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與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0章 力戰(zhàn)驚雷劍,清都仙緣,可與語,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硬碰硬的架勢?
場外諸人俱是一驚。
小丫頭的底子哪有這般厚?這么拼下去,莫非是知道自己贏不了,干脆放開手腳,背水一戰(zhàn)?
許多人都覺得是這樣,要是換作自己,也會丟開輸贏之念——畢竟贏不了嘛!只圖打得痛快出了全力就行了,既博了名望,又掙了臉面。
這是強弩之末了么?
吳禎瞇眼,心底下了判斷。
比劍,亦是比心,比沉穩(wěn)、比勇氣。
越是心虛,越是要大張旗鼓,他最初與強手比試時也時常作此虛張聲勢之舉,唬得對方狐疑不定,反而弄不清虛實,自己便往往能在暴露頹勢之前反敗為勝。
原來這小丫頭也會這一招。
吳禎暗笑,自己這方面可是行家!小丫頭沒和大師兄對過劍,當不是學他,這行止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果然是玉臺峰的弟子!像自己!
吳禎這心里的轉念不過在電光火石之間,手里已經(jīng)有了變化。他料定只要壓下小丫頭強弩之末的威風,他便勝券在握。
哪曉得一觸劍光,壓力如山一般強橫逼來,他心中一驚,大出意外,手里竟是不由慢了一線,旋即心中好笑:真是個不知深淺的黃毛丫頭!真當他這個玉臺峰大師兄的名頭是風刮來的嗎?
吳禎便欲加力,可是,只是方才那么微微一個意外的功夫,他的進攻節(jié)奏有微弱的一絲變化,幼蕖已是瞅著了空隙,順縫隙而入。
吳禎方才所營造出來的上風立時減弱。
這本是一場針尖對麥芒的比斗,有時機會就是那一絲絲。
也是吳禎起初有些托大,以為最多不是棘手一些,總歸能將對方打下臺去,又仗著自己的經(jīng)驗豐富去套小師妹的路數(shù),哪想到幼蕖突然幾近拼命的架勢,弄得他不得不由進攻轉為招架,還帶了兩分著忙。
抓住了一線機會的幼蕖手上不減,心想:“可不能讓他有喘息之機!”她咬著牙一劍緊似一劍,刷!刷!刷!連環(huán)進擊,劍花團團爆開煙花一般,靈力吞吐間竟然不見疲勢。
吳禎心頭暗驚,旁觀者只見幼蕖身形似電,劍招飄忽。他在劍光籠罩之下,才知道,這看起來輕飄飄的每一劍,其實俱有千鈞之力。都斗了這許久,怎地還有這若多存力?她的底子竟似不比自己差!
一般修士使劍,是劍隨人動,可是場上幼蕖的身法全力施展開來,卻是人隨劍走,飄忽浮沉。劍如玉龍夭矯,人如落葉飛花,幾乎沒有了重量,“粘”在劍上一般,踏前忽后,攻左忽石,勢頭難擋,全是進手的招數(shù),勢如雷霆疾似電,靈力氣浪一陣猛似一陣。
氣浪翻涌的潮頭里,突然間,幼蕖連人帶劍向上一拔,連同氣浪一起拔起了十數(shù)丈,同時手底卻毫不停歇地又是連續(xù)三式“雷霆雨露”。劍氣如玉山倒傾,又如萬丈懸崖上飛瀑奔下,浩瀚磅礴以極。
吳禎年富力厚,膽氣更足,料她是要借俯沖之力,哪肯就此居下,亦奮力拔起身形,手上招架不停。
幼蕖于半空中發(fā)出的這三式招數(shù)雖相同,發(fā)力程度與角度卻大相徑庭,螺旋劍光似先逼人而至,人劍合一隨后以一往無前之姿態(tài),夾于團團劍光之中,似一柄寒光四射、無堅不摧的寒鐵錐,直射向前。
在這鋪天蓋地的劍芒之中,吳禎未料到這相同的三劍竟然也花樣百出,一時忙于應對,心里勁頭一阻,頓失銳氣,不得已向后直掠出去,同時,那劍氣已壓到頭頂,他被動舉劍一迎。
他在這無奈退勢之下,力量大減,只聽得“當”的一聲,火花蓬飛,驚雷劍的劍尖竟是已給削掉一截。
吳禎方才以為這位師妹已是勉強支撐的的強弩之末,沒想到,自己才是那根后繼乏力的箭枝!
舉場皆驚。
舉場皆靜。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清都仙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可與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與語并收藏清都仙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