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鎮(zhèn)守安南,大明:從監(jiān)國開始卷瘋?cè)澜?糖醋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車內(nèi),朱瞻基漫不經(jīng)心地問:“你對火器知道多少?”
張懋聽后一怔,答道:“火器從唐末宋初開始就在戰(zhàn)場上廣泛使用,尤其是太祖皇帝時期,太祖對火器非常重視,大力推動火器的發(fā)展。
無論是對抗陳友諒的水戰(zhàn),還是驅(qū)逐北元,火器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朱瞻基聞言笑了:“所以啊,我真的很欽佩我的這位太祖,有些事情上,他比我祖父看得遠得多!”
張懋:“………”
他一時語塞,不知該點頭還是搖頭。
點頭吧,似乎對當今圣上有所不敬;搖頭呢,又像是在質(zhì)疑太祖皇帝。
畢竟他不是朱瞻基。
見張懋一臉為難,朱瞻基忍俊不禁,但沒再繼續(xù)這個話題。
而是稍作停頓,又問道:“令尊在安南的情況怎么樣了?”
張輔早在永樂九年就被爺爺派往安南,這是他第三次出征安南。
第一次是在永樂四年,主帥是朱能,但朱能在途中染疾,張輔接手指揮,從此在平定安南中表現(xiàn)突出,將安南納入大明疆域,因功受封英國公。
第二次是在永樂七年,前陳朝官員簡定反叛,黔國公沐晟領兵*。
沐晟雖為沐英之子,屬朱棣一脈,但能力遠遜其父,與簡定交戰(zhàn)時,輕率冒進,結(jié)果慘敗。
隨后張輔再次掛帥,簡定面對張輔時仿佛判若兩人,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最終自己也被生擒。
第三次便是永樂九年,這也是張輔時間最長的一次,簡定的侄子陳季擴汲取了教訓,不敢正面與張輔交鋒,只能采用游擊戰(zhàn)術,即便如此,也被張輔打得狼狽不堪。
時間推移,三年光景悄然過去。
張懋整理衣冠,畢恭畢敬地說:“稟告太孫殿下,安南境內(nèi)并未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事,叛軍不堪一擊,但因地形復雜,叢林密布,叛軍易藏匿。
幾個月前,家父已找到陳季擴的行蹤,相信擒獲叛軍首領指日可待,只是……”
話至此處,張懋停頓片刻,似乎有難言之隱。
“還有何難處?”
朱瞻基察覺到張懋的異樣,不禁追問。
張懋略作思索,緩緩說道:“太孫殿下尚未監(jiān)國之時,朝中及戶部的幾位大人曾多次催促家父班師回朝,家父也曾上書朝廷,懇請留守安南,卻未獲準許!”
朱瞻基聽后點頭,對此早有預料。
在他攝政之前,戶部早已捉襟見肘,僅存的些許積蓄全用來籌備北伐所需糧草器械。
畢竟在那個時代,北方的戰(zhàn)略地位遠勝于南方。
同時,兩線作戰(zhàn)本就難以兼顧,戶部諸臣催促撤軍實屬正常,而拒絕張輔留駐安南也在情理之中。
朝中某些官員本就對這片偏遠之地興趣缺缺,加之安南局勢反復無常,耗費巨資卻成效甚微。
若非朱棣執(zhí)意堅持,恐怕此地早已棄置不顧,更別提再派重兵把守了。
朱瞻基沉思片刻,說道:“令尊鎮(zhèn)守安南并非不可,雖偏遠卻物產(chǎn)豐饒,氣候宜人。
然安南地勢險峻,完全征服談何容易,此事我亦難以決斷,但我可以替令尊向圣上*?!?
朱瞻基內(nèi)心深處其實是支持張輔鎮(zhèn)守安南的。
派遣張輔率數(shù)十萬大軍駐守安南,其意義遠超安南本身。
這不僅是為將來布局,安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連接廣西、云南,與海南隔海相望。
占據(jù)安南,向東南可掌控南海大部分區(qū)域,這對日后明朝統(tǒng)治南海至關重要。
向西南則能將整個西南地區(qū)納入版圖。
然而,朱瞻基的目標并不僅限于此,他更著眼于這個時代混亂的印度。
與后世不同,當時的印度四分五裂,各小邦國割據(jù)稱雄,戰(zhàn)亂頻仍。
這樣的局面實際上非常利于統(tǒng)一,就像被驅(qū)逐的巴布爾,在失去國家后帶領殘兵敗將重返故土,重建王國,該國甚至一度掌控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
若非如今正忙著北伐,朱瞻基真想攛掇自己的征北大將軍即刻南下征戰(zhàn)。
畢竟北方的草原雖然兇猛,但攻打草原的收益其實很有限。
除了多出一片牧場,使北方稍顯安定外,再無別的好處。
然而南方則不然,此時的南方并無強勁對手。
大明南征,只要主帥不是糊涂蟲,也不是庸才,一旦踏入南方,就如同開了掛一般。
看看張輔的戰(zhàn)績便知,攻打安南簡直像長輩教訓晚輩一樣容易。
安南人被打得痛哭流涕。
即便安南引入了游擊戰(zhàn)這樣的先進戰(zhàn)術,依舊毫無作用。
畢竟大明不是彈丸小國,人口眾多,裝備精良,即便分散兵力也毫不遜色。
安南人現(xiàn)在一聽見張輔的名字,就被嚇得魂飛魄散。
這固然是因為張輔的能力出眾,但也與大明當前的強大實力密切相關。
因此,朱瞻基堅信,即使找不到能與張輔匹敵的人選,找到一個能發(fā)揮半個張輔作用的人絕非難事。
張懋并不知曉朱瞻基的心思,聽聞朱瞻基愿意為自家父親發(fā)聲,心中十分高興,恭敬地說道:
“末將多謝太孫殿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