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韻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誤會,流華錄,清韻公子,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中郎將盧植、護烏桓校尉宗員率領三萬步騎用了三天方才抵達兗州黎陽縣之西,與冀州黃巾軍隔大河相望。盧植沒有立即進攻,而是選擇在此扎營。
簡陋的帳篷中,盧植一人枯坐,足足坐了兩個時辰,方才看見宗員的身影匆匆奔入,拱手頜首:
“中郎將,步兵營和長水營已經(jīng)分別屯于黎陽西北的虎陽亭和西土坡,末將交還軍令?!?
宗員曾是護烏桓中郎將臧旻的部下,年紀不過三十二三,挺拔干練,是盧植指名要的副手。盧植知道,三河騎士雖然久經(jīng)訓練,卻終究不曾上過戰(zhàn)場,遠不如邊軍經(jīng)受血腥洗禮,所以特請宗員率領北境護烏桓營半數(shù)騎兵從并州南下,日夜兼程抵達河內,與盧植匯合于虎牢。天子有意將這支兵整編為北軍中壘營,但盧植認為不妥,護烏桓營半數(shù)騎兵近三千,皆常年與北方外族交戰(zhàn),若編入一營,便是大材小用,聯(lián)合朱雋、皇甫嵩奏請?zhí)熳?,將三千人分成六部,每部五百騎,分別進入屯騎、越騎、長水、虎賁、中壘、胡騎六營。也正因為如此,盧植在虎牢關足足耽誤了十天。
“好?!?
盧植起身接過軍令,伸手攜起宗員的手,徑直走到大帳一側的巨大地圖前:“校尉久經(jīng)沙場,洞悉軍事,就如今局勢,請暢所欲言?!?
“中郎將謬贊了。”宗員頜首,不失禮數(shù),上前一步,手指黎陽縣道:“我大軍如今駐扎此處,攻擊魏郡和巨鹿郡的黃巾軍已經(jīng)收斂了攻勢,以目前黃巾軍的補給來看,已不可能跨河擊我,我軍的危險來自于背后,也就是兗州黃巾軍。不過……中郎將已有布署,已不必末將多言了?!?
“知我者,校尉也?!北R植點點頭,手捋須髯道:“兵者,詭道也。以巨鹿郡太守郭典與魏郡太守孫原之能,想必能阻擋黃巾軍于郡治之外,若此時發(fā)兵渡河,固然有破敵把握,卻無法顧及后背,若是此時兗州黃巾軍突襲我軍后路,敵我數(shù)量懸殊太大,恐失大局。”
“所以中郎將設了一角弓反張之局,待敵入彀。”宗員道,“于戰(zhàn)略而言,已屬良策。不過……”他看了看盧植,“聽聞魏郡太守孫原不過十七歲,幼時無名,突然擔當重任,當真能擋住黃巾軍?”
盧植知道宗員擔心什么。孫原的出身不是孝廉,更不是賢良方正,無人知道他的來歷,十七歲突任太守要職,若是不能服眾,魏郡不用黃巾軍外部攻擊,內部已是問題重重。尤其是孫原還兼掌新建的虎賁營,大漢正軍本就不多,北軍五校雖然已擴成八校建制,也不過四萬人,孫原若是一時不慎,將這五千生力軍敗亡了,整個冀州戰(zhàn)場必生大亂——冀州八郡國,甘陵國、常山國、中山國已破,無力反擊;東方的渤海郡與北方的河間國在幽州黃巾軍兵鋒之下;安平國與巨鹿郡位于冀州正中,同時面臨甘陵國與中山國、常山國東西兩個方向的黃巾軍,壓力倍增,只有孫原的魏郡,因背后有趙國支撐,尚有余力與盧植的北中郎軍聯(lián)合出手。雖然此時的魏郡已經(jīng)丟了元城、陰安等黃河北岸的縣城,但是黃巾軍的實力薄弱,魏郡的郡兵仍然集中在鄴城附近,實力沒有太多損傷。
“本中郎曾在潁川見過他一面,這個年輕人……”盧植突然笑了笑,“當今天子看重的人,不會錯的。”
“天子?”宗員眉頭一挑,怒從中來,“十常侍的人?”
