圏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5章 透骨神鏡,老公去上班丈夫上司不走,圏吉,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朔見李邕舉著鏡子頗為吃力,連帶著那光斑在墻上也不住地顫動,忙上前持住鏡子,他內(nèi)力高深,一枚小小的銅鏡在手中輕如無物,舉在那里如銅澆鐵鑄的一般,紋絲不動,墻上的陰影也不再晃動,江朔仔細(xì)觀瞧,那陰影竟然是一個模糊瘦長的人影!
江朔疑竇叢生,道:“這是我的影子!可是這燭火怎能穿透鏡子,照出鏡子背后的人影?”他一手持鏡,一手舉在辦公,那墻上光斑中的人影卻并未舉手,看來和此前李邕舉著的時候也沒什么兩樣。
李邕道:“此鏡乃秦王八鏡之一,稱為‘照骨鏡’,號稱能照出人的骨相,可辨忠奸,因此始皇帝才認(rèn)為此鏡乃神器,在洞庭湖上無風(fēng)起浪之際才想到將此鏡拋入湖中震懾湖神。”
江朔嘖嘖稱奇道:“世上真有這樣的寶物么?”他仔細(xì)看墻上投映在光斑中身影,只是一個看起來比自己略顯纖細(xì)的身影,五官面目均不可見,又如何看得出忠奸幾何?
李邕笑道:“照骨辨忠奸之說,只是秦朝方士拿來哄騙始皇帝的,你看墻上的人影不過是瘦了些罷了,可還看不出人骨,就算能照出人骨,又如何能辨別忠奸?難道天下忠臣和奸臣還各自有統(tǒng)一的身形嗎?”
江朔不禁糊涂道:“那這是怎么回事?”
李邕道:“所謂‘照骨鏡’其實只是鏡子表面有極其細(xì)微的凹凸變化,預(yù)先制作了一個微凸的人影,又在表面鍍了黃金,永遠(yuǎn)光燦無比,因此人眼無法分辨出這個鏡子表面其實不是平的,只要在特定的距離角度之下,舉鏡照之,便似下自己的影子透過了鏡子一般,不信你看?!?
說著李邕側(cè)身站在鏡子側(cè)面,舉手持鏡子,讓江朔退開,江朔也讓到銅鏡另一邊,這時鏡子前后都沒有人,照理不應(yīng)該再在墻上看到人影才是,但那模糊的黑影依然投射在墻上,這才知道李邕所言非虛。
江朔不禁失望地道:“原來如此,世上果然沒有什么透光的神鏡,這秦王透骨鏡也只是上古傳下來的騙人把戲而已?!?
李邕道:“若真是如此,歷代江湖盟主也不會吧這鏡子當(dāng)做寶物一代代傳下來了。”
江朔道:“如象先生,難道這銅鏡還有其他的關(guān)竅?”
李邕道:“朔兒,你再看……”
他再次仔細(xì)地微調(diào)銅鏡與白墻和燭火之間的距離及角度,中間人影慢慢暗淡下去,另一個圖案卻逐漸清晰起來,已能看出來有幾條扭曲的細(xì)線互相纏繞在一起,江朔忙上前接過李邕手中的銅鏡,他的雙手有力而沉穩(wěn),不一會兒,墻上光斑中的圖案變得清晰起來——有數(shù)段線條高低起伏似乎是群山脈,有幾條綿長的曲線從山中穿越,不知是河流還是道路,圖案中間有個大大的封閉的不規(guī)則圓環(huán),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湖泊,在那湖中央,正是鏡鈕投影出來的小黑點。
江朔道:“這是一幅地圖!”
李邕點頭道:“是的,這是一幅地圖,但古往今來,盜魁中的才智之士可不在少數(shù),有人說是藏寶圖,有人說是海外仙山,卻始終沒人能找到這地圖所畫的地方。”
江朔自己看了看,雖然以他年歲來說,比同齡人去過的地方已多得多了,但去過的地方畢竟有限,對著這地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得作罷。
李邕繼續(xù)道:“其實這個‘秦王八鏡’并非秦王所鑄,相傳軒轅黃帝次妃嫫母曾鑄十二鏡,以象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時、地理十二方、人間十二州……第一枚鏡子廣一尺五寸,其后十一鏡依次減小一寸,最小的第十二面鏡子僅三寸而已。若此說屬實,這枚八寸銅鏡當(dāng)是黃帝十二鏡中的第八枚?!?
江朔心里暗暗算了一下,一尺五寸的鏡子大是大了些,但如不隨身攜帶放在屋中做正身鏡也還不錯,至于三寸鏡可實在太小了,不知道要來何用。
李邕道:“黃帝的十二枚銅鏡據(jù)說各有妙處,可除魔,可斬妖,可照徹臟腑,可問診治病,不過么大抵都是和這‘照骨鏡’類似的把戲吧。黃帝十二鏡一直為堯舜禹湯文武以來的各朝各代諸天子所有,只是傳到始皇帝手中,傳說中法力最強(qiáng)的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二,最大最小的四面鏡子都遺失了,最于是便成了‘秦王八鏡’?!?
江朔嘆息道:“那可太可惜……那么其他七枚銅鏡又在何處呢?”
李邕道:“這我可也不知道了,另七枚銅鏡從未出世,說不定現(xiàn)在就在唐皇手中,也說不定根本沒有這另外七枚古鏡?!?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老公去上班丈夫上司不走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圏吉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圏吉并收藏老公去上班丈夫上司不走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