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菲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李肅騙回汜水關,張遼中計,白起死后第一人,建立千年家族,雨菲羽,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遼也在滿寵一聲話下,加之且本身就不是莽夫,瞬間就聯(lián)想到了種種,憤恨的張遼轉頭看著汜水關方向,咬牙切齒道:“華雄賊子,下次見面必斬爾!”
迫于無奈,最后張遼領著諸將去面見盟軍,并負荊請罪去,他們都被李肅的計策擺了一道,那封信根本就不是少儒寫的。
而是李肅想出來的計策,究其根本就是為了奪回汜水關,對此他們也無可奈何,畢竟在張遼拿下汜水關后,出又出不來進又進不去。
汜水關東邊有著華雄率領逃出來的大軍坐鎮(zhèn)攔著,西邊的虎牢關又有李傕郭汜坐鎮(zhèn),僅憑他們算是被困在中間了。
收不到來自外界的消息,他們就這樣中計了,就連滿寵這個頗有謀略的都給中計了。
待張遼領著諸將來到中軍負荊請罪時,諸侯們都知道了實情,對于張遼此番做法各有不一,有的是惋惜不已,對張遼并無怪罪都意思。
可有的卻是想要將張遼除之而后快,其中則是以袁術為代表,其次便是孔融與鮑信二人更最。
孔融想要除掉張遼這個青州刺史,然后他就能憑借孔圣人之后第一人身份,為自己謀奪青州刺史的身份。
鮑信則是因為自己的弟弟被華雄斬了,對于平安無事的張遼有此一幕,自然是想要除之而后快,只因他把弟弟的死怪罪到了張遼的頭上。
進入帳內之后,張遼就對著鄧櫟與袁紹請罪道:“張文遠辜負了左右盟主,若不是張文遠輕信中了華雄之計,也不會致使拿下的汜水關被換走,某愿請罪斬了在下!”
“張文遠,汝之罪自然該斬,來人把張遼拖下去斬了!”聞聽張遼的話后,袁術第一個站出來同意了他的話,并讓人把他推出去斬了。
“張遼本不該罪死,但無故讓出汜水關,此乃通敵,當斬!”
“就是,若不是其不顧盟軍,某之二弟又豈會死!”
伴隨著袁術的話出之后,孔融與鮑信一起發(fā)聲,都是要將張遼推出去斬了的。
“我看你們誰敢?若不是華雄奸詐,文遠兄豈會中計,你們誰敢斬文遠兄,那就別怪我太史子義不講情面!”
“某家程德謀亦是如此,誰敢害文遠,程某手中的蛇矛可不講情分!”
“想害文遠兄,先斬了塌頓再說話!”
…………
袁術三人雖然想斬了張遼,可是想保住張遼的同樣不在少數,這其中一半以上的諸侯們出來護著張遼。
就連袁紹部將的塌頓,都起身為保張遼,與袁術等人對峙起來。
眼看著身為左盟主的部將都出聲了,鄧櫟與袁紹自然無法再等下去了,只見鄧櫟開聲道:“此次不能全怪張遼,實乃是華雄的確過于奸詐,不罰文遠對盟軍無法做出交代,但罰了也會對文遠過重!”
“以櫟看之,不妨就依文遠此戰(zhàn)的功過相抵如何?既不對文遠做出懲罰,亦是不對此戰(zhàn)的勝利以表戰(zhàn)功,功過相抵便是!”
“汝等覺得如何?”說著看向大家掃視著。
袁術等人雖然不甘心,但是開口決定的人是鄧櫟,他們可無法辯說,除非是吳侯鄧昭開口,才有機會反駁鄧櫟的話。
在場眾人之中,唯獨鄧昭是鄧氏大宗,只有他開口才能阻攔小宗出身的鄧櫟,實則要不是鄧櫟與其父都是天下間有名的大儒,怕是鄧櫟都無法與鄧昭相抗衡。
可是能有機會否決的鄧昭只一個勁的飲酒不作聲,他們想要讓他幫忙都無法做到,鄧昭這人非常的怪,不像是鄧櫟和眾人都不熟。
無奈的袁術等人只好不情不愿的同意了下來,張遼這件事也就這樣翻篇了,而后盟軍開始壓向汜水關而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白起死后第一人,建立千年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雨菲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菲羽并收藏白起死后第一人,建立千年家族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