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城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天書留言!,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筆趣閣,雨中城市,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蒙恬和扶蘇心中亦喜亦憂。
仙者,最早出現(xiàn)于黃帝時期。
上古有異人,魂魄能超脫于身體之外,靜坐室內(nèi),乃神游四方。
此無拘無束也,便為仙。
此即仙之本意,修煉精神,肉體不是助力,反倒是禁錮。
修仙修的便是如何褪去肉身,而魂魄不滅,得大自在。
亦即,長生也。
無有肉身,只余魂魄,自然凡兵不可傷,不食不死。
至于余者,倒是了了,未曾聽聞有什么異處,古人尚視此為歪門邪道,直到莊子出,道家興,方才漸漸為世人所尊崇。
至于天人者,則與仙不同。
天人者,乃是修行正途,亦是上古傳承正朔。
上古之神如媧皇者,為神人,若有氣運功德在身,便為圣人。
神人之后,便是天人。
天人者,具神通,最基礎(chǔ)的神通,便是肉身強橫。
如《列子》有言,北山有愚公,面王屋太行而居。王屋太行者,方七百里,高萬仞。
愚公懲出入而迂,聚室而謀曰:“吾與汝致力平險。雖吾殘年之力,恐不能毀兩山之一毛。然吾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操蛇之神聞此言,告知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以移之。
夸娥氏便是神人,而其二子,則為天人。
二人可負方七百里,高萬仞之山,雖有夸娥氏本為大力之神的原因,然亦由此可見,天人之神通,遠非仙人之流可比。
移走區(qū)區(qū)一個百萬斤之鼎,猶如反掌觀紋。
然而……
天人者,似乎并不精于煉丹小道。
“罷了。”
扶蘇突然啞然失笑,他搖搖頭。
“吾等于此處猜測天人之所能,恰如夏蟲之語冰?!?
蒙恬一愣,亦灑脫一笑。
正如扶蘇所說,兩人對所謂天人,乃至仙人之理解,盡皆來自古書,或者民間傳言。
兩人從未見過真正的天人或者仙人,討論天人有何神通,又有什么意義?
而現(xiàn)在天人已去,帶走了丹爐,卻留下了自己的茅屋。
既如此,不進去看看,又如何心安?
茅屋就在松樹之旁,似乎就是山中隨處可見之蒿草蓋成,小巧玲瓏,古色古香,帶著一絲讓人無法言說之感,似乎一眼望去,便已經(jīng)飄渺如仙。
茅屋之大門,則是山中原木制成,樹皮都未曾褪盡,尚有嫩葉自縫中出,招搖于山風(fēng)之中,生機盎然。
深深吸了一口氣,蒙恬一馬當先,站到了門前。
“我們這般進去,可會不敬?”
“行禮再進!”
話落之際,木門突然無風(fēng)自開,似是歡迎。
兩人面有異色,對視了一眼。
莫非,天人早知道吾等會進來?
天人之神通,果然非吾等所能知也!
茅屋里很干凈,干凈得簡直不似人間。
入眼所及,便是一張床榻,床榻光溜溜的,沒有鋪草,亦無鋪蓋之物。上面不曾落灰,亦不曾有人睡過之痕跡。
除了床榻之外,茅屋中再無其他陳設(shè),就連餐食之器亦無。
尚有搗藥臼一個,里頭尚有少數(shù)不知名藥渣,透著一股草木清香。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筆趣閣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雨中城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中城市并收藏父子六人共娶一妻筆趣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