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毫無勝算的戰(zhàn)斗,十七世紀富二代,星辰大海船,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激勵就有動力,三人一聽還能調去當同知,立馬就來勁了。不就是5萬匹馬嘛,我養(yǎng)。不就是要駿馬嘛,我喂。即使我餓著也不能讓馬餓著。
當然這些馬也不是隨便養(yǎng)的。鄭森除了在登萊地區(qū)種植了大量玉米外,還用愿望實現(xiàn)機做了一些耐鹽堿大豆和小麥種子,種植在了登萊水師開墾下來的海邊鹽堿地。預計在種植三代以后,就可留夠充足的種子進行大規(guī)模種植。從而解決馬匹的飼料來源。
在馬匹方面,鄭森又花了10萬兩從中東地區(qū)引進了五百匹阿拉伯馬,從法國引進了五百匹佩爾什馬。阿拉伯馬預計一年以后能到,佩爾什馬預計一年半以后才能到。
阿拉伯馬耐力強,性情溫順,未來將作為騎兵的主要用馬。
佩爾什馬作為重挽馬,將來的用途主要是炮兵用來拖拽火炮。
其實鄭森更中意的是伊犁馬和蘇維埃重挽馬,因為這兩種馬耐寒能力,耐惡劣環(huán)境能力更強。未來在遼東以及更北邊的奴兒干都司作戰(zhàn)時,這兩種馬的適應能力將會更強。將來等鄭森有了優(yōu)質的母馬之后,他還打算用愿望實現(xiàn)機制造出一批伊犁馬和蘇維埃重挽馬的受精卵,并轉移到母馬體內,從而進行批量繁殖。至于能不能成,那鄭森就不知道。
畢竟數(shù)據(jù)庫里缺少一本《母馬的產后護理》。
當然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的時候,就先用蒙古馬頂著。雖然比八旗騎兵用的烏珠穆沁馬差一些,但也比沒有強。
崇禎十四年上半年,鄭森一邊準備著他的造反大業(yè),一邊派艦隊時不時的去炮轟一次金州城。
最開始金州衛(wèi)還會組織士兵百姓修一下金州城。結果剛修好沒多久,登萊水師的艦隊又回來了。以至于來來回回修了幾次以后,金州衛(wèi)干脆擺爛不修了。
住在城西的百姓們,也都紛紛遷往了城東。一段時間后金州城西邊,只剩下金州衛(wèi)的一些士兵蹲在城墻根上,等待著登萊水師的炮火再次來襲。
不過相對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一封給鄭森的圣旨就打破了平靜。圣旨里,崇禎命令鄭森立即率領艦隊前往錦州至寧遠沿岸,搜救被打散的明軍士兵。
圣旨里只寫了這么多,至于為什么有明軍被打散了圣旨里沒有說。當然就算崇禎不說,鄭森也清楚。因為在決定明朝命運的松錦大戰(zhàn)中,洪承疇率領的明軍,因大同總兵王樸提前跑路,導致其他七個總兵陷入了混亂。
使得本有希望突圍的明軍,徹底崩盤。明軍也徹底喪失了在關外與滿清決一死戰(zhàn)的能力。
從洪承疇兵敗,再到鄭森接到圣旨。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天了,鄭森現(xiàn)在就派船隊出發(fā),到底能接到多少潰敗的明軍士兵,可就不好說了。
從杏山至塔山這彎彎曲曲的二十幾公里的海岸線上,漂浮著不少溺水而亡的明軍尸體。他們有的是不愿被俘自己投海淹死的。有的是慌不擇路打算游泳逃走,卻因水性不好體力不支淹死的。
但無論是怎么死的,死狀都十分難看。
此時在海岸泥灘上,有十來個明軍穿著殘破的鎧甲,拿著幾把破腰刀,絕望地盯著正在向他們圍過來的一群八旗騎兵。
為首的把總用手里的腰刀向前一指,對周圍的士兵們囑咐道:“兄弟們,建奴的騎兵就在眼前,現(xiàn)在我們身后就是大海。早已退無可退。與其窩囊的被海水淹死,不如現(xiàn)在就跟韃子拼了,臨走時再拉上幾個墊背的?!?
“拼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十七世紀富二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星辰大海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大海船并收藏十七世紀富二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