意,我們分成兩科來說明這個五遍行在我們的修行當(dāng)中所扮演的角色。</p>

(一)依迷悟而分二門</p>

五徧行當(dāng)中有兩個門,一個是凡夫的流轉(zhuǎn)門,第二個是圣人的還滅門。流轉(zhuǎn)門的次第是:觸、作意、受、想、思(《成唯識論》)</p>

說流轉(zhuǎn)門是“觸作意受想思”,《成唯識論》是提出這樣的一個次第。《瑜伽師地論》五遍行的安立是“作意觸受想思”,我們先看這個流轉(zhuǎn)門:</p>

一、觸:說我們凡夫五遍行的活動是先有觸,就是根境識的和合。這當(dāng)中當(dāng)然是先由根去跟境界接觸,然后識才生起了別活動,當(dāng)這個識一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叫做觸,根境的和合,識一出現(xiàn),這三個具足了,叫做觸。</p>

二、作意:那么觸了以后就有作意,這個作意就是一種警覺的功能。當(dāng)然如果我們今天起的是一個如理的作意,那么警覺的是一個善的種子,「警覺應(yīng)起心種」,它能夠把這個種子位的心法,把它刺激,把它警覺,把它叫起來,讓它活動,它也可能把善的功能叫起來,也可能把惡的功能叫起來。所以這個作意是關(guān)鍵了,可能是如理作意,也可能是不如理作意??傊?,它扮演一個警覺的功能,這個心跟境一接觸了以后,就有一個作意。</p>

三、受:那么這個作意以后,就有一個受,感受——樂受、苦受、或者不苦不樂的感受。</p>

四、想:那么這個受的下一個次第就是想,開始「于境取相為性,施設(shè)種種名言」,安立很多的名言。說是我們剛開始跟境界一接觸是一種感受,那么我們怎么樣把心中的境界,轉(zhuǎn)成心中的影像呢——于境取相:就是我今天見到一個佛像,但是佛像是一個心外的佛像,我怎么樣把這個外在的佛像,轉(zhuǎn)成我內(nèi)在的佛像呢?就是這個想,心中安立很多的名言,這個佛像眉毛長的怎么樣,鼻子長的怎么樣,嘴巴長的怎么樣,你內(nèi)心有各式各樣的名言,就把這個外在的佛像轉(zhuǎn)成你心中所緣慮的佛像,就是于境取相,生起心中的影相,當(dāng)然這當(dāng)中,一定要假借名言的施設(shè)。</p>

五、思:到想的時候,下一個就是思心所了,開始去造善造惡,你可能對佛像生起皈依贊嘆的心來造善,這樣子就是有帶動善惡念頭造作的活動,這是流轉(zhuǎn)門。</p>

還滅門:作意、觸、受、想、思(《瑜伽師地論》)</p>

還滅門是以作意做基礎(chǔ),由作意而觸受想思。這當(dāng)中憨山大師就解釋了,說為什么《成唯識論》和《瑜伽師地論》在五遍行的時候,有這樣的差別呢?</p>

憨山大師說,《成唯識論》的五遍行是約凡夫安立的。凡夫的心識內(nèi)心不決定,譬如空中的羽毛,可上可下,它是一個不定種性。說他到底生起如理作意或不如理作意,他自己不能做主的,看我跟什么境界接觸:我今天跟染污的境界接觸,我也只好放逸了;我今天跟三寶境界接觸,我就好好的念佛、念法、念僧。所以凡夫的心情是不決定,不決定誰來決定呢?是我跟什么境界接觸,我才知道我會起什么念頭,凡夫的心情是這樣子生起的。</p>

但是這個修行人,在《瑜伽師地論》是講三乘的修行人,修行人內(nèi)心是決定的。就是說,我不管跟什么境界接觸,我心中不能起惡念,我不管外在環(huán)境怎么樣,我也不管別人怎么刺激我,我一定以作意做引導(dǎo),我一定以如理作意來引導(dǎo)我的思想。所以,這個《瑜伽師地論》是約著三乘的修行人來安立的次第。</p>

