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章 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 上則為日星,玄楨記,青燈輕劍斬黃泉,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夠了!\" 永熙帝猛地擲下朱批,龍袍上的金龍紋隨著動作起伏,\"三司即刻徹查!\"
宗正卿急步上前,笏板幾乎戳到謝淵面前:\"陛下,宗室事務(wù)理當由宗人府...\"
\"住口!\" 謝淵怒目而視,展開《大吳會典》,朱砂批注的字跡在燭光下如鮮血般刺目,\"朝會規(guī)制明載,御史彈劾宗室,三司會審!\" 他環(huán)視滿朝文武,聲音中帶著悲憤與決然,\"這些年,多少御史因查此案冤死?宗人府又包庇了多少罪行?江州知府因拒絕偽造田冊,被構(gòu)陷下獄;按察使上書彈劾,竟暴斃途中!\"
隨著玉牒鏈嘩啦散落,每節(jié)玉上的陰刻紋路拼湊出 \"蕭氏三杰謀逆\" 字樣。謝淵望著寧王瞬間煞白的臉,想起陳懋臨終前用染血手指在地上劃出的字跡,想起那些倒在查案途中同僚的音容笑貌,眼眶不禁發(fā)熱:\"這些玉節(jié),刻的不是宗室榮耀,是萬千百姓的血淚!是被強占田產(chǎn)的茶農(nóng)的哀嚎,是冤死御史的不屈英魂!\"
夜黑如墨,烏云蔽月,皇城內(nèi)外一片死寂,唯見燈籠在風(fēng)中搖晃,投下影影綽綽的光暈。值夜的侍衛(wèi)緊握長槍,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宮門,連呼吸都放得極輕。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身著緋袍的內(nèi)侍高舉明黃卷軸,疾步踏入殿內(nèi)。
尖細的嗓音劃破寂靜:“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朕承天命,臨御天下,夙興夜寐,唯愿黎庶安康,吏治清明。然奸佞之徒,常匿于暗處,魚肉百姓,紊亂朝綱。幸得忠良之士,為朕分憂,為蒼生請命。
永熙六年,巡按謝淵奉旨江西,察吏安民。其舟渡鄱陽湖,遇風(fēng)暴而不懼,懷《大吳會典》《江西通志》以護典章,盡顯忠謹之態(tài)。途中偶遇茶商之子,見其手中賬冊火漆印與魏王舊案印記相同,頓生警覺,此乃明察秋毫之能。
至南昌,謝淵細究獄簿,識破 “抗稅” 冤案。三十七茶農(nóng)蒙冤入獄,皆因惡吏謀奪茶園,篡改文書,以 “奪田換帖” 行貪墨之實。更于惠民倉糧冊之中,發(fā)現(xiàn) “茶園抵糧” 之密,茶漬混人血,字字泣血,盡顯茶農(nóng)之慘狀,奸吏之惡極。謝淵以其智、以其勇,抽絲剝繭,終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謝淵之功績,堪比古之循吏。其不畏艱險,心懷蒼生,為朕勘破冤案,還江西百姓以公道,實乃國之棟梁,民之父母。今特降恩旨:擢謝淵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加賜紫金魚袋,蔭一子入國子監(jiān)。
至于涉案惡吏,罔顧王法,欺壓良善,其罪當誅。著即革職拿問,交三法司嚴審,按律懲處,以儆效尤。凡受冤茶農(nóng),即刻釋放,歸還茶園田產(chǎn),并賜銀撫恤。
望天下官吏,以謝淵為楷模,以涉案惡吏為戒,恪盡職守,清正廉潔,共護我大吳社稷昌隆,百姓安居。
欽此!
片尾
暮色如墨,漸漸漫進文華殿。謝淵獨坐御史臺值房,案頭田冊的火漆印在燭火下泛著微光,緩緩滲出透明液體,恍惚間化作江西茶農(nóng)的清明新茶。暗衛(wèi)送來密報,字跡潦草卻透著快意:寧王自縊于府中,襄王囚入詔獄,宗正卿滿門抄斬,牽連官員數(shù)十人。
他輕輕撫摸著驗印錐上斑駁的刻痕,那些深淺不一的痕跡,是多年查案留下的印記,也是正義與邪惡較量的見證。窗外,京城百姓舉著寫有 \"謝青天\" 的燈籠涌上街頭,火光映得天邊晚霞如血,歡呼聲此起彼伏。謝淵將玉牒鏈斷節(jié)收入錦囊,他知道,這場始于元興、終于永熙的漫長較量,終于畫上了句號。御史臺的風(fēng)憲威嚴,也將因為這場勝利,在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玄楨記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燈輕劍斬黃泉并收藏玄楨記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