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賊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朕就是萬歷帝,破賊校尉,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
太極殿,三位閣老們坐在左邊上首,下首是督理處五位戎政襄理,張溶、湯世隆、曹邦輔、劉燾、馬芳。</p>
張溶代表京城勛貴,湯世隆代表著南京遷回京城的勛貴,馬芳代表著新封的勛貴。曹邦輔以兵部尚書總領全軍,劉燾代表著海軍。</p>
今天是督理處成員第一次參加太極殿議事,給出的理由也很堂皇。事關諸藩宗室,需要聽取朝中各方意見。</p>
說句不好聽的話,諸藩宗室被整飭太狠,萬一扯旗造反,還要靠督理處調(diào)兵遣將平叛。</p>
右邊坐著六部尚書,五寺正卿,以及都察院和大理院兩院主官。</p>
六部尚書中的兵部尚書曹邦輔坐在左邊。</p>
右邊的十二位神情各異地看著左邊,目光在三位閣老身上轉來轉去。</p>
尤其是高拱的眼睛里,閃著灼熱的光。</p>
內(nèi)閣首輔徐階告老還鄉(xiāng),次輔李春芳奉詔補位首輔。可是內(nèi)閣閣老從四位一下子減到三位,國事繁劇,不堪重負。</p>
大家都不忍心看著三位閣老為了國事忙壞了身子,都想著給內(nèi)閣補一兩位閣老,分擔重任。</p>
禮部尚書高儀稟告道:“殿下,前元輔徐公已經(jīng)告老還鄉(xiāng),內(nèi)閣少一人,臣懇請按例遞補閣老,以全國事。”</p>
高儀的話讓殿上所有的人,把目光都投注在朱翊鈞身上,各自揣測著他的心思。</p>
“此事甚大,不急,待六部五寺兩院提出合適的人選,再待孤斟酌。內(nèi)閣票擬的都是六部五寺兩院的政事,先聽聽他們的意見?!?lt;/p>
朱翊鈞的話讓眾人心緒不定,暗中詫異。</p>
太子這是什么意思?</p>
你秉政以來,任何軍國大事從來沒有經(jīng)過御門朝議這樣的公議,頂多就是如今日這樣的小范圍的商議,然后干綱獨斷。</p>
怎么這次遞補閣老,你卻說要公議?</p>
難道你心中還有芥蒂,不想讓呼聲最高的高拱入閣?</p>
眾人有意無意地看了看高拱。</p>
有同情的,有幸災樂禍的,有譏諷的,有無所謂的種種不一。</p>
朱翊鈞繼續(xù)開口:“今日召集眾臣,要議的是諸藩宗室,作奸犯科的事情。趙中丞,黃尚書,你們輪流說說?!?lt;/p>
“是!”</p>
趙貞吉先開口:“周王、襄藩安福王、楚王以及遼王,各自上了萬言書,對各藩和自己展開了自我批評,自查自糾。</p>
四王在萬言書里,列舉了五百三十七人的不法事,案例達三千一百六十七起,涉及郡王十一人,鎮(zhèn)國將軍二十九人,輔國將軍四十一人,其余皆是奉國將軍以下。</p>
全部移交刑部審理,都察院會一一跟進?!?lt;/p>
刑部尚書黃光升接著說道:“刑部接到都察院移交卷宗,會同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東廠,迅速查明兩千九百五十六起案件,余下的還在一一核實厘查。</p>
其中唐藩文城王朱宙材、文源王朱宙柚、北崢王朱宇潭,私藏兵甲、陰養(yǎng)死士,意圖謀反之案;遼藩廣元王朱憲爀霸占民女、殺害百姓滿門一案;周藩臨城王朱勤熾為取樂放火燒毀民屋六十一間,致二十七人死亡一案皆證據(jù)確鑿?!?lt;/p>
朱翊鈞掃了一眼眾人,“聽聽這些案子!駭人聽聞?。」略疽詾閯偡逑壬纳鲜?,有些言過了,現(xiàn)在看來,是說輕了!</p>
看看這些諸藩宗室,看看他們做的這些事!一天天的,吃人飯,不做人事!”</p>
朱翊鈞清脆的聲音在太極殿里回響著。</p>
眾人都靜靜地聽著,用心揣摩著他的話,每一個字。</p>
目光盯著他的臉,觀察著他的每一個表情,就像當年他們在這西苑里,揣摩著那位已經(jīng)羽化飛升的先皇老道士一樣。</p>
“天下歲供京師米才四百萬石,而各地藩王祿米支出,一年竟有八百五十三萬石,兩倍于京城和九邊。</p>
中樞給不了那么多,諸藩就自行征米,一石祿米他敢收三石四石,攪得地方苦不堪言。</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朕就是萬歷帝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并收藏朕就是萬歷帝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