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漢天子詔令:大將軍劉備建國號楚,,岳父關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天命不在身,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天子詔令:大將軍劉備建國號楚,定都襄陽,進位楚公!
一個時辰后,諸葛府。</p>
諸葛亮端坐主位,正召呼侍婢們給到場的貴客們上湯茶。</p>
蕭和,龐統(tǒng),趙云,魯肅,糜竺,馬良,黃忠,顧雍,朱桓…</p>
除出鎮(zhèn)荊州和淮南的關羽張飛等人外,身的應天的重臣們,皆已齊聚一堂。</p>
這一場聚會,乃是由尚書令諸葛亮牽頭組織。</p>
目的,自然是為商議上表天子,為劉備進位國公之事。</p>
“諸位,北方曹操僭越稱公的消息,諸位想必已經(jīng)都收到了?!?lt;/p>
“曹賊已建偽魏公國,其篡漢謀逆之心,已是昭若若揭?!?lt;/p>
“亮的意思時,我們也當盡快行動進來,上表天子,為大將軍加封國公?!?lt;/p>
“唯有如此,大將軍在名位上,才不會為曹賊所壓,方能與之爭奪天下豪杰之心!”</p>
諸葛亮見湯茶都已奉上,也就不再拐彎抹角,直截了當?shù)南虮娙颂裘饕鈭D。</p>
府堂之內,一片沸騰。</p>
其實不用諸葛亮號召,眾人的想法都一致,盼著劉備能盡早進位為公。</p>
實際上,早在不久前北伐班師回京后,蕭和便在私下里,與諸葛亮交換過意見。</p>
二人也分頭行動,向在京的文臣武將們提前吹過風,讓大家伙都有了個心理準備。</p>
此前所欠缺的,只是一個時機。</p>
一個讓曹操來充當出頭鳥,劉備再順水推舟,隨后跟進的時機。</p>
現(xiàn)下曹操已建魏公國,自稱魏公,時機自然已到。</p>
“既然諸位與亮不謀而合,那就沒什么再議的了,我們各自上表天子,為大將軍請封國公吧?!?lt;/p>
“還有關將軍和翼德將軍那邊,以及荊揚交三州各郡國方面,也要支會他們行動起來,向朝廷上表。”</p>
“我們要爭取在一月之內,將大將軍推上國公之位!”</p>
諸葛亮見眾僚皆無異議,便拍板做了決斷。</p>
一時間,群情振奮,眾人是撫掌大笑,以茶代酒互相慶賀。</p>
眼看著自家主公,從出身寒微,走到了建國封公,身為臣下,自然為之欣慰。</p>
若以私心來看,劉備進位為公了,大家伙的官爵自然而然也要跟著水漲船高。</p>
于公于私,此乃皆大歡喜的好事,眾人焉能不賀。</p>
“諸位,云竊以為,我們是不是有些一廂情愿了?”</p>
趙云卻忽然開口,打破了滿堂的振奮氣氛。</p>
笑聲沉寂下來,眾人目光看向了趙云。</p>
“我們是可以上表,請?zhí)熳蛹臃獯髮④姙閲?,可大家有沒有想過,大將軍他是否會接受天子的加封呢?”</p>
“大將軍行事,向來與曹操相反。”</p>
“曹操行的是霸道,大將軍則用的是王道,曹操行事殘暴,大將軍則以仁義待人。”</p>
“如今曹操為篡漢謀逆,逼迫偽帝封其為公,大將軍又怎會輕易仿效曹操,亦進位為公呢?”</p>
“如若大將軍他堅持不授,我們又當如何是好?”</p>
趙云語氣肅然凝重,道出了自己心中顧慮。</p>
堂中立時議論再起,眾人是紛紛點頭,原本振奮欣喜的臉上,不由皆是蒙上了一層陰影。</p>
蕭和也輕吸了一聲。</p>
趙云跟隨了老劉這么多年,對老劉的性情還是了解的。</p>
光就他說的那一句,劉備行事每每與曹操相反,便直擊根本。</p>
其實這件事,若是老劉沒有天子在手,可能還好點。</p>
畢竟當年拿下漢中之后,眾人便群起上表,擁立他進位漢中王。</p>
彼時曹操已稱魏王,我劉備身為大漢皇叔,劉氏皇族,為跟你平起平坐,為了匡扶漢室大業(yè),進位為王不過份吧。</p>
反正我是向天子上表了,天子準奏自然最好,若是不準,天下人都知道是你曹操威脅天子不準,挨罵的還是你曹操。</p>
可現(xiàn)下有天子在手,若是進位為公,便有了“威脅”天子之嫌。</p>
有這一層顧慮,老劉還真未必愿意接受天子封公。</p>
“子龍言之有理,曹操既敢縱容其子弒君,為謀朝篡位,自然可不擇手段,無視天下人悠悠之口?!?lt;/p>
“大將軍行的是王道仁義,志在匡扶漢室,哪怕有天子明詔,大將軍忌憚于天下人議論,也未必敢奉詔進位為公。”</p>
諸葛亮重重點頭,認同了趙云的顧慮。</p>
一時間,堂中眾議論再起,眾人都在商量著,該如何說服劉備奉詔才是。</p>
諸葛亮眼珠微微一轉,卻笑看向了蕭和:</p>
“伯溫,當年樊城之時,大將軍亦是顧慮重重,不肯發(fā)兵奇襲襄陽,卻最終為你說服?!?lt;/p>
“依亮之見,此番也唯有你蕭伯溫,方有能力說服大將軍?!?lt;/p>
“伯溫,這份重擔,我們就拜托你了?!?lt;/p>
說著諸葛亮便拱手一揖,一副鄭重相托的架勢。</p>
眾人眼眸一亮,盡皆向蕭和轟然一揖,滿眼期許的鄭重托付。</p>
蕭和無奈的瞥了諸葛亮一眼,卻是心下暗暗叫苦。</p>
孔明你也是真會給我出難題。</p>
老劉那性格你還不了解么,在用人用兵上,自然是從諫如流,言聽計從。</p>
可在這種涉及到聲名毀譽的事上,老劉卻有著自己近乎偏執(zhí)的堅持。</p>
往好了說是有底線,往不好了說,便是太過于計較聲名。</p>
老劉這種性格,總之就是把雙刃劍吧。</p>
你明知老劉這般性情,還把這難題拋給我,多少有點不太厚道吧…</p>
“既然如此,和只能盡力而為吧…”</p>
抱怨歸抱怨,蕭和也不好負了眾人所托,只得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差事。</p>
計議已定,眾人便開始分頭行事。</p>
做為文官謀臣之首,諸葛亮跟蕭和自然是要起表率作用,帶頭向天子劉熙上表,加封劉備為國公,以彰其功。</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岳父關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天命不在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命不在身并收藏岳父關羽,我開局勸劉備奇襲襄陽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