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集《唯識三十頌直解》,優(yōu)質(zhì)RB灌溉系統(tǒng)GH(魚樂我知),妙音0,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次,這個法就是一個軌持,一個軌范。比如說,我們看到榴蓮,歡喜榴蓮的人,內(nèi)心跟榴蓮一接觸的時候,就用很好的名言來安立它、來贊嘆它,這個榴蓮特別得甜美。那么不喜歡榴蓮的人,就用不好的名言來安立它,這個榴蓮特別得臭穢。其實這個甜美和臭穢的體性都是不可得,都是你的名言安立。這個榴蓮就是榴蓮,它只是一個業(yè)力所變現(xiàn)的色法,一個東西存在,它那樣就是那樣子。我們心中去跟榴蓮接觸的時候,我們對它的性質(zhì)安立一個甜美、安立一個臭穢,這個就是遍計執(zhí)。這個是你的名言安立的,從業(yè)力顯現(xiàn)的角度它不是這樣子,它就是這樣子而已。它也只不過是這樣子而已,你認為它是甜美,你增加它增益了;你認為它臭穢,你又把它減損了。所以這個遍計執(zhí)就是我們的虛妄執(zhí)著。就是執(zhí)著一個實我、實法。</p>
這以下講出一個譬喻?!叭缬诶K上妄執(zhí)為蛇,而實我法,離于心心所體見相分等,皆無自性。如繩外別無實蛇也”。就是我們對于我們這一期果報剎那變化的色法、心法,由于我們的名言,安立有一個恒常住、不變異的自我和法——我執(zhí)和法執(zhí),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遍計執(zhí)。這個遍計執(zhí),古德講一句話就是“情有理無”,就是凡夫的情識認為有,但是從智慧來觀察,從理性來觀察是沒有的,情有理無。這個就是遍計執(zhí),遍計執(zhí)就從依他起當中執(zhí)著有一個實我、實法。</p>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凡夫如果沒有學我空觀、法空觀,現(xiàn)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遍計執(zhí),我們沒有一個人活在依他起當中,沒有一個。每一個人的心只要沒有經(jīng)過訓練,就按過去的思考模式,我們都是在遍計執(zhí)當中。就是你一執(zhí)著,全部的依他起全部轉(zhuǎn)成遍計執(zhí),就是全繩成蛇,全部的繩都變成蛇了,已經(jīng)沒有繩的相貌。就是我們看到的全部都是蛇,看不到繩子了,是這樣子。再看第三個體性。</p>
次云“圓成實于彼”等者——謂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即于彼依他起性之上,常遠離前徧計所執(zhí)。</p>
“次云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這個地方我們要先消文,文比較多,先消文再解釋。這一段是講圓成實性的體性?!皥A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這個地方圓成實性,它不直接解釋圓成實性,它是借著依他起來發(fā)明圓成實。說圓成實性是怎么建立的呢?“圓成實于彼”,這個“彼”就是依他起性。圓成實是就著依他起性,“常遠離前性”,這個“前性”指的遍計所執(zhí)性,前面的遍計所執(zhí)性。就是說圓成實性,就著在一切的色心諸法的因緣所生法當中,我們能夠破除我執(zhí)法執(zhí),遠離遍計執(zhí),這個時候是圓成實就出現(xiàn)了。圓成實就是這樣出現(xiàn)的,就是你能夠從依他起當中破除我法二執(zhí),圓成實就出現(xiàn)了。</p>
“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如無常等性,非不見此彼”。這個地方,是把圓成實跟依他起的關(guān)系,把它做一個說明。故此,這個“此”指的圓成實性,圓成實性跟依他起性的關(guān)系是非異非不異。非異非不異的關(guān)系,講一個譬喻,“如無常等性”。無常這個道理,跟諸法也是非一非異的。就像無常這個理性,這個理論,跟一切法的性質(zhì)也是非一非異,這下面會說明。</p>
