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熱胖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5章 張氏兄妹,諜海孤雁,怕熱胖子,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倒是較窄的尾部,葦蕩掩映之間,給人一種深幽之感,水面被葦絮等雜物遮蓋,看不見水面下的情況,但可通過蘆葦生長進行間接判斷。</P></p>
水不深,岸邊水淺處,蘆葦會從水下長出,而因扎根土層高底、環(huán)境是否利于蘆葦生長等原因,也就是在水較深處,水中蘆葦比周圍長在岸上的蘆葦低,如此,水道四周葦蕩是向外敞開的。</P></p>
而水深的,尤其在岸邊的水很深的,蘆葦只能長在岸上,因為沒有過渡與支撐,蘆葦便會從兩側往水域上方傾斜,呈往內合攏之勢,幽深之感便因此而來。</P></p>
而此地便是如此,且因水道向外逐漸收窄,這種感覺更加明顯,水道相對筆直,從尾部往前,穿過頭部,至他們這算嘴部的位置,是一條長長的深水區(qū),也不知是如何形成的。</P></p>
張子炎指引眾人繼續(xù)往前,來到尾部,這里并非孤零零的一條水道,實則存在不少水岔之類,同樣幽深,但因狹窄及之前的方位,沒能發(fā)現(xiàn)。</P></p>
一直往深處,直至快要無法容納船只通行,這才來到一條稍寬的水岔,不過,牽引船的大小,是拐不進去的,只能解開繩,繼續(xù)往前讓開了位置。</P></p>
鄭勝景也上到油躉,拿著竹撐幫忙,一起將油躉,撐進水岔,大概兩三百米后,他們出現(xiàn)在一處更小的湖淀。</P></p>
這地方更小,估計只有一畝半左右,湖周蘆葦都探出頭來,湖中也沒有水底長上來植物的影子,這些無不顯示此地水深不淺。</P></p>
按張子炎所言,水深基本在三四米左右,他曾潛下去看過,水底很平緩,有很厚很柔軟的淤泥層,看不見石頭之類。</P></p>
兩條油躉撐進來后,很快便又有五條舢板尾隨而至,這些之前被裝在了船上,吃水不淺,上面還裝載了重量不低的東西。</P></p>
靠近才發(fā)現(xiàn),都是一塊塊的鐵錠,其中一端還有環(huán)孔,有的上面拴著繩子,打開油躉艙蓋,拽著繩子將鐵錠緩緩沉入油艙底部。</P></p>
艙口內側,有上下的梯桿,繩子被簡單綁在了上面,油躉開始下沉,不過艙口在船頭,所以是船頭下沉,船尾還稍稍翹起。</P></p>
不過也不急,油躉后部兩側,他們都提前安裝了系纜樁,一塊塊鐵錠被系上,打的很牢固的結,前后同步進行,水很快便漫到了油躉表面。</P></p>
眾人停下,將油艙蓋密封上,先裝了密封圈再蓋死,接著將艙蓋清理一干凈后,用加熱融化的膠條將縫隙填充,表面再沾壓上膠片。</P></p>
接著給艙蓋蓋上大大的一整片膠片,接著纏繞鐵絲并擰緊,多固定幾圈,接著再融化膠條沾補上縫隙,足足做了數道防水防滲的工作才罷休。</P></p>
另一條油躉也加此一番操作,人從油躉上離開,油躉才將頭頂勉強離開水面,期間舢板還去運過一次鐵淀,順道還帶來了一堆海碗粗的削尖木樁。</P></p>
這個小湖淀,并非是規(guī)整的圓形,甚至湖岸還有棱有角,眾人用竹撐簡單測了一圈,最終選定了兩個臨近的小水灣。</P></p>
入口寬七八米,探入葦蕩十多米,呈有點胖乎的三角形,確定地方后,舢板卸下木樁、鐵錘、纜繩等等物件及人,在兩個水岔臨近的三片葦蕩處,五條船,僅留一條給三伙人用。</P></p>
鄭勝景也登岸進了葦蕩,腳下還挺硬實,除過去一兩年所留枯死葦桿,未徹底腐敗尚保有一定彈軟性,更底下,便硬得踩不動分毫。</P></p>
不知是硬實的土層,還是層層交疊的根系,他猜測是后者,此處葦蕩,大概率是扎著往日舊軀,一層層長起來的。</P></p>
鄭勝景在中間這片葦蕩,來到靠中心位置,清開一小片蘆葦,又將枯枝敗葉清去,底下確實是密密麻麻的根系。</P></p>
拿出那支小口徑獵槍,現(xiàn)已更換了組件,槍身部分,換成僅有巴掌長,槍管口有不少泄氣口的射釘組件。</P></p>
泄氣口,是為泄去槍膛內的燃氣與壓力,畢竟需要抵住射擊,若最后不泄除燃氣,可能會因意外因素導致炸膛。</P></p>
“…呯…”裝上釘彈,一槍,便將一個鐵件,牢牢釘在木樁上,繼續(xù)將另兩個預留孔洞釘上,三釘呈三角形,這下徹底牢固無比。</P></p>
鐵件,是類似倒鉤倒刺功用的工件,有連接座及活動片組成,連接座,就是將工件固定在其他物品上的部分。</P></p>
活動片,便是那個倒刺,順著像捋毛一樣,不會產生什么阻礙,但若逆著,像從土中撥出,它便會展開來,鉤住大片泥土,繼而分散所受之力,大大增加樁件所能承受的拉力。</P></p>
一個木樁上固定了四五個,這才在清出的空位,用鐵錘將木樁打入地下,打了六個,四斜兩豎,三三成對。</P></p>
四斜兩兩挨近,方向不同,在地面組成兩個x,貼合處,鄭勝景為其打了孔,安上粗螺栓固定,接著繼續(xù)往木樁上釘工件,更加厚實的底座、滑輪、栓頭等等。</P></p>
另外兩處,也照此安排,但僅打入四根木樁,構成四棱形,尖棱指向水岔,這端是豎樁,鈍棱是兩個樁頭指向它的斜樁。</P></p>
另一端的尖棱樁,樁頭相反,且樁上釘的工件也不同,并非倒刺件,而是挺寬的兩片,與樁柱平行布置的鐵翼,可一同打入土中,用途與倒刺件一樣,只不過此樁受力方向不同,倒刺件效果較差,才換成這般。</P></p>
其他工件都裝釘好后,又將一根小拇指粗細的鋼纜,以一定方式安裝固定,如此,便基本完成了準備工作。</P></p>
若視角往上,從空中俯瞰,其實三地并非在同一條直線,兩側的要稍靠湖一點,中間的則稍深入葦蕩一些。</P></p>
鄭勝景等人速度稍慢,等理著鋼纜來到水邊,舢板已將另外兩伙人,擺渡回外面的牽引船,幾人也沒多逗留,登船離開。</P></p>
回到牽引船,剩下四條舢板停在附近,船上裝了油桶,頂端的蓋子被撬去,已灌滿混凝土,正中間有粗鐵樁露在外面,上面還裝了一個滑輪。</P></p>
這是做的另一項準備,至于后續(xù)工作,尚需等上一點時間才能繼續(xù),現(xiàn)在需要做的,是吃飽喝足休息一番,畢竟自昨日下午起,他們便沒怎么好好休息過。</P></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諜海孤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怕熱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熱胖子并收藏諜海孤雁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