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8章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玄楨記,青燈輕劍斬黃泉,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卷首語
《吳史?禮樂志箋注》載:永興十三年冬狩宴,本為彰顯宗室武備之儀,卻因三樁物證實物,化作九王奪嫡的修羅場。御史謝淵援引《考工記解詁》《礦冶圖考詳注》《天工開物?珠玉篇箋釋》等典籍,自鹿喉箭鏃的冶金成分、玉扳指的紋理解構、射靶皮革的織物痕跡入手,層層拆解諸王權謀。當狩獵器具成為政治斗爭的暗語,這場宴會揭開的,不僅是個人罪責,更是大吳王朝權力更迭的驚濤駭浪。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永興十三年冬狩宴當日,申時三刻。北風裹挾著雪粒如砂礫般抽打在眾人臉上,獵場四周的蒼松掛滿冰凌,在暮色中泛著冷光。成王蕭櫟身著玄色騎射服,腰間革帶的銅扣在寒風中微微震顫。他張弓搭箭的瞬間,袖口滑落露出半截暗繡云紋的內襯 —— 那紋樣與熱河案幾木紋隱約相似,卻無人察覺。
箭矢破空之聲劃破寂靜,正中鹿喉。垂死的雄鹿前蹄揚起,在雪地上刨出三道血痕,宛如命運的讖語。謝淵蹲下身時,膝蓋撞在凍硬的雪塊上,刺骨的疼痛反而讓他更加清醒。他從袖中取出包著錦帕的青銅鑷子,鑷子頭部因長期接觸腐蝕性試劑而布滿細密麻點:“取《礦冶圖考?北境卷》,再備琉璃放大鏡、青銅臼杵?!?
放大鏡下,箭鏃尖部的白鎢礦結晶在燭光中閃爍著幽藍光澤。謝淵用瑪瑙研缽將其研磨成粉,倒入特制的陶制坩堝加熱。當粉末開始融化,一縷奇異的青煙升起,他瞳孔猛地收縮:“此味與三年前通敵兵器案的冶煉殘留如出一轍!北境礦脈嚴禁外流,成王箭矢何來塞外伴生礦?”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頭《工部禁榷令》,羊皮紙卷邊的磨損痕跡,仿佛也在訴說著被掩蓋的秘密。
將箭桿纏繩浸入溫水,陶甕中很快泛起油花。謝淵用竹勺舀起漂浮物,湊近火盆細嗅:“松脂混著桐油,這是某鐵坊淬火工藝獨有的氣味?!?他忽然想起私鑄錢幣案卷宗里的記載,工坊位置恰好與箭桿油脂成分來源地吻合。而當顯微鏡下的箭羽膠水顯現(xiàn)出與私鑄錢幣相同的合金微粒時,他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塞外礦料通敵、敵營工藝制箭、金融犯罪獲利,一箭三罪,成王這是要將謀逆寫在箭鏃上!”
戌時,宴會廳內獸炭燒得正旺,卻驅不散謝淵心頭的寒意。成王擦拭弓弦的玉扳指在燭火下流轉著溫潤的光,謝淵接過扳指時,感受到玉石表面殘留的體溫 —— 那溫度仿佛還帶著狩獵時的緊張與興奮。他將扳指置于《透光鑒古錄》特制的日光板上,水線走向與熱河案幾木紋的重合度,讓他呼吸一滯。
“取內廷織造局秘檔?!?他的聲音在寂靜的驗功房里格外清晰。放大鏡下,內壁陰刻云紋的弧度與某密證絹底織紋分毫不差,而云紋收尾處的細微缺口,竟與三年前太子太傅書房失竊的絹帛殘片完全吻合。測量扳指孔沿磨損痕跡時,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讓他太陽穴突突直跳:“長期左手佩戴,與太子圈禁時習字留下的老繭位置完全一致?!?
底部嵌的銅片在王水浸泡下逐漸顯現(xiàn)紋路,謝淵對照《鑄局年表》,手指微微發(fā)抖:“與韓王令牌同屬永興七年三號爐所鑄,那年恰逢太子監(jiān)國。這枚扳指,是太子權力移交的信物,還是成王謀逆的鐵證?” 他想起太子被圈禁前夜,曾在御花園折梅相贈的場景,此刻卻覺得那梅花的香氣里,都藏著陰謀的味道。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玄楨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燈輕劍斬黃泉并收藏玄楨記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