盧植搖了搖頭:“不是。他的出身無人知曉,如今之局已顧不得他的身份了?!碧ь^指向冀州,“幽州戰(zhàn)場交給邊軍,我們的目標是冀州,冀州現(xiàn)在已成泥潭,連環(huán)套索?!?
冀州現(xiàn)在分成三個部分,西北的常山國、中山國,東南的甘陵國均屬于黃巾軍控制,能與幽州黃巾軍夾擊河間國和渤海郡,也能夾擊安平國和巨鹿郡。而兗州的黃巾軍也能和冀州的黃巾軍夾擊盧植的北中郎將大營。同理,盧植的軍隊也可以和巨鹿郡的郭典、魏郡的孫原形成夾擊之勢。環(huán)環(huán)相套,任何一場失利都足以改變最終的結局。
宗員斂了心思,點頭補充道:“常山、中山與甘陵的黃巾軍如果聯(lián)合攻擊安平國,安平國極有可能失守,一旦失去安平國,冀州將不復存在。”——安平國是冀州治所,一旦失守,大漢將失去最富庶的州郡,同時也會讓冀州、幽州的黃巾軍連成一片,形成割據(jù)之勢。
“所以中郎將想先做出攻擊姿態(tài),引誘兗州黃巾軍率先攻擊我軍,設下角弓反張之局,先破兗州黃巾軍,解決后顧之憂,再與孫太守、郭太守聯(lián)手收復甘陵國,扭轉冀州戰(zhàn)局?”
盧植點點頭:“別無良策?!?
“兩位太守能撐到那個時候?”宗員憂從中來,掛上眉梢,“就算有虎賁營,魏郡或許能撐一時,但是巨鹿郡……”
盧植輕嘆一口氣:“即使巨鹿郡被破,我們尚有機會,若是一時不慎,我軍覆滅,即使他們支撐再久也無用了?!?
宗員心下了然,大漢只有一支北軍,如果盧植的三萬大軍覆滅了,大漢將再無力反擊。
一道身影突然沖進了大帳:
“報——”
“中郎將,大河上游五十里發(fā)現(xiàn)不明隊伍,往大營而來!”
盧植霍然轉身,疾問:“多少人?”
探子喘息不已,半跪于地急促道:“不足五百?!?
“不足五百?”盧植與宗員飛速互視一眼,心下奇怪。
宗員問道:“中郎將,來路不明,末將帶五百騎去看了一看?”
盧植凝著眉,搖了搖頭:“周圍郡縣已無此能力,我親自去看看?!?
五百精銳騎卒風馳電掣,沖出營壘,直奔東北。
五十里的路程說遠不遠,盧植與五百騎沿著馳道飛速奔馳,數(shù)刻時間便已奔到,一眼望去,數(shù)里之外,正有一只數(shù)百人的隊伍,數(shù)輛車駕緩緩而來。
“步行?”盧植勒住馬韁,皺眉:“如此大亂,還有百姓如此結隊而行?”
身邊的人正是屯騎校尉唐彬,看了這般景象,亦道:“黃巾肆虐已有近一月時間,沿途已經(jīng)如此涂炭,還有如此穩(wěn)重的車馬確實不同尋常。”
對面不遠處的車上端坐著兩個人,眺望遠處一片煙塵,也勒住韁繩,停下車馬。身后一眾人等仿佛都是以這輛馬車為首,同時停下步伐。
“青羽,怎么了?”
心然的聲音從馬車中傳出,不等孫原回答,便聽見郭嘉淡淡笑道:“無妨,遇上了些人?!?
孫原“嗯”了一聲在他身邊,輕輕躍下車,和他一般的語氣道:“身后跟著一百黃巾軍,如此境地,你還如此淡然?”
郭嘉輕聲笑道:“盧子干正人君子,只怕不會為難嘉一介書生罷?!?
孫原極目遠眺,輕輕挑眉:“你就如此確定是盧植的北中郎將營?”
“黃巾軍不過烏合之眾,以張角的根基如何能有這般能耐?!惫窝凵駝澾^輕蔑,下頜抬了抬:“數(shù)百騎兵,不論精銳與否,絕非張角的部署。而這方圓千里內,東到海濱,西到虎牢,除了盧植的北中郎將營之外,還有誰能有如此手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流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清韻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韻公子并收藏流華錄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