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的精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斷其咽喉,內外合擊,小孩子把鋼筋喂給媽媽,填海的精靈,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多爾袞親率六萬主力,駐扎于錦州城北、東、南三面,重點控制小凌河渡口,以此斷絕我軍通過水路給錦州補給物資。此外,后金軍還占據乳峰山,占據制高點,架設紅衣大炮,俯瞰錦州城······”
“濟爾哈朗率兩萬精兵,駐守塔山與杏山之間的高橋,在那里埋設拒馬、挖掘壕溝。高橋乃狹窄通道,最窄處僅兩里寬,后金軍的這一部署,無疑是對明軍的鎖喉之舉。”
“不僅如此,濟爾哈朗還另派騎兵游擊于連山一帶,密切監(jiān)視寧遠方向我軍動向。”
“而后金又在義州囤積了大量糧草,由阿濟格率領數萬兵力負責護衛(wèi),以此來防止明軍對其后方發(fā)動偷襲······”
“······”
洪承疇指著墻上的地圖,給朱由檢以及幾個高級將領,匯報當前局勢。
他先是深入分析了清軍的戰(zhàn)略布局,接著又交代了明軍所采取的戰(zhàn)略,以及當前面臨的困難。
后金兵圍錦州,控塔山、杏山,切斷松錦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在錦州外圍構筑深溝高壘,形成“圍點打援”的戰(zhàn)略態(tài)勢。
尤其高橋的這道“鎖喉”防線,使得明軍有力無處施展。
可以說,后金軍糧草供應充足,防御工事堅固,擺出了一副要將錦州困死的架勢。
而錦州城內卻面臨著斷糧的危險,明軍想要攻打卻又難以突破,只能與后金軍慢慢周旋。
“洪督師,朕并無怪罪你的意思。此前你所制定的戰(zhàn)略并無過錯,解救錦州之圍,確實不能急于一時。然而如今形勢已然不同。”
朱由檢淡淡道,“朕此番帶來十幾萬軍隊,加上現(xiàn)有的兵力,總計二十多萬。咱們是否應當調整一下戰(zhàn)術?憑借兵力優(yōu)勢,以快速機動的方式,突破后金軍‘松錦通道’封鎖,一舉解錦州之圍?!?
“陛下,臣早已思索過這個問題,心中早有謀劃。”
見皇帝并非前來興師問罪,洪承疇興致勃勃地說道,“臣所制定的破局策略,核心思路可歸納為八個字:斷其咽喉,內外合擊。”
“哦?快說來聽聽。”
朱由檢饒有興趣地看著洪承疇。
洪承疇指著地圖,開始詳細闡述他的戰(zhàn)術,整個戰(zhàn)術共分為四步。
第一步:掃清松山城周邊威脅,穩(wěn)固松山右翼。
派一支精銳騎兵,鎮(zhèn)守松山西南的松嶺門,防止敵騎從側后迂回,對明軍后方發(fā)動突然襲擊。
同時,佯攻乳峰山。
佯攻的目標并非奪取該山,而是吸引多爾袞分兵回援,從而暴露出敵軍在錦州南墻防守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南墻臨近小凌河,相較于北墻而言,后金軍的設防較為薄弱,這將是明軍實施突破的關鍵所在。
第二步:集中主力突破高橋防線。
在發(fā)起進攻之前,先采用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
派一軍佯攻杏山,架起佛郎機、虎蹲炮轟擊城墻,以此吸引多爾袞的主力向西增援。
此時,明軍主力則而沿松山東麓急行軍至高橋,以“三段式戰(zhàn)術”穩(wěn)步推進。
前鋒敢死隊持盾牌、短刀,全力破壞拒馬、壕溝,為后續(xù)步騎開辟前進通道。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小孩子把鋼筋喂給媽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填海的精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填海的精靈并收藏小孩子把鋼筋喂給媽媽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