“非不見此彼”,這個非不見此彼是講一個修證次第。說這個三性的發(fā)明次第,非不見此圓成實,而能夠見到依他起。不是說你能夠“非不見”,非不見就是要見到的意思,“非不”兩個否定就變成肯定了。就是說,你一定要見到此圓成實性,才能夠見到依他起性。講一個白話就是說,你一定先證到空性,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才能夠看到諸法的差別相。一定要先得到根本的無分別智,才能夠生起后得智。所以講非不見此,而能夠見彼。非是能夠見到此圓成實,而能夠見到依他起。你一定要先證得圓成實,才能夠證到依他起。</p>
好,這個是消文,我們看內(nèi)容,看二十七面、圓成實性?!按卧茍A成實于彼等者”,這個“等”包括下面所有的話。等包括“前遠離前性”,這個地方講前遠離前性?!爸^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即于彼依他起性之上,常遠離前遍計所執(zhí)”。這個圓成實,這地方講出了三段的內(nèi)涵。先講這個“圓”。這個“圓”就是周遍法界,周遍法界的意思就是講出它的隨緣義,它有隨緣。它能夠隨順眾生的因緣,普遍在十法界眾生的心中。我們的每一個心都有圓成實性,這意思就是說我是很苦惱,但是圓成實性還是有,就是圓滿。它是很公平的、普遍的散在一切的色心諸法當中,叫做圓滿。這個“成就”就是恒常存在,你造了五逆十惡它也是存在,五逆十惡的罪業(yè)不能破壞它的,就是恒常存在。</p>
“諸法實性”,這個“實性”就是無有變異,它沒有變化。你今天拜了一部《八十八佛》,它也不會增加;你改天懈怠了,它也不會減少,不增不減。成就和諸法實性,這個恒常住不變異,是講它的不變義,它有不變的體性和隨緣的體性。前面的圓滿是講隨緣義,這個地方成就和諸法實性是講不變義,它有隨緣和不變這兩個性質(zhì)。所以講“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這個隨緣不變的體性是怎么開展出來的呢?你一定要就著依他起當中,要破除遍計執(zhí),破除我執(zhí)、法執(zhí),才能夠開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圓成實性。</p>
故此圓成實性,與彼依他起性,譬如麻之與繩,水之與波,既非是異,亦非不異。亦如無常、無我等蘊處界有為諸法,與無常無我等性,非異亦非不異。蓋若言異,則應蘊處界不是無常;若是不異,則應無常不是蘊處界等共相。</p>
“故此圓成實性,與彼依他起性,譬如麻之與繩,水之與波,既非是異,亦非不異。亦如無常、無我等蘊處界有為諸法,與無常無我等性,非異亦非不異。”這個地方是講出一個譬喻,這個圓成實性就是真如了,簡單講就是真如,后面會講到。這個真如的理性跟依他起這個相狀,這以下講出兩個譬喻,如麻之與繩,水之與波。這個繩子是有變化的,麻是不能變化。這個麻能夠打成一個蝴蝶的繩子,也可以把它打成一個蒼蠅的繩子,各式各樣的形狀都可以,這個繩子是我要怎么打就可以怎么打.但是這個麻的本質(zhì)是不能變化的,這個麻就是圓成實性。</p>
水跟波也是這樣,水遇到石頭和風的因緣,有大波浪小波浪,各式各樣的波浪,各式各樣形狀的波浪,這個波浪是有變化的,就是依他起性。我們有這個業(yè)力的因緣,善業(yè)的因緣變成人天,惡業(yè)的因緣變成三惡道;但是它的體性都是圓成實性,就是水,水的體性不能改變。所以它不是說異,也不是不異,你說它完全相同也不對,說它完全不同也不對。</p>
“亦如無常、無我等蘊處界有為諸法,與無常、無我等性,非異亦非不異”。這個地方也是這個意思,這無常無我的道理跟一切諸法也是非異非不異,以下會解釋。說為什么無常無我跟蘊處界諸法是非異非不異呢?如果說絕對是差異,這個無常的理論跟諸法是有差異,那么蘊處界就不是無常。因為這兩個是差異,就完全分開了,蘊處界跟無常沒有關(guān)系;那你說完全是差異,那這樣子蘊處界是無常就不能成立,但事實上蘊處界它的體性是無常的。</p>
