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路之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4章 集中訓話,破局:紀委書記,萬路之遙,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午下了班,楊清泉騎著自行車來到菜市場,買了菜肉魚,提著東西上樓的時候碰到幾十年的老鄰居,一通熱烈寒暄夸他當了大領導不忘本,依然住在這破舊的赫魯曉夫樓里,又如此顧家,簡直是好男人中的好男人。
楊清泉以笑回應。家丑不可外揚,其實鄰居們都知道他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堂堂一個國企董事長,過如此清貧節(jié)儉的日子,要么理想信念極其堅定,有著崇高的覺悟和超然的境界,早已看淡物質,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塑造和修行。
要么就是裝出來的,騙眾人騙自己,以此來掩飾內心的不安和恐慌。
關于他的事,大院里早已沸沸揚揚,有得高興有得惋惜,更多的人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去關注,盡管和自己毫無利益關系,但那種莫名的快感由內而外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回到家中,楊清泉脫掉外套,系上圍裙,鉆進廚房熟練地洗菜切菜炒菜。很多年沒做過飯了,而現(xiàn)在卻無比的珍惜。
飯做好了,劉月梅還沒有回來。他把菜端到餐桌上,用盆扣起來,坐在餐桌前環(huán)顧著家里,每一處細節(jié)都能勾起無盡的回憶。
衛(wèi)生間的拐角處,上面劃著一道一道的痕跡,兒子每長大一點,他都會用堅硬的東西劃一杠,旁邊還要標注多高。看著一年又一年如同竹子般拔節(jié)生長,心里甭提多開心。而刻度最終停留在一米五二,此后再沒劃過。如今兒子已經(jīng)長到一米八三,卻忘記了他是如何長大的。
墻上掛著的風景石英鐘,上面還用紅色毛筆寫著一行小字:獎給“紅旗標兵”,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二日。這是當年未改制前的南江省重機廠獎給他的,時至今日還沒壞,依然在走字。想當初,他是多么的拼命,永遠沖在一線,干著最臟最累的活,即便如此,毫無怨言。
還有餐桌和電視柜,還是當年結婚時找人打制的。他清清楚楚記得,木板是找在木材廠上班的同學要的,又找了個老木匠,買了一條阿詩瑪和兩瓶紅星二鍋頭。油漆是從廠子里偷出來的,下了班自己刷。弄好后,妻子花了兩塊六毛錢買了桌布,三塊八毛錢割了玻璃,往上一墊,再沒動過。那年兒子調皮,用玩具砸碎了玻璃,為此還狠狠地揍了一頓。
餐桌后面的墻上,掛著他們一家三口不同時期的照片。最左邊的單人照,是大專畢業(yè)后進廠拍的,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拍照。那時候青澀陽光,臉上洋溢著笑容,雖然穿著破破爛爛,但特別開心滿足。那時候,全班三十七名同學,畢業(yè)后絕大多數(shù)回到了老家,而他幸運地留在省城,分配到人人羨慕的重機廠。
第二張是在生產(chǎn)車間拍的。進廠后分配到鑄造車間,成了鑄造生產(chǎn)線上的工人。那段歲月不堪回首,不管春夏秋冬,車間里的溫度一直保持在三四十度,要是挨著爐子,能達到七八十度。冬天還好說,夏天甭提多難受。每天汗流浹背,比蒸桑拿還過癮,經(jīng)常中暑脫水,真不知道當初是怎么扛過來的。
第三張,楊清泉已經(jīng)坐進了辦公室。那時候有文化的人不多,他這“天之驕子”能寫寫劃劃,被當時的宣傳科科長看中,調到宣傳科成了一名宣傳干事。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每天扛著照相機穿梭在車間,經(jīng)常熬夜趕稿子,為后來的發(fā)展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破局:紀委書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萬路之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路之遙并收藏破局:紀委書記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