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賊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朕就是萬歷帝,破賊校尉,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俞巧蓮和董理連忙把邀請函遞上。小吏低頭查看邀請函,俞巧蓮回頭一看,看到朱軒妮帶著朱常浩、朱常瀚,悄悄坐到靠墻的座位上。</p>
那里一般是給秘書、或者會議記錄人員坐的地方。</p>
三人坐下,朱軒妮笑瞇瞇地給俞巧蓮揮手打招呼。</p>
楊金水也施施然地坐下,他身上的飛魚服格外扎眼,再加上身邊兩位身穿制服的軍官,往來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瞅一眼,但沒人敢吱聲去問。</p>
偶爾有認識楊金水的人,看到這陣勢,也不敢輕易上前打招呼,把話悶在心里,悄悄猜測著。</p>
“原來是黃梅戲的俞班主和董管事,兩位的座位在這邊,請跟我來。”</p>
小吏帶著俞巧蓮和董理往前走,指著兩張座位說:“這里,兩位請坐?!?lt;/p>
俞巧蓮和董理懵懵懂懂地坐下,另外一位小吏上前來,在他倆前面的桌面上擺上兩個名牌。</p>
“俞巧蓮”。</p>
“董理”。</p>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xiàn)在這樣莊嚴肅穆的地方,兩人激動異常。</p>
大明門東西會堂啊,在這里開會的人,不是高官就是地方大員。</p>
百姓也能進來開會,不過都是工農(nóng)商學(xué)優(yōu)秀代表,先進分子。</p>
按照京師皇城根底下京爺們的說法,坐在東西會堂里開會的人,都是有面,有大出息的人物。</p>
就算現(xiàn)在還不是官,以后也必定是一鳴驚人,飛黃騰達。</p>
兩人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名字會出現(xiàn)在這傳說中的地方。</p>
當(dāng)初離開安慶,坐船順流到南京浦口,乘坐火車北上進京時,心里滿懷憧憬,卻絕對沒有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場景。</p>
俞巧蓮無意左右一看,嚇了一跳,連忙拉了拉旁邊的董理。</p>
“舅舅!”</p>
董理剛才在幻想,開完會出去后怎么跟同仁、以及街坊鄰居們好好吹噓一通,寄給家里的書信,也可以好好矜持地寫上一句。</p>
大明門東會堂,也就那樣.</p>
他被俞巧蓮拉回現(xiàn)實。</p>
“怎么了阿蓮?”</p>
“舅舅,你看看我們的位置。”</p>
董理左右一看,嚇得差點蹦了起來。</p>
自己和俞巧蓮坐在最前面一排,最中間的兩個位置。</p>
昆曲的人在左右兩邊,徽劇的人在后面,其余的只看得到腦袋。</p>
這里與主席臺相隔不到三米,正對著主席臺席位的中間位置。</p>
那里肯定是最大的官,正好跟自己面對面。</p>
再看周圍坐著的同仁,有一個算一個,眼睛里全是不解和嫉妒。數(shù)以百計的目光,像數(shù)以百計的火把,聚集在自己和阿蓮身上。</p>
“阿蓮,我們是不是坐錯位置了?”董理惶然,猶豫要起身。</p>
俞巧蓮反倒冷靜,一把按住董理。</p>
“舅舅,沒事,我們就坐在這里?!?lt;/p>
“會不會是剛才那位當(dāng)官的搞錯了,”董理想到一點,不由壓低聲音,心驚膽戰(zhàn)地說:“會不會他收了別人好處,故意坑我們?”</p>
俞巧蓮看了他一眼,“舅舅,這里是什么地方?在這里做事的官吏,哪個不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再三小心?</p>
再說了,大庭廣眾之下,待會還會有大官來,陷害我們,鬧開了對他有什么好處?”</p>
是啊。</p>
董理強按住忐忑的心,不顧周圍同仁們各種異樣的眼神,繼續(xù)坐著。</p>
