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桿式投影儀,佛珠一顆一顆放小洞里,盛達,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孫元化驚疑不定的眼神,杜寒微微一笑:
“不過,杜某雖然不才,但這條公設(shè)倒是可以解開?!?
聲音雖輕,卻如晴天霹靂般沖擊著孫元化,讓他頭腦發(fā)懵。
他一直將《幾何原本》視為高深莫測的知識,也是他引以為豪的資本,豈料遼東這個看似年輕的百戶說得如此清楚。
而且,他還存有一個極大的疑惑。
孫元化的最后一絲自信徹底消散,他畢恭畢敬地向杜寒行禮:
“敢問杜百戶,《幾何原本》僅有一百七十三個命題,何來四百六十五個命題之說?大人真的能解第五條公設(shè)嗎?”
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孫元化已認定自己遇到一位幾何大家,向其行禮并無不妥。
“徐閣部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并非完整版本,全書共十三卷,他們僅完成了前六卷。
孫給事隨侍徐閣部習得這些內(nèi)容,至于余下的部分,他自是不知。
至于第五公設(shè),我確實知曉破解之法?!?
杜寒此言一出,孫元化內(nèi)心震撼難言。
自己的師父不過鉆研了前六卷,而眼前這位杜百戶卻知悉全書有十三卷。
自己先前對幾何的認知竟是如此淺薄,更未曾觸及第五公設(shè)的答案。
若真能解開此謎,孫元化自覺此生亦無憾矣。
此刻,他眼中的杜寒仿若日出東方,而那些他所仰慕的幾何名家,不過如夜空微弱星光般黯然失色。
杜寒的形象瞬間高大起來。
他曾花費數(shù)年時間才勉強理解《幾何原本》的內(nèi)容,可眼前這位年僅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竟已通曉幾何奧義,令他不由心生敬意。
“敢問杜百戶,剩余七卷是否也為您所知?”
孫元化的語氣愈發(fā)謙卑。
世間能闡釋二十三條定義、五個公設(shè)及五條公理者寥寥無幾,而能夠道盡四百六十多個命題之人,唯有杜寒一人。
至于第五公設(shè),即便西洋諸多學者亦束手無策,就連他的老師徐光啟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
如今,杜寒聲稱解開了這個千古難題,堪稱天才中的天才,足以開創(chuàng)一門學派!
孫元化仰慕的并非杜寒的官職,而是他對學問的造詣。
旁邊眾人見狀皆覺驚訝,紛紛對杜寒另眼相看。
“自然知曉,若孫給事有意研習,杜某愿與您共同探討?!?
杜寒直言不諱,無論孫元化如何懷疑,他只需將一切歸結(jié)于那位不存在的英國人即可。
“多謝杜百戶!孫某定當請教大人!”孫元化再次深深作揖,隨后取出一根短竹竿遞至杜寒面前:“此乃炮術(shù)丈表,長竹竿為主桿,每寸刻有兩百細分點,再細分兩千分;短竹竿則為瞄準器?!?
杜寒心中暗笑,自己已在孫元化心中奠定威信,遂生一計,欲尋機利用此人助己達成某些目的。
畢竟,一名擅長工科的研究者,若能加以利用,必能帶來巨大助力。
孫元化講解時畢恭畢敬,待說完丈表用途后,又俯身打開一旁小箱……
“大人請瞧,箱子里尚有其他工具,其中有長三尺的曲尺一支、短一尺的曲尺兩支、帶鐵環(huán)的繩索四條、鐵釘四枚以及小鐵錐一枚。
使用時,需將測量桿豎立,望桿固定其上,再以曲尺懸于望桿下方,依據(jù)勾股定理即可測算目標距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佛珠一顆一顆放小洞里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盛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盛達并收藏佛珠一顆一顆放小洞里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