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鈞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大華開國武華帝林沖,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林鈞灝,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林沖打斷他,目光掃過殿內眾將,\"昔年明成祖五征漠北,天子守國門;今日朕效仿先賢,要讓蒙古人知道,大華的皇帝,不是坐在深宮的傀儡,而是能提槍上火線的戰(zhàn)士。\"
說到這里,他展開一份《火器改良方案》:\"張卿,你帶火器監(jiān)工匠去居庸關,把'鎮(zhèn)北炮'改成可旋轉炮架,炮口能調整仰角;楊妙真,你的紅襖軍擅長山地戰(zhàn),負責訓練'飛虎斥候隊',
專在蒙古后方焚燒草場;嵬名察哥,你去河套招募黨項勇士,重建'鐵鷂子'騎兵,記住,咱們的馬刀要刻上大華狼頭,不再是西夏舊部。\"
散會后,林沖獨自留在殿內,望著輿圖上的蒙古高原。燭影搖曳中,他仿佛又看見當年在東京鐵匠鋪的自己,握著粗糙的火銃研究彈道。
如今這雙手已戴上白玉扳指,卻依然能感覺到兵器的溫度——那是守護國門的溫度。
第五小章 江南底定
當史彌遠帶著火器監(jiān)工匠抵達荊湖時,當?shù)毓?jié)度使李璟正擁兵自重,據(jù)守武昌城。城頭掛著\"保境安民\"的白旗,實則囤積糧草,暗通蒙古。
\"李節(jié)度使可聽說過采石磯之戰(zhàn)?\"史彌遠站在城下,身后是十輛載著\"攻城炮\"的戰(zhàn)車,\"我大華的火器,能在一里外用炮彈敲開城門,卻也能在百步內不傷百姓分毫。\"他忽然指向天空,五支\"神火飛鴉\"正掠過城頭,在中軍帳頂炸開,卻未傷及民居。
李璟登上城樓,望著宋軍陣中整齊排列的火銃手,每三人一組,呈三角隊形,正是林沖獨創(chuàng)的\"三才陣\"。他忽然想起父親曾說過的話:\"當火器能控制在仁君手中,便是百姓的盾牌;若落在暴君手里,就是屠刀。\"
\"愿開城歸降,聽憑陛下差遣。\"李璟解下佩劍,遞給史彌遠,\"只求保留荊湖水軍,為大華守長江天險。\"
與此同時,兩浙與福建的節(jié)度使聞風喪膽,前者獻上二十艘海船,后者送來十萬石蔗糖。當史彌遠班師回朝時,長江以南已無割據(jù),各地糧稅通過新修的\"大華官道\"源源不斷運往幽州。
第六小章 祭天誓師
華武二年春,幽州北郊的天壇落成。林沖身著十二章紋袞服,手持玉圭,在萬人簇擁下舉行北伐祭天禮。
壇下十萬大軍分為五軍,各持不同顏色的狼頭旗:中軍玄色,東軍青,南軍赤,西軍白,北軍黑。
\"此次北伐,朕親率中軍直指上都,方卿率東軍取遼東,楊卿率西軍收甘肅。\"林沖將祭天酒灑在北伐地圖上,\"記住,咱們不殺降民,不焚草場,只誅蒙古貴族與'探馬赤軍'。
\"他忽然提高聲音,\"若朕戰(zhàn)死,便葬在居庸關下,讓朕的軀體化作長城的基石;若都城被圍,滿朝文武須與百姓共存亡,踐行'君王死社稷'的誓言!\"
誓言未落,北方天際忽然傳來悶雷——那是蒙古大軍南下的馬蹄聲。
林沖轉身,望向天壇外的兵器廣場,那里停放著最新的\"神武級戰(zhàn)車\",每輛戰(zhàn)車配備兩門旋轉火炮,可邊移動邊射擊。他知道,這場戰(zhàn)爭將決定大華的命運,也將為中華開拓新的紀元。
當號角聲響起,十萬大軍開拔。林沖的戰(zhàn)車駛過盧溝橋,車輪碾過當年金軍留下的蹄印。
他摸著車轅上的狼頭浮雕,忽然想起在應天稱帝時,一位老匠人教他的話:\"真正的天子守國門,不是守一道城墻,而是守百姓心里的希望。\"
北方的風雪中,大華的軍旗獵獵作響,火銃的光芒映亮天際。這是一個新王朝的開始,也是一個古老民族的重生——在天子的帶領下,在火器的護佑下,他們正邁向屬于自己的輝煌時代,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誓言,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林鈞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鈞灝并收藏重生歸來,我林沖追妻火葬場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