那當(dāng)然這當(dāng)中就有兩個不同的五遍行生起了:凡夫的五遍行是「觸」來引導(dǎo)作意,然后有受、想、思;這個修行人是以作意,心中先有一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一個作意的目標(biāo),然后再有所謂的觸、受、想、思,就是有這樣的一個流轉(zhuǎn)和還滅的差別。這樣子講如理作意是非常重要了,這個作意是怎么生起的呢,我們看第二段,“以四力成就作意”,有四種力量。</p>

(二)以四力成就作意</p>

境界力憶念力希望力串習(xí)力</p>

第一個、境界力:說你經(jīng)常跟什么境界接觸,你容易生起作意。你一天到晚到大殿去拜佛念佛,你心中就容易生起一個憶佛念佛的作意。</p>

說是這個“孟母三遷”,為什么孟子能夠成就一代的偉人呢?他小時候剛開始也是心不決定,一開始他母親是搬到一個菜市場。這個時候他這個孟子這一念心,跟菜市場的境界接觸,他經(jīng)常就去扮演菜市場的角色,賣菜,稱這個食物的輕重,就學(xué)習(xí)這樣的技巧,他母親看這個不行,以后頂多是一個非常好的賣菜的人而已。怎么辦呢?搬家,搬到一個墳?zāi)沟呐赃?,墳?zāi)古赃?,那很多人去祭祀,欸,這個孟子學(xué)會很多這個祭祀拜拜的禮,怎么吹這個喇叭,打鼓,學(xué)了很多的技巧。</p>

母親覺得這個還不對,還是不好,這個作意還不是很好的作意。就搬家,第三次搬到學(xué)校旁邊。哦,看到很多人讀書,增長智慧,明白道理,孟子他也學(xué)習(xí)去讀書,哦,這個作意好,廣學(xué)圣賢之道。那么這樣子呢,因為他從小就在學(xué)校當(dāng)中學(xué)習(xí)這樣的一種作意,這種境界的熏習(xí),所以才造就了這個孟子的偉大。所以這個境界力是很重要,就是外在的環(huán)境的因緣會影響我們的作意。</p>

第二個、憶念力:說這個環(huán)境已經(jīng)消失了,我以前在染污的境界,很多很多的不好的造作。但是我現(xiàn)在來到三寶的境界了,這個境界已經(jīng)消失了,但是三不五時還會懷念過去五欲的境界,所以這個憶念力也是會影響作意。你經(jīng)常憶念五欲的境界,破壞你的正念,容易生起這個不如理作意;你經(jīng)常憶念三寶的境界,它也會產(chǎn)生如理作意,所以這個境界消失了以后,你對境界的憶念,它也會影響作意。</p>

第三個、希望力:有些人心中是希望得到世間的五欲,說我來生到哪里去,這件事我不在乎,我今生要得到快樂。你心中有這樣的希望,你的作意也會有問題,你容易去造罪業(yè),這種作意,這種希望,你很難增上自己。有些人的心中的希望說,我今生過的苦一點沒關(guān)系,這個生命是短暫的,這個死亡遲早一天要到來,我希望來生到極樂世界去,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子他這個作意的力量容易如理作意。</p>

說我們這個受戒,我們受戒之前心中沒有目標(biāo),我這一念心也可能造善,也可能造惡,也可能造非善非惡,就是內(nèi)心是不決定,不決定怎么辦?去受戒,受戒登壇的時候,在三寶的境界我正式的宣布,我弟子某某,從今以后,在三寶的加被之下,“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化?!卑l(fā)下了三種誓愿。這個時候你心中有一個目標(biāo),就是我們講戒體,你這樣的目標(biāo),容易引生如理作意。</p>

就是你心中有目標(biāo),跟染污的境界一接觸的時候,跟雜染的境界一接觸的時候,你心中就說不可以啊,我已經(jīng)發(fā)了愿了,這件事不能再做下去了,你這個如理作意怎么產(chǎn)生的呢?希望力!因為你內(nèi)心當(dāng)中有一個強烈的希望,要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希望,在支持著你。所以它這樣的一個希望的力量,也容易去帶動如理作意的出現(xiàn),希望力。</p>

