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2章 將門子弟,唐末從軍行,隨筆道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為將門世家,有練兵的知識,書籍,還有長輩的耳提面命,以及在軍伍中的熏陶下,這些將門出身的子弟,從一開始就超過了普通人一大截。
將門子弟或許不能一個個都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將,也不一定能有衛(wèi)霍那等軍事才能,但這些將門子弟,帶一支軍隊的能力,肯定是會超過大部分人。
比如,一支軍隊,每天要走多少里路,有雨的時候,糧草怎么囤放,每天耗糧多少,軍中糧食低于多少,是處在危險的階段,凡此種種,說到底,也沒那么高大上,很多都是和數(shù)學相關聯(lián)。
但是這個時代的將門,那有一個算一個,全是敝帚自珍,把這些知識當成寶貝,傳男不傳女,當然,這些知識肯定是好東西,特別是在亂世時分。
只是,對陳從進來說,從頭培養(yǎng)的軍事人才,更為可靠,而且人才難得,到處去找,那實在是費時費力。
陳從進現(xiàn)在還年輕,即便是學個七八年再出來,到時候陳從進也才三十來歲,正是壯年的時候,他等的起。
但是眼下向元振提的問題也很簡單,想法是好的,但是其中操作起來,卻是有難度,那就是能教的人不好找。
陳從進聽后,覺得困難是有的,但是未來的前景是光明的,教的人肯定有,實在不行,自己親手寫個教材。
一想到這,陳從進靈機一動,對啊,可以自己編教材,當然,肯定不是自己從頭寫到尾,可以整合啊。
軍中這么多高級將領,自己分個類,讓他們寫一些各自的心得,隨便什么都可以,比如帶多少兵,糧食每日消耗多少,比如為將,要和士兵同食同住,穿戴的甲具也要一樣,這樣才能知道士兵的體力消耗等等。
陳從進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他也不奢求能培養(yǎng)出什么不世奇才,更不奢望能養(yǎng)出像韓信這樣的兵仙出來,他只需要培養(yǎng)足夠多的中層軍官。
想到什么,就立刻行動,陳從進令李豐,速速入城,急召掌書記蕭郗,命蕭郗在幽州城內(nèi),尋一處宅院,掛上武學堂的牌匾。
隨后又命李豐,查找歷年來軍中孤兒,年未滿十歲的,一律入學,食宿皆由節(jié)度府上出,人數(shù)暫且定為五十人,若是軍中孤兒人數(shù)不足,便從城中尋覓孤兒。
陳從進又下調(diào)令,令幽州教諭劉正言,負責教授武學堂的孤兒讀書識字,不求學子能治尚書,春秋這樣的經(jīng)典,只要求能看的懂字,懂的軍令即可。
這幾件事安排妥當后,陳從進又立刻急書一封,請求妻翁李懷宣,幫助自己寫個教材,教一些中層軍官的基礎知識。
隨后,陳從進又馬不停蹄的一個又一個召集將領,或安排寫如何統(tǒng)率騎兵,或如何排列軍陣,若是后勤,或是治軍法,等等,無一而足。
為了加快速度,陳從進嚴令諸將,在五天時間內(nèi),寫完建材,寫完后,他要一一檢查。
………………
靜塞軍大營,中軍主帳內(nèi)。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唐末從軍行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并收藏唐末從軍行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