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備荒,雜論對話,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資芻秣:古今物資給養(yǎng)的謀略之道
一、軍營轅門夜談:糧草乃三軍命脈
甲(指著軍情報告皺眉):偵察兵回報說先頭部隊已經(jīng)斷糧三天,而押運糧草的車隊又遇大雨滯留,這可是心腹大患啊。當年讀《史記》看到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難道真能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作戰(zhàn)嗎?
乙(展開軍事地圖輕嘆):《孫子兵法·軍爭篇》說得清楚:\"軍隊沒有輜重就會滅亡,沒有糧食就會滅亡,沒有物資儲備就會滅亡\",這豈是虛言?秦趙長平之戰(zhàn),趙軍被圍困四十六天,士兵們\"在內(nèi)部暗中互相殘殺以充食物\",這就是缺糧的慘痛教訓。項羽破釜沉舟之前,必定已經(jīng)算準了章邯的糧道破綻,并非真的毫無準備。
甲:但諸葛亮六出祁山,常常因為糧草耗盡而退兵,這是為何?
乙(輕撫木牛流馬模型):《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兵出祁山、陳倉時,糧道險惡,糧草運輸難以為繼\",所以才發(fā)明木牛流馬。你看他《后出師表》中寫道\"祁山、陳倉糧道險惡,糧草運輸難以為繼,這是我不能解決的第五個難題\",這并非不知糧草重要,而是蜀道實在難以通行。漢代霍去病遠征漠北時,\"從敵軍那里獲取糧食,行軍極遠卻糧草不斷\",這正是\"因糧于敵\"的精妙謀略。
二、屯營策略論:物資儲備是安危根基
甲:最近聽說屯田的策略,但讓士兵耕作,恐怕會荒廢軍事訓練。
乙(捧出《齊民要術(shù)》):曹操\"招募百姓在許都附近屯田,收獲谷物百萬斛\",《三國志》稱\"于是各州郡都設(shè)置田官,到處囤積糧食,征伐四方時,再無運糧的勞苦\"。趙充國在湟中屯田時,\"修繕鄉(xiāng)亭,疏浚溝渠,收獲谷物數(shù)萬斛\",這是以農(nóng)耕供養(yǎng)戰(zhàn)事的方法。如今的倉儲管理,仍然遵循\"耕種三年儲備一年\"的古訓。
甲:若遇到災年,該如何備荒?
乙(指向糧倉示意圖):《禮記·王制》規(guī)定:\"國家沒有九年的儲備稱為不足,沒有六年的儲備稱為危急,沒有三年的儲備就不成為國家了\"。宋代朱熹創(chuàng)立社倉法,\"夏天借貸糧食秋天償還,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這是備荒的良策。明代張居正推行\(zhòng)"一條鞭法\"時,也極為重視倉儲,曾說\"倉廩充實百姓才會知曉禮節(jié)\"。
三、漕運得失談:物資轉(zhuǎn)運中的經(jīng)略智慧
甲: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導致民怨沸騰,但后世卻依賴運河,這是為何?
乙(展開運河航運圖):《隋書》記載運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漕運從此暢通\"。唐代皮日休評價說:\"在隋朝的百姓,不堪其害;在唐朝的百姓,卻享其利\"。漢代桑弘羊推行均輸法,\"物價高時賣出,物價低時買入\",這是將漕運與物價平準結(jié)合的智慧。如今的供應鏈管理,實際上繼承了這種思路。
甲:海運與河運相比,哪個更有優(yōu)勢?
乙(指向《宋史·食貨志》):宋明時期海運興起,\"建造萬石大船,通過海路漕運\",但也有\(zhòng)"船只漂沒的隱患\"。鄭和下西洋時,船隊專門攜帶\"糧船、水船\",這是海上物資給養(yǎng)的方法。如今的集裝箱運輸,仍需計算載重、防止腐蝕,與古代道理相同。
四、兵站通變考:古今物資給養(yǎng)的演化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雜論對話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燕麥麩皮的念兒并收藏雜論對話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