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章:諸羌交涉,錚錚大宋,賤宗首席弟子,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羌交涉
陜西位于為宋、夏、吐蕃三國邊界,長久居住在此的民族主要就是漢人、吐蕃人及羌人。</p>
吐蕃國目前的政權(quán)為昔日吐蕃贊普、藏王的后裔朗達瑪?shù)暮笠崞勰狭铚厮⒌膯g廝啰政權(quán),自建國以來便奉行對宋友好策略,尤其是在李元昊叛宋自立,日漸坐大后,唃廝啰國聯(lián)宋抗夏,甚至欺南凌溫本人也接受宋國的冊封,被宋廷封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等。</p>
大概在欺南凌溫的考量中,陜西并非是宋國考慮國策時的首要,對唃廝啰國的威脅較小,但李元昊卻是在不斷試圖對外擴張,威脅較宋國更大。</p>
基于吐蕃唃廝啰國對宋國的友好,混居在宋境的吐蕃人也大多愿意接受宋國陜西官員的“編戶”,不愿者便主動離開宋境,遷往吐蕃人長期控制的河湟及隴西,反正有唃廝啰國約束,吐蕃人也不至于因為編戶而與宋國發(fā)生沖突。</p>
不過這種情況在羌人中恰恰相反,建立西夏的李元昊,其出身黨項人,或該稱做黨項羌,正是羌人中的一支,據(jù)說為漢朝西羌后裔,自古以來便占青海湖周圍草原及以南地區(qū)。</p>
相較其他逐漸消失于文獻的諸羌,作為古羌之后的黨項在隋書、唐書中據(jù)有記載,亦活躍于五代十國,是流傳至今的諸羌中毫無爭議的貴族,在諸羌中享有頗高威望。</p>
而黨項中最為有名的,莫過于李元昊這一支,黨項拓跋部,以接受唐、宋封授的方式,自唐末宋初以來便是諸部落聯(lián)合的首領(lǐng),其余諸羌亦大多依附,直至李元昊叛宋自立。</p>
因此相較吐蕃人,宋國境內(nèi)的諸羌部落更有底氣拒絕宋國的編戶齊民,一旦宋國逼得過緊,他們便索性倒向西夏,助漲西夏威勢,反過來與西夏軍隊一同進犯陜西,迫使宋國最后和談。</p>
五月二十六日,秦鳳、涇原、環(huán)慶三路的諸蕃部落首領(lǐng),一同來到渭州,準備就編戶齊民一事與宋國交涉。</p>
知渭州張亢代表宋國出面,親自出城向諸首領(lǐng)請到城內(nèi)州衙。</p>
也許是見這些首領(lǐng)一個個氣焰囂張,仿佛是來興師問罪,高若訥有意晾他們一晾,叫他們先在州衙內(nèi)院中集合,僅吩咐官吏為他們提供茶水。</p>
而在相隔數(shù)十丈外,在渭州州衙隔街的酒樓二樓,趙旸帶著郭逵,及折繼閔、折繼祖兄弟站在窗口,眺望著州衙院內(nèi)那群諸羌首領(lǐng),順便聽兄弟倆介紹黨項的來歷。</p>
折繼閔乃麟府折家當(dāng)代家主,今年三十一歲,正年富力強,官授果州團練使、麟府路兵馬鈐轄,其中果州團練使相當(dāng)于一個武職的寄祿官,有名無實,從六品的兵馬鈐轄才是其正職。</p>
路級武官,官職最高為兵馬部署——英宗時避諱稱兵馬總管,其次是兵馬鈐轄,再次是兵馬都監(jiān),資深者加“都”字。</p>
鑒于麟府折家出身黨項,故上至朝廷、下至陜西四路與河?xùn)|路,皆對麟府折家格外防范,此番若無趙旸,折繼閔、折繼祖兄弟來到渭州的處境其實非常尷尬:高若訥既要求他們出面幫助說服諸羌部落臣服于宋國,又對他們過多防范,甚至態(tài)度上也不甚客氣。</p>
畢竟宋國建立之初,確實需要折家來協(xié)助抵擋來自西面的威脅,但直至今日,折家那些兵力已談不上什么大用,宋國朝廷更為看重的還是折家作為黨項人的身份,希望借折家去拉攏宋夏邊境的諸羌,但偏偏折家在羌人中又不如拓跋李氏有威望,令朝廷頗有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糾結(jié)。</p>
當(dāng)然,倘若折家在羌人中的威望高過拓跋李氏,那估計朝廷得更加防范他。</p>
而更關(guān)鍵的是,折家還享有宋國建國至今的一個特權(quán),世襲罔替對府州的掌控,不算封邑,卻也相差無幾。</p>
黨項人出身,世代武官,還有一塊與封邑相差無幾的地盤可以世襲罔替,地位超然,集以上種種,折家怎么可能不被針對?</p>
就比如河?xùn)|路,對麟府折家就防范甚多。</p>
當(dāng)然趙旸例外,他對于“北宋三家將”還是頗有了解,知道折家對宋國可謂是忠誠,前赴后繼為宋國守邊二百年,因此在初見折繼閔、折繼祖兄弟時便給于其極高禮遇,讓暗暗驚嘆于這位趙副使竟如此年輕的折家兄弟頗感受寵若驚。</p>