但是你說它是不異,完全是相等,蘊處界跟無常完全是一樣,不異就是完全一樣,那么無常就不是蘊處界的共相了,那就是它的自相了,那這樣子不能建立起來。這個無常是普遍在所有的蘊處界,不是單一的蘊處界而已,所以它們也是非異、非不異。</p>
今圓成實與依他性,亦復如是。若言是異,則應真如非彼依他實性,如水非波所依體性;若言不異,則應圓成實性,亦是無常,如波生滅,水亦生滅,豈可乎哉?</p>
這個地方我們把觀念厘清一下。這個圓成實性,從唯識來說它是一個真如理性。這個真如理性它是普遍在一切法當中存在,它的體性有不變義,有隨緣義。這個依他起性是它隨緣這一部分,所以依他起事實上是圓成實的一個部分,它的其中一個部分。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一個黃金。黃金你把它打造成一個桌子,它現(xiàn)出一個桌子的假名假相假用,我們稱這個桌子是依他起性,因為它要很多因緣才出現(xiàn)的。但是你說這個桌子是黃金,可以;但是你說黃金是桌子就不對,因為黃金它可以做桌子,也可以做椅子,也可以做佛像。</p>
就是說,這個圓成實性是普遍的作用,它能夠做桌子,也能夠做椅子,也能夠做佛像,做各式各樣東西都可以;依他起性是某一種因緣出現(xiàn)的某一個法;但是圓成實性它不是,這個道理是普遍的。所以它們兩個是非異非不異,你說它們兩個完全分開也不對,你說它完全相同也不對。因為這個黃金畢竟它的體性是廣大的,可以這樣講,依他起性是圓成實性的一部分,可以這樣講,它的一個部分。說桌子是黃金的一個部分,它暫時先做成桌子,暫時;哪一天我們桌子沒有需要,把黃金融合,再做成一個椅子,也可以。所以依他起是一個暫時的因緣,它是圓成實的暫時因緣所顯現(xiàn)的一個東西,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子。</p>
我們過去也講一句話說這個禪宗,一個年輕的禪師遇到一個老和尚,頂禮老和尚。老和尚說:莫禮老朽。你不要頂禮我這個老病死的色心諸法,這個色心諸法是不值得你頂禮。這個禪師就說:禮非老朽者。我不是頂禮你這個依他起,我頂禮你色心諸法剎那變化當中,有一個圓滿、成就、真實的圓成實性,我頂禮那個圓成實性,禮非老朽者,那個非老朽,非老病死。說這個色法是老病死,這一念心這個八識的心王,我們一路研究過來,知道八識的心王都是剎那剎那生滅的。但是在這個依他起當中,有一個不生滅的圓成實。</p>
圓成實性就是這樣子,它沒有離開依他起,但是它跟依他起也不完全一樣。依他起只是它一種暫時的因緣,它某一個時間空間所出現(xiàn)的因緣,你用不同的業(yè)力來熏習它,它隨時會有變化的。所以依他起性是圓成實性在某一個時間、空間所顯現(xiàn)的一個相貌,只是它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是這樣子的。所以一切法跟真如的關(guān)系就是這樣,非異非不異,先講到這個地方。</p>
我們再看最后一段。后云“非不見此彼”</p>
這個地方是講開展三性的次第。說我們現(xiàn)在是活在遍計執(zhí),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看到諸法實相,因為有執(zhí)著,這個時候“非不見此圓成實,而能夠見彼依他起”。</p>
謂若未達徧計本空,未證見圓成實理,不能見彼依他起性。蓋必無分別智,證真如已,后得智中,方能了達依他起性如幻等(差別相)故。</p>
我們在照見諸法實相的次第,一定要先破除遍計執(zhí),達到遍計本空,證得圓成實性,然后才見到依他起性。為什么呢?因為一定先成就根本無分別智,證到真如了以后,然后再生起后得智,了達諸法如夢如幻的一切智慧。這個地方是講我們對于三性的一個修證的次第。</p>
最后總結(jié)。此明圓成實性,亦不離識,以即識之實性故也。</p>
這個圓成實性,就是我們現(xiàn)前一念心識當中那一個不生不滅的本性,所以它不離開我們的心識,這個三性都不離開心識。就是說,我們這一念分別心有各式各樣的相貌。有煩惱的相貌,煩惱當然是擾動的;有良善的相貌,有時候我們會起善心,寂靜安樂的相貌。這些相貌是怎么來呢?都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是我們過去熏習而有的,業(yè)力的熏習。我們這一念心不管是善是惡,都是依他起性,就是前面善惡業(yè)力的熏習而有。</p>