第四個、串習(xí)力:你經(jīng)常的去串習(xí),你說你中午吃飽飯以后睡覺,睡覺以后會拜八十八佛,今天拜,明天拜,你時間到了,你中午睡醒的時候,就有一種拜佛的作意。就是哎這件事情,我起床以后,馬上一個作意,要去拜佛,你這個作意怎么來的呢?串習(xí)力。前面的境界力和憶念力,是一種外在的因緣,希望力和串習(xí)力,是我們修行的最主要的一個內(nèi)因力。</p>

我們一個人的造善造惡是在一念之間,這一念之間其實就是如理作意。</p>

說是在《唯識二十頌疏記》講一個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叫娑婆羅那王。這國王長的很莊嚴(yán),很莊嚴(yán)他自己也很滿意,昭告天下,哪一個人能夠比我莊嚴(yán),有重賞,在國家當(dāng)中找了很多人來應(yīng)征,結(jié)果都沒有一個比國王莊嚴(yán),他也很自得。這個時候有一個大臣就說,國王,他說你跟我們國家比,這個沒什么了不起。你應(yīng)該跟隔壁國家那個迦旃延尊者,聽說他很莊嚴(yán),你要能夠比他莊嚴(yán),那你就真的了不起。</p>

說好,可以,請他來比一比,就請這個阿羅漢迦旃延尊者,當(dāng)然請來不是說法,是比莊嚴(yán),當(dāng)然阿羅漢也同意。迦旃延尊者千里迢迢來到王宮,哎呀,大家就被他的莊嚴(yán)攝受了,果然是迦旃延尊者莊嚴(yán)。這個人也是各式各樣,有些人你講法有道理我就皈依你,有些人你比我莊嚴(yán)我就皈依你,這個娑婆羅那國王就皈依了迦旃延尊者,拜他為師父。這個娑婆羅那國王就問這個師父說,師父你為什么長這么莊嚴(yán)?言下之意就是說,我也希望像你這么莊嚴(yán),要怎么修行。</p>

迦旃延尊者說,這個事情是這樣子:說我過去生做一個沙彌,在寺廟里面我負(fù)責(zé)是打掃的工作,掃掃地,掃廁所,清潔僧團的工作。有一天一個小乞丐來跟我乞食,我說把飯給你吃可以,但是這個是三寶的飲食,你應(yīng)該幫我把這個打掃寺廟的工作做完,我再把我的飲食分一半給你,這乞丐也同意了。這個乞丐就經(jīng)常的來幫助這個小沙彌掃地掃廁所,這個小沙彌就把飲食分一半給這個乞丐。他說當(dāng)時那個小沙彌就是我,你就是那個乞丐,你因為這個打掃僧團的功德,你這么莊嚴(yán),也是你有這樣的善業(yè)做國王。</p>

這個娑婆羅那國王一聽起大歡喜,哎呀,這個三寶的功德如此之大,我只是在三寶的境界掃掃地,就做國王,還這么莊嚴(yán),如果我盡形壽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盡形壽的修學(xué)佛法,那是什么境界啊。聽了以后,就把王位放棄了,就交給他弟弟,隨這個迦旃延尊者出家修行,修行的時候,他師父迦旃延尊者就帶他到隔壁國家阿盤帝國去修行,你做國王,別人對你恭敬,就沒辦法修行了,帶到隔壁國家去。到隔壁國家去,在阿盤帝國山中修止修觀,修四念處。</p>

