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子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6章 齊書記的“政治課”,我們犧牲的,會是自己,眼子劍,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齊書記的言語在如此平淡的表象下更顯得有力量,因為這就是他骨子里的認知,就是習以為常。
古月終于意識到共產(chǎn)黨人的脊梁為什么可以那么堅挺,為什么就連他們的敵人都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精神和意志。
“其實吧,一個藤田三郎真的那么重要么?
如果從實際出發(fā),他是七三幺部隊的頂級科研人員之一,即使是在那個惡魔聚集的地方,在沒人性這方面他肯定都是佼佼者。
可是,沒了他,鬼子就不搞生化武器了?說到底,鬼子做事是沒底線的,他們眼里只有無止境的燒殺搶掠,只要他們還在咱們的國土上,百姓的日子就不會有一天太平。
不過,恰恰是因為藤田三郎這人很出名,之前被報道過,都知道這是一個劊子手,是一個冷血的魔鬼,所以他如果在這敵占區(qū),在這嚴防死守之下,依舊逃不過身首異處的命運。
這對于宣傳戰(zhàn)線而言就是一次不小的勝利了。
抗戰(zhàn)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事情都會發(fā)生變化。
有些事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而其他的很可能會朝著壞的方向靠近。
士氣就是一個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很難始終保持高昂的一個因素。
陳焱章這些人,還能在上海這個敵占區(qū)堅持抗日,在他們那已經(jīng)算難得了,而他們那很多在后方的人呢?縱然未必比得了這里的紙醉金迷,卻也肯定少不了夜夜笙歌!
尤其是大局上戰(zhàn)略相持之后,鬼子們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方針,據(jù)說對重慶的轟炸最近都越來越少了,正面戰(zhàn)場的擴張也早就停滯不前。
現(xiàn)在鬼子的重心更多在穩(wěn)固已經(jīng)打下的半壁江山,同時對我黨軍民進行清剿以避免他們的各種運輸路線和軍用設施遭到破壞。
如果你是國民黨的人,你看到鬼子不打你了,專門盯著你本就看不順眼的共產(chǎn)黨往死里打,你會怎么想?
你會不會巴不得如此?最好是兩敗俱傷之后你再來一鍋燴了?”
古月可從未想過這樣的問題,不過齊書記的言語間看似輕松,卻并非在開玩笑。
“他們,不至于吧?不過我的確也只見過少數(shù)的國民黨人,這些人要說抗日的確都不應該被懷疑的,不過您這個問題……我還真不好判斷,不過即使是他們后方的人,當然,我也知道他們那的狀態(tài),可這種大局觀都沒有么?難道國共合作的重要性他們真的看不出來?”
作為一個局外人,古月雖然很難理解國共兩黨內部的各種淵源,不過眼下這個大局,他這個外人也是能看懂的,如果沒有國共合作,恐怕抗戰(zhàn)大業(yè)只會更加艱難,所以他很難理解,明明是這么淺顯的道理,真的會看不懂么?
“有人還說過‘攘外必先安內’呢!”齊書記倒是難得譏諷了一句,不過也只是點到為止,“所以咱們不能把一切都寄希望于那些未必不是鼠目寸光的人能夠始終堅定抗日的決心。
不是我危言聳聽,以那些人的目光短淺,什么割地求和的事情做不出來?要知道,國民黨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可不是那位委員長一家獨大的,不然,怎么會有南京偽政府呢?”
雖然感到震驚,古月也不得不認可齊書記的言論,因為南京那就是事實,如果重慶那邊有人看到汪精衛(wèi)過的安逸舒爽,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效仿?
感覺這是齊書記在給自己上政治課,古月越發(fā)有興致了,不過他并不打算全部接受,因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如果聽什么就是什么,那可不叫學習。
而齊書記似乎很會給人上課,他也在不斷讓古月自己思考,并沒有什么都平鋪直敘。
“歷史,是鐵一般的事實,是不容質疑和辯駁的,所以即使是我黨,也必須承認和認可,在國民黨里也是有無數(shù)為國為民仁人志士!
遠的不說,就是咱們這塊地方,你應該也清楚前前后后雙方投入了超過百萬的兵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國民黨軍隊傷亡應該超過二十五萬人,這是何等慘烈的戰(zhàn)役?
而當時,還有一件特別的事件就發(fā)生在離我們更近的地方,沒錯,就是‘八百壯士守四行’,你是否還記得那四天四夜里,你又在干什么呢?”
回想這段血淚史往往都是古月最不想提及的地方,因為他清楚自己當時的無力感和憋屈,“記得,當然記得,那就叫‘隔岸觀火’吧……”
“沒錯,正是如此,當年隔岸觀火的自然不止你一個,可你感覺如何?其他人又感覺如何呢?
說到底,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一個有血有肉,骨子里炎黃傳承依舊燃燒的人,一如你我和小飛,恐怕會銘記那份屈辱,在自己的人生中立下誓言,定要將那份屈辱以百倍奉還給鬼子!
那如果是一個早就沒了華夏風骨,一心只求自保的無膽匪類呢?
要知道,淞滬、太原、南京、徐州還有武漢,那么多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雖然幾乎沒有一次勝利,卻也讓鬼子們不得不吞下自己的妄言,改變了整體態(tài)勢。
可是呢?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不得不深思一下啊,那就是在后方那些還沒上戰(zhàn)場的國民黨人又該怎么想?
期待他們各個都是薛岳么?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你也知道重慶那邊有太多蛀蟲,在他們眼里,上前線和就義是不是幾乎劃等號?
那么,愛國將士奔赴前線紛紛就義之后,剩下的呢?就算依舊還有前赴后繼的仁人志士,可這個比例會不會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古月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愛國的比例還能降低?!”
可他又不由覺得的確很有道理,不然重慶那邊也不會那么烏煙瘴氣。
“不必懷疑,有些‘聰明人’就是看懂了這一點,所以大發(fā)國難財?shù)耐瑫r,也不忘上下打點,就是為了讓自己不用上前線,而越來越多的人待在后方之后,越來越安逸越來越能發(fā)財,他們那還有人愿意上前線么?他們那還有人可以上前線么?”
齊書記的言語似乎有些偏駁,不過確實一針見血。
古月不由想到了黃有為,他不就是看不慣那些官僚享樂主義,要將一腔熱血灑在腳下這片土地上才從重慶飛過來的么?
隨著他的到來,也的確能算是重慶那又少了一名愛國的仁人志士……
古月不禁陷入思考,因為這個說法很危險!
可這個危險,偏偏就在于太過現(xiàn)實……
“當然了,這些很可能也只是‘危言聳聽’,畢竟到目前為止還沒第二個汪精衛(wèi)跳出來,可我們不得不未雨綢繆啊……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我們犧牲的,會是自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眼子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眼子劍并收藏我們犧牲的,會是自己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