十幾分鐘后,九點還差十分鐘,會場坐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座位。</p>
董理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各地劇種戲班,在京師稍微闖出點名氣的都在,班主、管事和演員,大約有一百六七十人。</p>
還有六七十人是士子文人,坐在單獨的一個區(qū)域。</p>
他們都是編劇,也算是戲曲協(xié)會一員,他們可能還是文藝聯(lián)合會另外一個分屬組織,協(xié)會的成員。</p>
董理看到幾位熟人,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戲劇大才子,清遠道人湯顯祖。</p>
據(jù)說他以前跟江南大名士、蘇州戲曲研究院王世貞兄弟走得很近,能夠出名也是得了王氏兄弟奔走舉薦。</p>
可后來他跟王氏兄弟理念不符,反倒跟在南京大學(xué)坐鎮(zhèn)的卓吾公(李贄)走得很近。</p>
那可是王氏兄弟的死對頭。</p>
然后聽說湯先生跟王氏兄弟鬧翻。</p>
他離開蘇州,到處游歷,給其它地方劇種寫劇本。黃梅戲《天仙配》的戲本,就有他幫忙修改,煥然一新。</p>
蘇州戲曲研究院、《詞林》、《戲曲評論》,頻頻出文,抨擊湯顯祖的戲本,淫詞艷文,污穢不堪。</p>
許多戲曲界同仁大為不解。</p>
這是怎么了?</p>
許多昆曲大腕也十分可惜,以前清遠道人給昆曲寫得戲本,《西廂記》、《牡丹亭》,寫得多好,怎么就生分了?</p>
可是他們可惜歸可惜,卻無力改變。</p>
昆曲牢牢掌握在王氏兄弟以及蘇州戲曲研究院手里,清遠道人已經(jīng)跟那邊鬧翻了,再給昆曲寫戲本完全不可能。</p>
要不是《西廂記》和《牡丹亭》實在太出名,唱遍海內(nèi)外,戲曲研究院都想把這兩出戲從昆曲曲目中下架。</p>
篡改著者名,朝廷有頒布《著作版權(quán)法》,只要敢動手,一告一個準。</p>
于是這些人就把湯顯祖寫過的昆曲、徽劇劇目戲本的著者名,改為清遠道人。</p>
這些鳥人,聰明勁全用在這方面了。</p>
嘩嘩!</p>
突然響起了掌聲,坐著的人紛紛站起來鼓掌,俞巧蓮和董理跟著站起來,使勁地鼓掌。</p>
他倆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什么也不懂,跟著做就好。</p>
從左邊的門進來一行人,都穿著正資服,顏色不是黑色就是藏青色。</p>
打頭是張四維,帶著微笑,精神抖擻。</p>
緊跟著的是禮部尚書潘晟、太常寺卿楊令德、禮部右侍郎兼管學(xué)政司王圻、禮部右侍郎兼管文化司申時行、精神文明建設(shè)委長史沈一貫、文化司藝術(shù)局郎中屠隆等一干官員。</p>
看到這陣仗,跟官場關(guān)系有些密切的昆曲和徽劇的班主、管事們,心里暗暗咋舌。</p>
這是要上天??!</p>
他們努力想在這行人里尋找王世貞兄弟的身影,他們近期也進京了。</p>
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不由哀嘆。</p>
鳳洲公兄弟倆,就算文華譽滿海內(nèi),可是終究沒有官身,會議規(guī)格一上去,連坐主席臺的資格都沒有。</p>
俞巧蓮、董理和下面大部分戲曲從業(yè)者一樣,只知道傻傻地鼓掌。</p>
一行官員坐下,張四維坐在正中間,c位。</p>
左邊是潘晟,右邊是楊令德</p>
沈一貫沒有坐下,今天會議他主持。</p>
“諸位戲曲工作者.”</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朕就是萬歷帝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并收藏朕就是萬歷帝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