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家的太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送別甘寧,季漢劉璋,花花家的太歲,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
成都城外。
漫步在城南外的江邊,兩岸分布著規(guī)模不一的織錦作坊,人們在江水中濯錦,遠遠看去燦如云霞,蔚為壯觀。
“興霸,你打算如何去巴郡?!眲㈣霸儐柕溃裉旄蕦幥巴涂?,他出城送別。
甘寧答道:“稟明公,某打算先往牛鞞,沿沱江順流而下,至江陽,再沿江水而下,抵達江州,逆流行至宕渠水,招合舊日部曲?!?
劉璋點了點頭,益州水陸通達,馬車再快也快不過水路,就算是到了現(xiàn)代,水路都是第一大運輸路線,甘寧選擇的路線自當是以水路為先。
兩人并排又走了一會,甘寧停下腳步,拱手道:“明公,已經(jīng)出城兩里了,送到這里某不勝榮寵,再送某只怕舍不得走了?!?
劉璋露出微笑,送的是有些遠了,他點點頭表示同意:“也罷,就送到這里吧?!?
他伸出手,將路邊的柳條折下一條,遞給甘寧:“興霸,早日歸來?!?
“我在成都等你?!?
甘寧接過柳枝,拱手告辭道:“明公放心,某一定快去快回?!?
言罷,甘寧和甘九兩人上馬,飛馳而去。
看著兩人的的身影越來越小,劉璋這才收回目光,他打量起路邊的垂柳,有不少處有折斷的痕跡。
折柳相送。
一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Ρ惚毁x予了離別送行的作用。
最出名的當屬灞橋送別,古籍《三輔黃圖》記載:“灞橋在長安城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因為折柳相送盛行,在送別最集中的灞橋,附近低矮的柳樹條都被隨手折光,以至于身高不夠都折不到柳枝。
坐上馬車,劉璋招呼一聲龐闕:“子滿,回城吧?!?
“駕?!饼嬯I喊了一聲,甩動馬韁繩,開始回城。
劉璋將視線拉遠,成都城如同一頭洪荒巨獸趴俯在地上,自從秦并巴蜀以后,筑造成都城。被派遣來的蜀郡太守李冰集南北水工技術(shù)之大成,修建都江堰,從根本上解決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問題。
成都城從此歷經(jīng)兩千余年,城址沒有移動過,城名沒有改過。
在漢武帝經(jīng)略西南時,一躍成為西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中平五年的時候,他父親劉焉剛到益州的時候,將州治移到綿竹,只是因為初來乍到,沒有絕對的把握占據(jù)成都城這座歷史悠久的都市,索性移治綿竹,招撫東州人,積蓄實力。
等到初平二年,劉焉擊敗犍為太守任岐與從事賈龍,對益州有了絕對的控制權(quán),后來將州治移回成都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說起來,自從秦朝修建成都城后,成都城便固定了樣式。直到武帝時期,以成都為中心,開發(fā)西南夷。大量官吏、軍隊來到成都。舊成都城已不適宜需要。
武帝元鼎二年,方才下令重筑成都城。重筑之城,將秦時小城、大城全部包括在內(nèi),又主要向北、向東拓擴。所謂“都門二九,四百余閭。兩江珥其市,九橋帶其流”。
現(xiàn)在劉璋就正在經(jīng)過萬里橋,再經(jīng)過江橋,經(jīng)成都江橋門,便可入城。
少頃,劉璋一行人到達了城中,騎行在漢代的成都城里,市肆、民居、宅邸規(guī)劃井然,鱗次櫛比。
道路尤為寬廣,修建平整,縱使是劉璋所用的四馬并行的軺車,行在這路上也是安穩(wěn)無比。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季漢劉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花花家的太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花家的太歲并收藏季漢劉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