那么我們認為這個煩惱是真實的,善心也是真實的,說你這個人為什么煩惱那么重都不改變呢?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不能改變,因為“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你說這個人為什么那么我慢呢?我的個性就是我慢,沒辦法改變,這個慢心是恒常住不變異的,不能改變的。這個就是遍計執(zhí),認為這一念的心的善惡是有自我的,不是因緣有,是自性有,這個就是遍計執(zhí)。那么不管是善、不管是惡,這當中有一個非善非惡、清凈本然不生不滅的本性,自性清凈心,那個就是圓成實性。所以個三性完全是依止我們的心安立的,就是在發(fā)明我們內(nèi)心的三種狀態(tài)。</p>
先講到這里,其他的觀念我們再用附表來解釋會更詳細,有問題可以討論。</p>
學員提問:……</p>
師父答疑:圓成實性就是真如,它后面會講,我們先看三十面,這個地方講“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這個“此諸法勝義”就是前面的圓成實性,它就是真如。這個理論我們看看今天會不會講到,后面會講到,它就是真如。</p>
學員提問:……</p>
師父答疑:是的,在《唯識學》的真如是沒有明了性,它是一個二空的理性,所以它不能受熏。天臺宗的真如是可以受熏,我們待會還會再提一下。不過這個地方是這樣,自性清凈心,天臺宗跟唯識宗,對真如的看法是有差異的。天臺宗認為這個真如理,真如是一個有明了性的東西,就是每一個人都有。就是說它受熏,真如受熏,因為它有明了性就能受熏。</p>
那唯識宗認為這個真如是一個我空法性,是存在法界的一個道理。當然我們這一念分別心跟這個道理相應了以后,就圓滿成佛。但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你沒有證得真如理之前,我們沒有自性清凈心,它不能普遍在每一個眾生的心識當中,所以有等于沒有。所以唯識宗的真如不能受熏,唯識宗誰受熏?阿賴耶受熏。就是你的阿賴耶識跟真如理相應了,阿賴耶識就變成無垢識;但是你沒有跟它相應,你永遠就是阿賴耶。</p>
但天臺宗的思想不是這樣,天臺宗,我雖業(yè)障凡夫,何期自性本自清靜,當下。所以天臺宗的真如,就普遍的強調(diào)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的意思。但是唯識宗不明顯講這個觀念,說這個真如理是有,但是你不證得就等于沒有,你還是活在阿賴耶這個生滅當中。所以唯識宗的真如是比較清高,這個真如理性不受熏,它不能跟那些雜染法混合在一起的,不可以,所以唯識宗的真如是不受熏的,你要證到它,要破執(zhí)才能把它開展出來。</p>
學員提問:……</p>
師父答疑:你講自性清凈心也對,但是它不強調(diào)本具,就是佛才有。唯識宗認為這個圓成實性,要初地以上的圣人才能夠開展出來。但天臺宗講自性清凈心是每一個眾生都有,它有性具的觀念。不過,唯識宗很少用自性清凈心,因為清凈心就是有明了性,那個心就是有了別性。唯識宗的這個真如理是一個道理,它是一個理性,一個存在法界的一個道理。它是一個法,不是一個心,只是一個法,你一定要跟那個法相應了以后,這個法才會對你產(chǎn)生作用。但是天臺宗這個真如它本身就是你這一念心安立,你這一念心就是真如。</p>
這個大家還可以再想一想,是這樣子,我待會還會再提一下。</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優(yōu)質(zhì)RB灌溉系統(tǒng)GH(魚樂我知)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妙音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優(yōu)質(zhì)RB灌溉系統(tǒng)GH(魚樂我知)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