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7章 柔處須防綿里針,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入潼關,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聞幾人從下梅鎮(zhèn)往回走著,頭頂鉛色陰云也不情不愿地跟著,直到轉過九曲溪的時候再也不愿追隨,終于化做了漫天飄飄灑灑的寒雨,在空谷夾道之中肆意飛舞著。
幸好不遠處,就是一攤簡陋的路邊茶寮,撐著一條茶招迎風招展,寫著“山泉煎茶”四個隸字。
師徒四人狼狽地躲進了自家買賣,擦拭著身上的雨水,負責看管茶寮的老葉也很識時務地沏上四杯熱茶,奉到了他們的面前用以祛寒。
“這雨,一時半會停不了?!?
老葉感嘆了一句。
桌上寡淡的茶湯里飄著三兩片零茶碎葉,一縷輕煙裊裊從杯碗上升騰,哪怕是些許粗笨的呼吸,都能讓它付之于無形渺茫。
此時除了江聞四人,另一桌還有幾名武林人士在這里躲雨。
那幾人竊竊私語著不搭理外人,時不時警惕地看看四周,還故意選了一張最靠外面的桌子坐著,刀劍放在各自利手方位不遠處。
“師父,我餓了……”
傅凝蝶指了指肚子,然后指了指蒸籠上炊著的芋頭山藥,盡量表現得乖巧可愛,兩腳夠不著地端坐在條凳上。
江聞把玩著手里的粗瓷茶碗,方才正凝視著茶杯走神。
“怎么又餓了?咱們今天鴻賓樓吃一餐、方家又吃一頓,你居然還沒到家就餓了?”
養(yǎng)孩子這么費錢的嗎?!
嘴上抱怨著,但江聞看在她最近也算乖巧懂事的份上,還是讓老葉帶她挑喜歡的東西去了。
其實從剛才吃飯的細節(jié)就能看出,凝蝶和兩位師兄比還是差太多了——不是武功、品德、悟性上的差距,而是行走江湖的習慣差距。
譬如剛才吃飯的時候,洪文定出手精準、咀嚼迅速,不聲不響中就能吃掉大半的飯菜,很符合江湖中人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自我要求,確保隨時可以動手或者跑路。
小石頭雖然沒這么功力深厚,但他吃東西從來講究一個泥沙俱下,不管什么菜到嘴里就沒,一頓吃飽能整天不餓。這樣即便在江湖上經風冒雪,也能保持體力充足。
只有凝蝶大戶人家習慣沒改,還是喜歡挑挑揀揀、細嚼慢咽,不合口味的菜嘗了一口就絕不再碰。江聞曾有個暴論是關于女人不適合闖蕩江湖,就是從這些角度看待問題的。
“凝蝶,挑完吃的就過來,師父給你們上上課?!?
圍著一張木頭茶桌,眼見山雨飄颯依舊沒有止歇的意思,江聞索性就在茶寮中跟三個徒弟閑聊了起來。
“這次行走江湖,你們可要做好準備。”
江聞有點嚴肅地說道。
在這個時代想要從崇安縣走到福州城,可不是一件無足掛齒的小事。這一路上可能遇見盜匪流民、山災水難,又沒有準確的地圖定位、路線校準,只能是靠著經驗晝行夜宿,緩緩圖之。
面前這條從武夷山到福州的官道,原名“分水關路”,是最早開辟的中原入閩道路。
史書記載,秦始皇派五路大軍遠征南越,其中有一支“余干之水”,可能就是指的這條道路,用以迂回嶺南。
后來漢武帝建元六年,閩越王興兵南越,南越向漢求援。漢武帝派大行王恢從江西出發(fā),大農韓安國從浙江出發(fā),討伐閩越王,遂開辟分水關路。
但這些入閩的古道,當初都是以較早開拓的江西為起點,沿著山路水程交匯而出,以運送竹紙茶葉為務,到武夷山就戛然而止。真正入閩出海的商道,則要到靖康之亂那年才蓬勃興起。
洪文定默默點了點頭。
行走江湖對他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也正因此,他從來不會覺得這是件易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入潼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入潼關并收藏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