今日值諸羌首領(lǐng)聯(lián)袂到渭州討個說法,趙旸在州衙對面的酒樓擺宴,單獨宴請折家兄弟,順便聽聽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p>
遠遠眺望半晌后,折繼閔捧著茶碗道:“單看衣著打扮,似是羌人,但應(yīng)該并非黨項人……自李繼遷、李德明父子后,黨項便大多前往依附,更遑論李元昊叛宋自立,應(yīng)是先零、燒當(dāng)?shù)戎T羌,雖同為古羌之后,但其實已與我黨項相差甚遠?!?lt;/p>
“折家能號令他們么?”趙旸問道。</p>
折繼閔苦笑搖頭:“若是麟府一帶諸羌,我折家尚能憑借平日的恩惠約束一二,但陜西四路這邊的諸羌,實在是力所不及……論號召力,我折家在此還不如范相公,更遑論拓跋李氏?!?lt;/p>
趙旸也不失望,點點頭后又問道:“若今日談判不利,雙方兵戎相見,折家夾在當(dāng)中可會難以自處?”</p>
“當(dāng)然不會?!闭劾^閔正色道:“我折家雖出身黨項,但自投效大宋以來便忠心為國,甚至恥于與拓跋李氏來往,更遑論其他諸羌?!?lt;/p>
趙旸微微點頭,畢竟折家曾屢次擊退西夏李元昊的進犯,就算宋國朝野仍對其懷有戒心,但他是相信的。</p>
他寬慰折家兄弟道:“高相公請兩位出面勸說諸羌部落首領(lǐng),兩位也不必過于憂心,成與不成皆可?!砸垉晌怀雒?,目的還是為了告知諸部落首領(lǐng),大宋編戶齊民,其實并非要加害羌人,只是為了使陜西四路更加穩(wěn)定罷了?!?lt;/p>
折繼祖苦笑道:“高相公與趙副使的一番苦心,想必諸羌首領(lǐng)是聽不進去的,這些人看重的只是自己的權(quán)柄,若族人都被拆散安置,這些人也就無法再作威作福了……依我之見,與其和這些部落首領(lǐng)交涉,不如利誘其族人。趙副使莫以為那些部落首領(lǐng)皆會妥善照顧族人,事實上各部落族人對首領(lǐng)心懷怨憤者大有人在,只要派人去利誘拉攏,相信必有人倒戈?!?lt;/p>
趙旸欣賞地看向折繼祖,點頭道:“這一點,高相公與我也考慮到了,不過暫時未有實施,畢竟眼下還未與那些部落撕破臉皮,不好派人利誘其族人,待雙方撕破臉皮再說?!?lt;/p>
“原來如此。”折繼祖恍然大悟。</p>
隨后,待等酒樓的酒博士領(lǐng)人奉上酒菜,趙旸與郭逵及折家兄弟吃喝一番,待酒足飯飽,這才徐徐朝州衙而去。</p>
而此時在州衙的院內(nèi),原本叫嚷著“叫渭州給我等一個交代”的諸羌部落,在被高若訥故意晾了近一個時辰后,大多也不復(fù)之前的精神,一個個坐在凳上、或伏在桌上,有心急的一次次去催促招待他們的官吏,但得到的回覆始終只有一句:“負責(zé)此事的高相公正在商議要事?!?lt;/p>
但實際上,高若訥只是坐在州衙內(nèi)喝茶而已,喝的還是他從趙旸這邊討去的炒茶。</p>
不多時,趙旸領(lǐng)著郭逵及折家兄弟、王中正等人走入屋內(nèi),見高若訥端坐在主位上喝茶,隨口問道:“你準備晾他們到幾時?要不然我再去睡個午覺?”</p>
高若訥遂吩咐一名元隨道:“去外頭看看,看看那些人可還在叫嚷?”</p>
元隨領(lǐng)命而去,此時高若訥的目光掃過折繼閔、折繼祖兄弟,又瞥了一眼趙旸,倒也沒說什么。</p>
稍后,那名元隨一臉笑容地來報:“相公,那一眾人都已失銳氣?!?lt;/p>
“好?!备呷粼G滿意地點點頭,吩咐道:“你去找張知州,請他出面將那一干人請到州衙偏堂,我與趙副使待會就過去。”</p>
“是?!痹S領(lǐng)命而去。</p>
待那名元隨離開后,高若訥轉(zhuǎn)頭看向趙旸,問道:“待會與其交涉,你我誰做那個惡人?還是……”</p>
說話間,他的目光看向折繼閔、折繼祖兄弟,眼中閃過一絲計較之色。</p>
然而趙旸卻搖頭道:“別,我還指望之后叫折家出面利誘呢。張亢與折家需長久在此,就讓他們做個好吧,你我做個惡人。”</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錚錚大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賤宗首席弟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賤宗首席弟子并收藏錚錚大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