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大明朝的收稅把戲,我在大明割韭菜,唐曉非,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何一個個人,或者組織,都是有肌肉記憶的。
例如一個人長期鍛煉,讓他突然不鍛煉,他會很不習慣。
例如一個組織,一直很懶散,突然要求他們高效,是不可能的。
習慣的力量太強大了。
從小的來說,習慣的力量主導著個人。
從打的來說,習慣的力量主導著組織。
改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改變整個組織的“肌肉記憶”。
例如大明朝,加派,耗羨,都是“組織的肌肉記憶”。
從萬歷時代開始,朝廷開始加派上癮,從此欲罷不能。
于是大明朝在加派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百姓越過越慘,民生越來越難。
到了崇禎這個時代,加派竟然已經(jīng)成了非常正常的收稅手段了。
大明朝的農(nóng)稅其實很低,每畝也就收0.034石(4.08斤)。
先不說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人頭稅,就說田稅。
名義上是每畝0.034石,可那只是名義上的。
大明朝的灰色規(guī)則多如汪洋之水一般。
加派就是其中之一。
加派具體怎么操作呢?
首先得巧立名目,其次就粗暴簡單多了,衙差去收稅,就說今年朝廷打仗,或者皇帝修宮殿,要多收。
具體加派多少?
一般是征稅的好幾倍,甚至十倍!
這是一件非??植赖氖虑?。
規(guī)則照耀不到的地方,就成了灰色,于是就可以肆無忌憚了。
就說眼前這位女子,衙差張口要8倍的加派,就是要再拿出32.64斤的糧食出來。
這種級別的糧食量,是普通人家吃三個月的量了。
周圍的人都麻木地看著那婦女,大家眼中充滿了疲累,似乎想說點什么,但又無話可說。
張晨看在眼里,感覺到無比的悲哀。
同樣是這片大地,21世紀的人,比現(xiàn)在的老百姓真的要幸福太多太多了。
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面貌,都沒法比。
難怪古話有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苦的永遠是老百姓。
崇禎帶著人一路走過去,那衙差還在沖著眾人大聲怒吼:“今天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都必須把加派的拿出來,不然一律按照逃稅處置!”
崇禎終于知道為什么剛才遇到的那個人說他鄰居要把田給賣了。
田賣了,做佃戶,就不用交田稅,至少不必加派了。
而地主老爺們各個都有關系,各個都可以疏通之后,偷稅漏稅。
這是一個死結,給田給老百姓,老百姓也不敢要了,田流入到地主和官員手里,官員又有免稅特權,地主也是各種關系。
這顯然已經(jīng)如同一個即將爆炸的炸藥桶,并且陜西、山西一帶已經(jīng)爆炸了。
如果這種問題不解決,以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會爆炸。
崇禎帶著人走過去,他也不說話,就想親眼看看這大明朝的一線工作人員到底是怎么收稅的。
那衙差看到崇禎他們來了,一件這么多人,一看就來歷不凡,連忙過去打招呼。
崇禎假裝道:“你們繼續(xù),我就路過,不打擾你們。”
那些衙差便又回去繼續(xù)收稅了。
其中一個年輕人把家里的糧食拿出來,放在斛里,放了一些,便放下手里小半袋糧食。
那衙差吼道:“怎么放下了,這還有小半袋,都倒進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