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與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洗硯有所憶,清都仙緣,可與語,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雖是修道之人,卻已金丹破損,修為上再難寸進。你若跟著我,只怕是難有前途。天下的有名門派,我亦有些舊知,還能說得上話。有我一分薄面在,你只要有勤勉之心,在門派里不怕沒有上進的機會,豈不比跟著我這個廢人好!”
洗硯卻拒絕了凌砄另送他去名門大派的建議,執(zhí)意長侍凌砄左右。
洗硯視凌砄亦師亦父,感激孺慕之情無以為報,唯從凌砄之姓以示心意。
凌砄見他堅決,長嘆一聲,卻也由他了。少清山上這才有了第二人。
接下來,師弟們多是像大師兄洗硯一般的來歷。
彼時,道魔之爭雖已漸消,尾聲猶在,更有人籍此大興殺伐。
凌砄心腸又軟,下山時每每遇到落難修士,總忍不住順手搭救,救下的孤身孩童,無靈根的,交予俗世善堂,有靈根的,便多薦往熟識門派。
只有如松、云清等人,與洗硯一般,念著凌砄的恩義,不肯去往別處,便留在了少清山。
老六明炎,師父說他出身特殊,不宜直接去道門。
雙胞胎則是其父母托付在少清山。
還有一對凡人出身卻具靈根的姐弟,因無自幼修煉基礎,凌砄擔心他們去門派一時跟不上修煉進度反被欺凌,亦帶回山上教導了幾年。
自少清山上陸續(xù)有了這些弟子,死水生了微瀾,焦土添了新綠,凌砄操心考慮的事一下子多了起來。
弟子還小,還在長身體、打基礎,要吃、要住、要修煉,樁樁件件,哪能如他這塊老石頭一般不講究!
先給弟子們好好蓋一處吃飯的地兒吧!凌砄在少清山上寫下的第一塊牌匾便是“知味堂”。
雖然當時師徒手藝還不算佳,但是已足可糊口。
飽暖果然是為人生存之基礎,又大約是人心總不足,滿足了肚子,心里便莫名的熨帖,也就催生了更多的需求。
更讓人熨帖的是,弟子也個個貼心、能干,特別是如松,他于陣法煉器極有天賦,平常做些器具工程更是不在話下,土木運送只在須臾之間。
于是,凌砄把關,弟子操作,后來又有土大師這樣的高手指點,或依山勢、或傍池林,或整舊址、或壘新土,少清山上才有了現今的亭臺樓閣及各人所居的抱樸院、澗底居、玎鳴閣等風格各異的小院。
凌砄自紅塵界帶來采珠及幼蕖后,少清山不僅多了個人人疼愛的小九妹,更多了一位能干的女管家。
一下子頓頓有了熱湯軟飯、風味菜肴,日日燃著的爐火亦更是將少清山上下人心烘得倍加溫暖。
大伙兒聚在一起吃飯聊天,那是成為日常必須。
知味堂是少清山上最聚人氣,亦是最具溫度的地方。
上至凌砄,下至守玄幼蕖,竟然都對這煙熏火燎的事兒頗感興趣,時不時來庖廚之間折騰幾下。
開始的時候,還時有焦糊味兒傳出,后來就常有飄香了,哪怕是偶然為之的凌砄,做出來的飯菜竟然也不差,幾個弟子更是各有擅長。
特別是如松機關陣法之術日益精進,靈火灶幾經改良,這知味堂的聚食也日益令人不能舍棄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清都仙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可與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與語并收藏清都仙緣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