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書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章 雪域來客與紫禁城的算盤,大明,我來了!,一蓑煙雨任書海,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說吧,諸卿以為,如何‘款待’這些遠道而來的貴客?。俊敝炱铈?zhèn)把“款待”兩個字咬得格外清晰。
短暫的沉默。
大佬們都在等,等誰先放炮。
這種場合,先開口的最容易踩雷。
最終還是禮部尚書胡瀅硬著頭皮上了。
沒辦法,這事兒歸他管,躲不過去。
“陛下,”胡瀅出列,躬身道,“烏斯藏諸部此次聯(lián)合朝貢,規(guī)??涨?,足見其仰慕天朝、歸化王化之誠心。臣以為,當以最高規(guī)格接待,以彰我大明懷柔遠人之德,顯天朝上國之威儀。禮部已會同鴻臚寺草擬了章程,沿途驛站供給,入京儀仗,覲見禮節(jié),賜宴規(guī)格,賞賜物品,皆按親王級別,甚至……可酌情再行拔高,以安其心,使其知朝廷恩重?!?
這番話四平八穩(wěn),是標準的老成謀國之言,也是洪武、永樂朝以來的慣常操作——給面子,給里子,哄高興了送回去,維持表面和諧。
朱祁鎮(zhèn)聽完,沒點頭,也沒搖頭,只是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著,目光轉向兵部尚書鄺埜:“鄺卿,兵部怎么看?這‘誠心’,背后可藏著些什么?”
鄺埜是跟著朱祁鎮(zhèn)在漠北真刀真槍干出來的,作風硬朗,聞言立刻出列,聲如洪鐘:“陛下明鑒!臣以為,胡尚書所言懷柔之道,乃其一。
然則,兵部收到的邊報顯示,帕木竹巴與藏巴汗兩部,近年雖未有大沖突,但小摩擦不斷,爭奪草場、屬民之事時有發(fā)生!
三大法王雖地位頗高,但各自坐擁僧兵、莊園、信眾無數(shù),影響力遍及全藏。
五大教王亦是地方實力派,盤踞一方,他們此次能放下齟齬,聯(lián)袂而來,絕非單純朝貢那么簡單!臣推測,其目的有三:其一,借朝廷威勢,抬高自身地位,壓制對手;
其二,試探朝廷對其內(nèi)部紛爭的態(tài)度,尋求支持或默許;
其三,借‘文殊皇帝轉世’之名,鞏固其在藏地的宗教和世俗權威!所謂‘歸附之心’,水份頗大!”
鄺埜這番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直接把那層溫情脈脈的“歸附”面紗給劃拉開了,露出了底下赤裸裸的政治算計。
幾個老成持重的大臣,如王直、陳鎰,眉頭都皺得更緊了。
鄺埜這半個武夫,說話也太直了,這不等于是說皇上被人家當槍使了嗎?
朱祁鎮(zhèn)臉上卻沒什么怒色,反而點了點頭:“鄺卿所言,切中要害。他們這是把朕,把大明,當成了他們爭權奪利的籌碼和背書了!”
他頓了頓,目光掃視全場:“朕昨日在御花園,壯兒問朕:‘父皇是天下的皇上,那烏斯藏……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王呢?’”
轟!
這句話一出,乾清宮里的空氣仿佛瞬間被抽干了!
所有大臣,包括剛才侃侃而談的鄺埜,全都渾身一震,猛地抬起頭,臉上寫滿了震驚、錯愕、難以置信!
目光齊刷刷地投向皇帝。
七歲的吳王能問出這種話?!
王佐手里的笏板差點沒拿穩(wěn);
王直花白的胡子劇烈地抖動;
陳鎰的眼珠子瞪得溜圓;
連素來沉穩(wěn)的曹鼐,呼吸都停滯了一瞬!
武將一列的眾人則是眼中滿是激動之色,嘿,還是咱吳王給力,這次又有仗打了。
這句話,太簡單,太直白,也太……誅心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我來了!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一蓑煙雨任書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蓑煙雨任書海并收藏大明,我來了!最新章節(jié)。