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guā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空穴來風(fēng),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入潼關(guān),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近南恍然大悟,連忙行禮道:“原來是江道長!少林叛徒馬寧兒的事情我早已經(jīng)聽說,因此找來巨闕劍在手。你的提醒我一定小心!”
上了賊船就都是自己人,撲街總舵主的名場面再稀奇,江聞也不能坐視對方輕敵喪命。
這次近距離接觸,江聞的刻板印象有了一些變化。原先一直以為這位原先在紅花亭出現(xiàn)的陳總舵主,出場太過張揚,估計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江湖豪俠,才會放出“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大話。
但從現(xiàn)在來看,反而是他自己有些目光短淺了。
鐵血少年團表面上只是一群崇拜陳近南的年輕俠客,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支以軍伍之法精心訓(xùn)練出來的隊伍,兼有有武學(xué)戰(zhàn)陣的熏陶,背駑挎刀,放在戰(zhàn)場上就是可以決定成敗的親兵。
他們再怎么不靠譜,也比這群動不動熱血上頭下頭,士氣浮動極大的武林人士要靠得住吧。
其次陳近南的登場,雖然浮夸了些,卻正好滿足了江湖中人的豪俠崇拜——沒一點過人之處還想當大俠?
別的不說,就從他一出場就先鎮(zhèn)住場面,又能和各路人馬坦然相交如同春風(fēng)拂面,就不是個普通的人物。
江聞總結(jié)了一下,陳總舵主的做法或許有點飯圈的味道,但是這位陳近南絕不像是原版自傲的莽夫,反而更像是歷史上能文能武的當世臥龍,陳永華。
這樣的陳總舵主,讓江聞都有些懷疑,可能是另一版的串戲過來了……
“陳總舵主,方不方便借一步說話?”江聞有些為難地說道。
洪禮象可能感覺行為有點冒味,想要阻止,卻被陳近南搶先阻止了。
“無妨,江道長既然愿意一同反清復(fù)明,就是我們自己人,不必擔(dān)心!”
他慷慨地隨著江聞前走幾步,小聲開口道:“江道長,是不是對這次的反清行動有什么指教?”
江聞微微擺手:“陳總舵主,你是個聰明人,我也是個聰明人,我們可以用聰明點的方式來說話。在我看來,反清復(fù)明和阿彌陀佛一樣,都只是一句口號,我只是希望天下蒼生能過得好點,這幾百年少受點罪罷了……”
陳近南聽得似懂非懂,先是微微皺眉,然后才面露難色地說道:“江道長,你難道是白蓮教的人?這些話我雖然聞所未聞,卻感覺頗有道理。但是對外面的人可千萬不能這么說?!?
江聞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對方不僅聽懂了,而且已經(jīng)舉一反三,把他今后要對韋小寶說的話給完善了出來。
什么叫白蓮教的人?
聰明讀過書的人,往往是識時務(wù)者,早就跑到清廷當官了,白蓮教就是用宗教手段招徠底層人,用青陽降世、彌勒凈土的口號讓他們相信自己做的是對的。
這套宗教方法雖然上不得臺面,在這個迷信橫行的時候,卻是非常有效的辦法。不然這支隊伍,怎么會被九具表情比較生動活潑點的死尸,就嚇得不敢往前走,以至于需要陳總舵主拿清軍的人頭鼓舞士氣?
陳總舵主懂,但他不能說;江聞能說,但是沒人信。
就這么簡單。
“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只是想問一下你手里的巨闕劍,是不是當年南俠展昭手里的那把?”
陳近南面色一豫,才緩緩點頭。
江聞看著他的臉色,倒吸了一口冷氣。
“那么……宋真宗詔設(shè)祭醮禳禱,私下繪制的《殊魁一百二十七圖贊》,也在你手里了?”
“你怎么知道?”
陳近南面色劇變。
天禧年間的帽妖事后,宋真宗連月無法入眠,閉上眼睛就看見惡影翱翔于天際,翩然狂舞,整座汴京都如同那夜般喧叫達旦,被癲狂和恐懼灌滿。
最后,真宗下詔請來洞府真人設(shè)祭醮禳禱,私下為喪命的武林人士繪制《殊魁一百二十七圖贊》,供奉在皇宮之中。圖成之日有鬼夜哭,當夜連著宮室被雷火焚毀,僅搶救剩下半張圖。
真宗以為不吉,藏之館閣,而那下半張圖上,正寫有《殊魁一百二十七圖贊箋》,注滿了帽妖當夜的種種見聞……
江聞和陳近南面對著面,誰也沒有說話,眼中都是靜謐至極的隱忍,仿佛輕易一動,就會從故紙堆里感招出當年不祥的東西。
“武夷山里有寶藏的事情,竟然是你們策劃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入潼關(guā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入潼關(guān)并收藏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