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蠢貨,大明:從監(jiān)國開始卷瘋?cè)澜?糖醋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叔,我問您,咱們打仗到底是為了什么?”
朱高煦沉默良久,無言以對。
別人他不清楚,但他自己打仗就是為了展現(xiàn)實力,畢竟老爹多次拍拍他肩膀鼓勵他努力表現(xiàn)。
十六
這話自是難以出口。
見朱高煦沉默不語。
朱瞻基轉(zhuǎn)而看向坐在御座上的朱棣,朱棣察覺到他的目光,略作停頓后,也將視線投向御道上的眾位大臣。
此時,群臣見皇帝注視,皆陷入沉思。
片刻,一位老者從隊伍中走出:“太孫殿下,臣以為我軍出征旨在驅(qū)逐外敵,*華夏,為漢人重開錦繡江山!”
“您是?”
朱瞻基盯著這位老者,不禁撓頭。
他平日不過問政事,對朝中官員并不熟悉。
聽聞此言,老者并未動怒,只淡然一笑:“臣乃戶部尚書,夏原吉?!?
---------
夏原吉?
夏原吉對我有意???
朱瞻基眨了眨眼,腦海中立刻浮現(xiàn)出這個人的身份。
在永樂年間,若論后世名氣之盛,當屬三寶太監(jiān)鄭和。
然而,若問朱棣心中何人最為關(guān)鍵,眼前這位掌控朝廷財政的夏原吉,無疑是首選。
朱元璋臨終前,還不忘留下一句“夏原吉愛我”,以此表白,足見此人地位非凡。
朱棣素來揮霍無度,北伐五次,征服安南,派遣鄭和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遷都北京……
單單這些項目,換了其他朝代便是舉國之力也難成,稍有不慎便會財政崩盤。
然而朱棣逐一完成,并且成功。
這背后如果沒有夏原吉,朱棣恐怕會變成另一個“好大喜功”
的隋煬帝。
也正是因此,在朱棣彌留之際,才說出那句“夏原吉愛我”
。
因為夏原吉是他朱棣背后最堅實的支撐。
沒有夏原吉,或許就不會有那位威名赫赫的永樂大帝。
可以說,在朱棣心里,夏原吉的地位遠超太子朱高熾。
想到這里,朱瞻基眼中閃爍光芒,深深一揖:
“晚輩朱瞻基,參見夏大人!”
“不可,不可,太孫殿下萬萬不可!”
夏原吉正在撫須,忽然看到朱瞻基對他行禮,頓時大驚失色,急忙攙扶道:
“老臣不過是微臣,太孫殿下乃是儲君,君尊臣卑,怎可如此?”
“夏大人無需掛懷,大人主管戶部,功績卓著。
若非您,沙場奮戰(zhàn)的將士恐會忍饑挨餓,我大明又怎會有今日之興盛?因我是儲君,故而向大人行禮,此乃代表大明感謝您的辛勞!”
“太孫殿下,老夫……我……”
夏原吉聽聞朱瞻基所言,心中突然涌起復雜的情緒,唯有他自己知曉,這些年戶部經(jīng)歷了多少艱難困苦。
河南旱災、山東旱災、福建倭亂、北征、南討、下西洋……
國庫每年不過三四千萬收入,《永樂大典》一項便耗費數(shù)百萬,還要修建順天府城,疏浚運河。
三司六部個個都向戶部索求,他每分錢都得精打細算。
此刻忽然聽到身為儲君的朱瞻基這般說道,他瞬間覺得多年的付出總算有了意義。
“……多謝太孫!”
夏原吉擦了擦眼,深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情緒,向朱瞻基拱了拱手,便沉默不語。
有些話放在心里就好,說出來只會惹麻煩。
朱瞻基也知適可而止,沒再開口。
接著轉(zhuǎn)頭望向御座上神色淡漠的朱棣,繼續(xù)說道:
“皇祖,驅(qū)逐外敵,復興中華固然是我們作戰(zhàn)的緣由,但并非最終目標。
我們作戰(zhàn)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朱瞻基稍作停頓,環(huán)顧四周,高聲說道:
“我們作戰(zhàn)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家安寧,讓百姓富足。
作戰(zhàn)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讓大明有一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使我們的政策得以順利推行,從而改善百姓的生活。”
“在我看來,戰(zhàn)爭與政治互為補充,二者不可或缺。
戰(zhàn)爭服務(wù)于政治,而政治推動戰(zhàn)爭以實現(xiàn)其價值?!?
朱瞻基的聲音清澈洪亮,傳遍整個殿堂。
朱棣眉峰微動,陷入沉思,夏原吉的目光也隨之深邃起來,望著滔滔不絕的朱瞻基,額頭的皺紋又添了幾許。
打仗之事不論理由如何,戶部始終是最為艱難的一方。
如今的戶部更是年年如履薄冰。
跪于地上的朱高熾也頗為驚異地扭轉(zhuǎn)身子,注視著這位有些陌生的愛子。
就在眾人思索朱瞻基話語含義之際,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突然響起:
“那個,大侄子,這所謂服務(wù)于政治之類的話,《貞觀政要》里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說法呢?”
朱高煦傻乎乎地站出來。
“蠢貨!”
朱瞻基默默地為這個二叔感到悲哀,低聲嘟囔著。
他覺得自己的這位二叔一定是被某位不負責任的皇帝給誤導壞了。
大概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如今還只是一個親王。
“蠢貨?”
朱瞻基的聲音不小,朱高煦聽到后,一臉疑惑地反問:
“蠢貨是什么東西?”
朱瞻基:(無奈臉)...
“嗯,蠢貨就是用沙子建造的堡壘,能抵御百萬敵軍,簡稱蠢貨。”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