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神彈,佛珠一顆一顆放小洞里,盛達,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其他人的反應不同,擅長幾何的孫元化思慮片刻后,忽然感覺腦中一片清明,仿佛有一股清涼自天靈灌下,令他倍感暢快。
因他悟透了其中的道理,這讓杜寒更為欽佩,簡直到了極點。
往昔隨徐光啟讀書時,徐光啟常叮囑他學問須付諸實踐,今日方知其真意所在。
眾人聽罷杜寒講解,紛紛嘗試測算,就連城上的幾名士兵也伸出手臂,欲一試這種奇妙的測距法。
對于后世軍人而言,這只是最基礎不過的粗略測距方式;然而在此時,它卻是極為精妙絕倫的精準測量技巧。
明朝時,人們測距大多隨意估量,若遇較遠目標,誤差豈止百步?
各人所測之距不盡相同,有人專攻近處,有人挑戰(zhàn)遠方,亦有人難以掌握測量之法,相互議論間,城頭頓時喧鬧起來。
更有趣的是,每次測完一處目標,眾人必去找杜寒核對結果,圍著他吵嚷不已,忙得他焦頭爛額。
無奈之下,杜寒只得舉起雙臂示意眾人安靜:
“都別急,先聽我說!要想熟練運用此法,需勤加練習,我來教大家一首口訣,且記牢——
閉左目、張右目,拇指左移對準標;
閉右目、張左目,拇指跳躍即為距;
估算實際遠近程,十倍便是視線距?!?
杜寒每念一句,眾人便跟著重復一遍,此口訣通俗易懂,幾番吟誦之后,人人都已銘記于心。
學會口訣后,眾人再度操練,孫元化為驗證成效,特意挑選了幾位擅長測量的士兵去測定木靶位置。
城頭再次沸騰,直至羅立匆匆趕來報告,一切才恢復平靜。
“孫大人,袁總兵言稱有急事未能親臨,請您自行試驗火炮即可。
他還囑咐,待您試完炮后,煩請您過去一趟,有要事相商?!?
得知袁崇煥缺席,孫元化臉上浮現(xiàn)出一抹失落,那幾位測距的士兵也迅速返回,雖然測出的數(shù)據(jù)各有差異,卻大致集中在五百步上下。
這一結果更令眾人對杜寒佩服不已,木靶確實在五百步開外。
孫元化下令準備發(fā)射,西方的勞也不讓明軍動手,而是親自帶領幾名外籍教官操作裝填過程。
杜寒首次目睹了這門古老火炮的獨特裝填方式,他發(fā)現(xiàn),其操作流程遠比想象中的高效。
火炮并非隨意填充,而是預先包裹在一塊布袋內(nèi),與后世無異。
但仍有區(qū)別之處。
每一輪裝填固定為一整包火藥,僅需調(diào)整火炮仰角以決定射程,而非依賴藥量變化。
簡言之,每次裝填均采用滿載模式。
然而,此法亦存在明顯缺陷:
其一,長期以最大裝藥發(fā)射,將極大縮短火炮使用壽命,并增加爆炸風險,尤其在鑄鐵炮盛行時期。
其二,射擊后炮位必變,需反復校準才能再次瞄準目標。
固定裝藥雖對固定距離射擊影響不大,一旦面對不同目標,調(diào)整角度的過程既耗時又費力,顯著降低整體射速。
裝填完畢后,地西勞拿出一顆光潔锃亮的炮彈插入炮口,雷斯則用力用推桿夯實。
炮尾處,一名外國人已在通氣孔插入引信,并點燃了點火火炬。
的西勞立于象限儀后方,一邊觀察一邊高聲指揮,幾位外籍教官緩慢調(diào)整角度,很快完成校準工作。
不得不說,這些洋教官確實表現(xiàn)得相當專業(yè),無論何時,**都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yè),非經(jīng)專門培訓不可勝任。
校準完成后,地西勞向?qū)O元化報告:“孫大人,火炮已準備妥當,可開炮?!?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佛珠一顆一顆放小洞里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盛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盛達并收藏佛珠一顆一顆放小洞里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