這一天,阿盤帝國國王帶了很多宮女到…這國王的境界就是享受,在那個郊外里面唱歌跳舞。唱歌跳舞以后,那個阿盤帝國國王累了就睡覺了,宮女就到處跑,就找到這個娑婆羅那國王修行的山洞。一看哎呀,這個修行人這么莊嚴(yán),在這個地方指指點點。阿盤帝國國王醒過來以后,一找找過來,看到就生起嫉妒心了。就問這個國王說,你證得四果沒有?說我沒有證得四果,三果,也沒有,那么二果、初果,都沒有,你有沒有證得四禪呢,也沒有?三禪、二禪、初禪,都沒有。這阿盤帝國國王說你連初禪都沒有,你沒有離欲啊,沒有離欲你怎么戲弄我的宮女呢?就叫士兵打這個娑婆羅那國王,打的全身都流血,就昏過去了,非常重,打的非常重。</p>

當(dāng)然這個迦旃延尊者在禪定當(dāng)中知道這件事了,趕快派人去把他抱回來,擦藥,慢慢慢慢調(diào)養(yǎng)讓他醒過來。醒過來以后,這個娑婆羅那國王很生氣,他說我在那邊山洞修行,沒有招惹他他來打我,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說師父,我先跟你請假一段時間,我回去跟我弟弟借軍隊,要把阿盤帝國給消滅掉,迦旃延尊者說這樣子是造殺業(yè)的,這是成就不可樂果報。這個娑婆羅那國王說,師父啊,我的心就像石頭一樣堅固,不能改變。迦旃延尊者說好吧,天也黑了,你好歹在山洞過一個晚上吧,明天早上再走吧,好。</p>

他在山洞里面睡覺,晚上這個時候,迦旃延尊者就給他一個夢境:哦,他回去,跟他弟弟借了軍隊,浩浩蕩蕩,興師問罪而來,就跟阿盤帝國軍隊打起來了,一開始還打勝了。后來阿盤帝國打到最后的時候,下令反攻,一下子就反敗為勝,就把娑婆羅那國王打敗了,打敗就被抓住了。阿盤帝國國王說,這次戰(zhàn)爭是你引起的,死傷那么多人,送到斷頭臺去,送到斷頭臺這個刀子要砍下的時候,他那個心就生起悔恨之心,就說師父啊救我啊,就醒過來,醒過來的時候嚇了一身冷汗。這樣子他體驗到了這個生命是無常的,是苦空無常的,這個時候他有覺悟了,不能爭一口氣,爭千秋,不要爭一口氣。這個時候,迦旃延尊者為他說四圣諦法,他就證得初果,然后次第就證得阿羅漢。</p>

從這個娑婆羅那國王這樣的一個生命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這世間上事是一念之間。如果他當(dāng)初那一個惡念沒有放棄,那個不如理作意的惡念沒有放棄,他要去報復(fù)的心相續(xù)下去,他不管戰(zhàn)勝戰(zhàn)敗,總是會因為他的惡念引起很多人的死亡,他肯定要在三惡道受長劫的痛苦。他一念的悔改,結(jié)果證得阿羅漢果,那在他的生命當(dāng)中恒常的涅槃寂靜樂,永遠(yuǎn)沒有痛苦。</p>

你看這個生命這么大的變化,這關(guān)鍵在哪里呢,就是如理作意。當(dāng)然,這個當(dāng)中境界力、憶念力,很重要,有善知識的攝受。當(dāng)然他出家以后,他心中有一種希望圣道的希望和串習(xí),他多少有串習(xí)力,內(nèi)心有善根,有善根當(dāng)中,師父的開導(dǎo),他就能夠帶動他的善根。</p>

所以我們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是你一定是在平常沒有事的時候,內(nèi)心要栽培一種覺照的功能,這點很重要,覺照的功能。這個覺照的功能,就是能夠帶動你的如理作意,也能夠引導(dǎo)你的生命趨向于安樂——作意力。</p>

好,我們今天講到這里。</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玄幻魔法小說相關(guān)閱讀More+

無敵!詭道下山!

臨風(fēng)曲

我都元嬰期了你跟我說開學(xué)

妙妙醬

偷染月光

久久謠

開局搶天賦?我刨你家祖墳

擅長燉魚

馬伏山紀(jì)事

美知

諸天模擬:從莽荒紀(jì)開始

萬里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